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碱和碱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碱的通性。
3、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1、碱的通性。
2、常见碱的性质。
【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碱的通性。
【课时】2课时
第一课型
自主学习
【课堂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俗称。
2、初步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碱的通性。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P7-P10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常见的酸以及酸的化学性质,那我们生活中又有哪些常见的碱呢?他们有何性质?平时家庭中常用的一种管道疏通剂,它的主要成分是苛性钠、铝粒、硝酸钠、色素。为什么这种东西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碱吧!
【学生活动一】常见的碱(阅读课本7—8页)
活动一:碱的定义:溶于水解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可溶性的碱:NaOH、
Ca(OH)2(微溶)、Ba(OH)2、KOH
难溶性的碱:Mg(OH)2、Cu(OH)2、Al(OH)3、Fe(OH)3
氨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浓氨水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活动二:常见碱的物理性质
一、NaOH
1、NaOH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NaOH俗称
、
、
。是
色的固体,
溶于水,溶解时
大量的热。
注意:(1)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
(物理变化);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化学变化),所以要
保存。
(2)NaOH有强烈的
性,若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
冲洗,然后涂上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直接放在纸片放在
。
2、NaOH用途:(1)可以做干燥剂,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不能干燥CO2
、SO2
、HCl等气体。(2)用于造纸、印染、炼油等。·
二、Ca(OH)2
1、Ca(OH)2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Ca(OH)2是
色的粉末状固体,
溶于水,氢氧化钙固体俗称
、
。溶液俗称
。
注意:(1)Ca(OH)2对皮肤,衣服等有
作用。
(2)Ca(OH)2溶液用于检验
,现象是
,反应原理是
。(
化学方程式)
2、Ca(OH)2的制取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煅烧石灰石
②加水反应
3、Ca(OH)2的用途:(1)做建筑材料(石灰浆砌砖抹墙)。(2)改良酸性土壤。
【学生活动二】NaOH、Ca(OH)2的化学性质(阅读课本9-10页)
一、碱的通性。
碱的溶液中都有
,所以碱类物质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但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来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有不同之处。
1、酸碱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色石蕊试液变_
_
__,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
__。
注意:颜色变化的是指示剂的颜色,不是酸和碱。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SO2
、CO2)(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规律: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NaOH溶液和CO2
(NaOH变质的原因)
NaOH溶液和SO2
(
用于吸收
SO2
、CO2)
Ca(OH)2溶液和CO2
(用于检验
CO2)
3、与酸溶液反应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
规律:
碱
+
酸===
盐
+
水
NaOH溶液和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和硫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溶液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规律:
碱+
某些盐===
新的盐
+
碱
NaOH溶液和CuCl2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和FeCl3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Ca(OH)2溶液和CuCl2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碱溶液不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Ca(OH)2的特性:Ca(OH)2跟可溶性的碳酸盐(Na2CO3
、K2CO3
)反应
1、Ca(OH)2溶液与Na2CO3
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溶液与K2CO3
溶液反应
化学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一下:Ca(OH)2溶液能否和BaCO3反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对子的互助作用,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检测训练一(10分钟,满分18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中,不用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固体
C.浓盐酸
D.烧碱固体
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CO2
B.H2
C.O2
D.CO
3、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Fe
+
CuSO4
==
FeSO4
+
Cu
B..2H2O
+
O2
2H2O
C.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D.
