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料与燃烧
修订人:李秀娟
审核人:王丽丽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及防火、灭火的目的
3、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4、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5、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3课时
第一课型: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复习提问已学知识点,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118—123页,组内讨论交流燃烧与灭火)
1.燃烧定义: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_____
与______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的
.(注意:燃烧并非都是只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例如:H2+Cl2
点燃
2HCl
2.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
、②__
_________、③______
_____。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物质才能够燃烧。
3.
灭火的原理(破坏任一个燃烧条件即可)
措施①___________
、②__
_________、③______
_____。
灭火的实例
灭火的原因
炒菜时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堆放杂物着火时,用水扑灭
森林着火时将前面的一片树木砍掉
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补充:电器着火不要用
灭火;精密仪器或者图书馆着火用
灭火。
4.促进燃烧的方法:①___________
②__
________
(120—121页)
5.
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防止爆炸的方法:①___________
②__
________
6.
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P123)
7.
一氧化碳中毒与预防
C+O2(充足)点燃
CO2
2
C+O2(不充足)点燃
2CO
C
+
CO2
===
2CO
学生活动二(通过阅读课本和收集课外信息了解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
、
、
,属于
物,是不可再生能源。
2、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能源是
,主要成分为
甲烷(CH4)
,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三(学生动手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药品,仪器的选择)
二氧化碳的循环(阅读课本P131-133,交流讨论完成知识点)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年度内,____季含量最高,____季含量最低;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_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制取(参照课本134页二氧化碳的性质完成)
(I)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
、
2、装置图:如右图
制取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步骤:
;
往锥形瓶中加入
;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
④用
法收集气体,原因:
。
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原因:
。
⑤收集满的集气瓶
(正或倒)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
5、验满方法:
。
6、验证方法:
。
拓展延伸:
①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二氧化碳不纯。
②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石灰石与硫酸接触,使反应很快停止。
③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是因为其价格贵且反应太快。
④若用粉末状的CaCO3,可以使用稀硫酸与其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检测训练一(5分钟,共16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2、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3、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4、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5、煤炉越
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6、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
)。
A.分液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它气体和杂质1%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一定不相同
D.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第二课型
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
3、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装置
4、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
教师围绕学情反馈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对子互助,小组互助,班级互助照顾各层面的学生)
精讲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
_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叫__________。
2、将放在阶梯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小心地放入大烧杯中,
然后把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
;
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
、
。
往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紫色石蕊试液
变成_____色,原因
化学方程式:
再将此溶液加热,溶液又变_____色,原因
化学方程式: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_____
___,化学方程式
,可用此反应检验__________的存在。澄清石灰水的溶质为
。
5、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及深洞的底部等CO2含量比较大的地方之前,必须先做__________试验,以保证人身安全,说明二氧化碳
。
精讲点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干冰
。
2、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
、
、
。
第四学段
限时完成检测训练二
检测训练二(15分钟,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产生温室效应
B、产生酸雨
C、污染环境
D、毒害作物
2、大气中因CO2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含碳燃料的燃烧
B、石灰石的分解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人口增长呼出的CO2
3、下列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合理最常用的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浑浊
B、通入水中看是否溶解
C、用火柴点,看气体是否燃烧
D.测其密度,看是否比空气大
4、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将CO2通入水中
B、将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CO2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CO2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5、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液变成(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D、无色
6、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好选用(
)
A、带火星的木条
B、澄清的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燃着的木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7、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容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的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
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8、实验室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并实验C0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A
的
。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名称是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
,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上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限时测评改的形式:
对子互批,统计分数,自主改错,收集学情
第三课型
过关提升
【学习目标】
1.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重点,难点
2.检测三和检测四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
限时完成过关检测三
1.
用20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
展示答案,对子互批,统计分数,对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收集学情,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过关检测三(2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
(
)
A.Q
点
B.N点
C.P点
D.M点
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
和验满”。如图所示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4、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固体燃料燃烧需要架空才能燃烧的更旺,这里的“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7、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通常情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状况下,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A
B
C
D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
(选填“b”或“c”)
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三、计算题(共10分)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2.5g和
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
Ca:40
O:16
Cl:35.5)
第六学段
拔高提升
提升检测四(10分钟,26分)
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一氧化碳③二氧化碳④水、⑤肥皂水、⑥木炭等物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是 ;
(3)有剧毒性的物质是
;
(4)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5)可用于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3)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进。(选“b”或“c”)
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4)C装置制取气体时与B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5)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结: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请同学们自主画出本节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要求:梳理本单元知识,整理常见知识点、考点、疑点、易错点
在下表中将上述内容创意性的制作思维导图,你最棒呦!
高温
N
·
Q
M
P
·
·
·
O
温度/℃
O2的含量量量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