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掌握计算步骤。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时】3课时
第一课型: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4、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学生活动一】质量守恒定律(阅读课本P100-103)填写下列内容
1、内容:
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
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中,构成物质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即: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改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
宏观:(1)
(2)
(3)
微观:(1)
(2)
(3)
一定变的是
、
。
可能变的是
。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
变化的
问题,不研究
变化。
②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
在
内进行。③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煤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10克糖溶解在90克水中,可生成100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从原子、分子的角度简要分析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各微粒的变化情况:
(1)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2)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3)新生成的微粒是
(4)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
。所以水的质量
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学生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阅读课本105-107)填写下列内容
【复习回顾】
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
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
____________;
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铜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反应前有_____个水分子,反应后有____个氢分子和____个氧分子
一、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观察下面几种表示碳和氧气发生反应的方法:
分析以上3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洁、科学?
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方法介绍: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沉淀,箭头来标明。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
(2)
观察下面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书写步骤
2H2O2H2↑+O2↑
CO2+Ca(OH)2=CaCO3↓+H2O
2、书写步骤
一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反应物写在
,生成物写在
;
二配
:在相应的化学式
配上适当的数字,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
●注意::不要改变化学式,化学计量数应是最简整数比。
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写在
(点燃、高温、通电、催化剂、“
△
”表示加热);注明
的状态(“↑”表示气体“↓”表示沉淀);
●注意:
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后不加“↑”。同样,对于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沉淀后也不加“↓”
四等:短线变为
。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配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过程: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的每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练习: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KClO3
——
KCl+
O2
NH3
+
O2——
N2
+
H2O
CH4
+
O2
——
H2O
+
CO2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意义
(阅读决课本P106)填写下列内容
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例如
4P+5
O2
===
2
P2O5(宏观 微观 质量三个方面)
思考:你能从上面的化学方程式获得哪些信息:
宏观方面(1)
质量方面(2)
(即
)
微观方面(3)
(即
)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宏观读法: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微观读法:
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质量读法:
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84份质
量的五氧化二磷
【学生活动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由
化学方程式
C
+
O2
===
CO2
可知,
(1)反应物是
和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
(2)
每12份质量的碳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若有12g碳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若6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小结】
(1)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
乘以
的比。
(2)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与方程式中物质的
和物质的
密不可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讲解、补充,使知识系统得以完善,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到学情卡上。
展示学习
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漏洞老师及时给以补充,纠正。
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课上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检测训练一(10分钟,满分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有关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分子总数,一定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
B、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D、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的体积一定不变
2、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比原来的煤质量少
B、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
C、铁生锈后质量变大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3、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1g碳在10g氧气中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
B、2g碳在9g氧气中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
C、3g碳在8g氧气中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
D、4g碳在7g氧气中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
4、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A、SO2
B、NH3
C、N2
D、NO2
5、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6、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7、对于化学方程式:4P
+5O22P2O5,正确的说法是(
)
①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②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③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8、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在400℃左右,催化剂条件下,用氨气(NH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NO+NH3==N2+H2O
B、2NO+2NH3======2N2+3H2O
C、6NO+4NH3======5N2+6H2O
D、6NO+4NH3===5N2+6H2O
9、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10、在反应A+B====C+D中,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
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5:1
第二课型: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一些简单计算及步骤
第三学段
精讲点拨
精讲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
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⑦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
2、在化学变化中,一定能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原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3、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后仅得到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由此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4、在反应A+B=C+D中,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为5:2。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1g,则消耗反应物A为
g,
B为
g。
5、将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前后四种物质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反应前/g
4
16
111
4
反应后/g
x
20
0
89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2)表中x的值为
;(3)该反应属于
。(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乙物质可能是一种单质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精讲点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读法
1、你会读该化学方程式吗?