NaOH
+
HCl
==
NaCl
+
H2O
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消石灰、CaO
B.铁锈、氧化铁、FeO
C.生石灰、消石灰、Ca(OH)2
D.烧碱、火碱、NaOH
5、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
A.氧气
B.氨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氢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
C.氢气可以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HCl、NaOH、H2O
B.NaCl、HCl、KOH
C.H2SO4、NaOH、NaCl
D.HCl、Na2CO3、NaOH
8、固体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
)
A.易挥发、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B.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腐蚀性
C.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D.有腐蚀性,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9、向2mL氨水中滴加5~6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颜色将变成( )
A.红色
B.紫色
C.无色
D.蓝色
第二课型
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通过精讲点拨解决碱的通性,通过检测二落实强化。
2、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三种干燥剂,并区分干燥的原理。
4
、掌握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药品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
教师围绕学情反馈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一、
氧化钙(CaO)是
的主要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用途:可做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
干燥剂总结:
1、CaO、NaOH固体可以做干燥剂,可干燥H2、O2等气体,不能干燥
SO2
、CO2、
HCl等气体。
装置:U型管(如右图),球型干燥器(粗进细出)
2、浓硫酸也可以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NH3)
装置:如右图,气体长进短出
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记忆:溶于水温度升高的三种物质
、
、
。
二、实验室中以下几种药品,若敞口放置会变质,需要密封保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理)
(1)CaO变质:
。
(2)NaOH变质:
。
(3)Ca(OH)2变质:
。
三、钙三角(写出各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
(2)
。
(3)
。
根据本节学的内容,请同学们画出本节的思维导图,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四学段
1.学生完成检测二
2.教师通过批改收集学情
检测训练二(15分钟,满分36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下列物质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浓硫酸
D.石灰石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CaCO3
石灰石
碳酸钙
B.CaO
生石灰
消石灰
C.Ca(OH)2
熟石灰
氢氧化钙
D.NaOH
烧碱
苛性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碳酸钠、硝酸、硫酸锌
B.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硫酸
C.盐酸、氢氧化镁、硫酸铜
D.氯化钙、碳酸钙、氧化钙
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 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5、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又称为消石灰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熟石灰在水中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6、下列各组气体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
A.H2、CO、CO2
B.H2、HCl、CO2
C.O2、SO2、HCl
D.H2、O2、CO
7、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稀硫酸溶液反应
8、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X+酸→盐+水;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CuO
B.HCl
C.NaOH
D.Na2CO3
9、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 )
A.锌粒
B.碳酸钙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
11、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要洗去这层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
A.先用盐酸再用水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
C.用盐酸洗
D.用水洗
12、如图所示为教材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据此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酚酞遇蒸馏水呈无色
B.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13、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
A、Na2CO3和Ca(OH)2
B、FeCl3和KOH
C、Na2SO4和Ba(OH)2
D、CuCl2和NaOH
二、计算题(10分)
14.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9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
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
(l)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
。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以限时测评改的形式:
展示答案
2.对子互批
3.统计分数
4.自主改错
5.收集学情
第三课型
过关提升
学习目标:
1.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碱的性质及通性。
2.检测三和检测四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
1.用20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展示答案,对子互批,统计分数,对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收集学情,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过关训练三(20分钟,满分54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KOH
B、ZnO
C、HNO3
D、MgSO4
3、有以下说法:①烧碱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②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③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
④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⑤久置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会增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4、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水反应的是(
)
A.NaOH
B.CO2
C.CaO
D.
CuO
5、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中的NaOH浓溶液挤入盛满CO2气体的b中,打开止水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c中的水倒吸进入b中 B.导管处有气泡冒出
C.气球胀大
D.无明显现象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N2
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用水鉴别NaOH和CaCO3固体
7、下列物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它是(
)
A.氯化铁
B.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盐酸
8、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一发生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冷静地处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洒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B.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碳酸氢钠溶液
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9、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
A.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B.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斑
C.与大理石块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与碱反应
10、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
②有腐蚀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1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是(
)
A.CO2
B.HCl
C.Fe
D.Na2CO3
1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3、研究NaOH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A.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NaCl生成
D.向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
14、下列物质长期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而不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氧化钙
15、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铁粉,溶液逐渐变成黄色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有白烟生成
C.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6、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A氧化钙
B氧气
C甲烷
D浓硫酸
E氢氧化钙
F石灰石
G氢气
(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
;(2)可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的是
;
(3)可以干燥CO2的是
;(4)可做建筑材料的盐是
;
(5)最清洁的能源是
;(6)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7、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一些特征现象。
(1)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
色沉淀。
(2)写出一个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1)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
(2)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
;
(3)服用Al(OH)3的药丸治疗胃酸过多症
。
(4)
氢氧化钠变质
。
第六学段:拔高提升
提升训练四(10分钟,满分28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发现问题】楠楠和娟娟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的石灰水,而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决定实验解开其中奥秘,邀请你参与。
【实验探究】她们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NaOH溶液,现象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中气球也有所变大的原因是
。
她们从现象上看出吸收CO2气体较多的是
。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完全变质的生石灰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为确定其成分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包已完全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什么?
[猜想]
猜想I:Ca(OH)2
猜想
II:Ca(OH)2和
CaCO3
猜想
III:CaCO3
[实验探究]
(1)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表方案,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猜想II成立
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
[实验反思](1)步骤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生石灰变质过程可简述为:生石灰吸收
变成熟石灰,熟石灰吸收
变成碳酸钙。
3、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
,原因是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
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公布答案,教师做补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取组内辅导过关,同时教师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