2H2O2H2↑+O2↑
①
②
③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
,求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比
。
(2)过氧化氢法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4)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
;
(7)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
;
(8)在空气中加热铜丝________________,求反应铜和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比
。
(10)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____
,求甲烷和生成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
精讲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例:计算18g
水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设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1)设未知量;
2H2O
=====
2H2↑
+
O2↑
(2)写化学方程式;
36
32
18g
X
(3)找相关物质质量关系和已未知;
==
(4)列比例式;
X==16g
(5)解比例式
答: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6)答。
【注意事项】:
1、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2、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格式要规范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得数要准确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1:实验室中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68g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可以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O:16
H:1)
例2:已知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ZnSO4)。实验室里要制取2g氢气,
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Zn
+
H2SO4==
ZnSO4+
H2↑
Zn:65
S:32
O:16
H:1)
第四学段
1.学生完成检测二
2.教师通过批改收集学情
检测训练二(20分钟,共46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若用“
”“
”表示不同的原子,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当用图示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时,下列选项与该示意图相符合的反应是(
)
A.2H2+O22H2O
B.2C2H2+5O24CO2+2H2O
C.2CH3OH+3O22CO2+4H2O
D.CH4+2O2
CO2+2H2O
2、已知某物质X在常温下是一种易燃性液体,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3O2
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HO
B、CH4
C、C2H6O
D、C2H6
3、乙硫醇燃烧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SO4
B.SO3
C.SO2
D.CO2
4、在2X2Y3+
X2===6Z中Z的化学式为(
)
A
XY3
B
X2Y3
C
XY
DX3Y2
5、在一密闭容器里,充入了a个H2分子和b个O2分子,充分反应后容器里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A、a:(a+2b)
B、2a:b
C、a:b D、a:2b
6、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3克碳和10克氧气反应生成13克二氧化碳
C、8克甲烷完全燃烧生成8克二氧化碳
D、50克酒精和100克水混合后可得150克溶液
7、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H2O,该有机物( )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可能含有碳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可能有氢元素
8、已知反应
A
+
2B
===
C
+D
,如果4g
A
和16g
B恰好反应生成11g
D,若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8
B、16
C、32
D、44
9、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9
B、40
C、58
D、86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相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1、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属于化合物的是
(写化学式)。
(2)一个丁分子是由
构成的。
(3)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12、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上述变化I、Ⅱ和Ⅲ中,厲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填粒子名称);
(3)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若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三.计算题(共10分)
1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
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三课型
过关提升
【学习目标】
1.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重点,难点
2.检测三和检测四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过关训练
1.用20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展示答案,对子互批,统计分数,对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收集学情,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过关训练三(20分钟,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①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增重;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轻;
③电灯灯丝使用一段时间后变细;④蜡烛燃烧后变短;⑤冰变成水后质量不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3.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LiMnO2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X)的化学式是(
)
A.C3H6O2
B.C2H6O
C.C2H4O
D.CH4O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C.该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8.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
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式不可再分的
9.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
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
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该反应中共有4种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地震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漂白粉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试回答:ClO2
的名称为
;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分别表示微粒。
(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
微粒(填字母);
A、
B、
C、
D、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选择题(10分)
13.小明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他将50g过氧化氢溶液和1g二氧化锰混合,完全反应后,称量剩余混合物的质量为49.4g
求:(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六学段:过关提升
提升训练四(10分钟,满分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7.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是C2H4
B.该反应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4.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1)近来我市常出现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SO2
b.NO2
c.PM2.5
d.CO
(2)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有关生活垃圾的处理合理的是
。a.用厨余垃圾生产沼气
b.废旧塑料露天焚烧
c.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三、计算题(10分)
5.
已知适量的锌和2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恰好反应。求: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需要锌的质量是多少?(Zn
+
H2SO4==
ZnSO4+
H2↑
Zn:65
S:32
O:16
H:1)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公布答案,教师做补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取组内辅导过关,同时教师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
②图形表示法:
+
点燃
点燃
二氧化碳
①文字表示法:
碳+氧气
③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点燃
——
点燃
点燃
催化剂
催化剂
通电
18ggg
36
X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