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与方法。
2、掌握纯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
4、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5、掌握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重点】1.理解纯碱的化学性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3、掌握氢氧化钠变质的问题。
【难点】1、理解纯碱的化学性质并且会灵活运用。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课时】3课时
第一课型
自主学习
【课堂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与方法。
2、了解纯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了解纯碱的化学性质。
4、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一学段:自主学习:
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
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
导入: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上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也特别广泛。纯碱在生活中又叫面碱,在我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用途特别大,那么你知道纯碱是怎么来的吗?我们又怎么在海水中制得纯碱的,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
【活动一】氨碱法制纯碱
(阅读课本P43)
1、氨碱法制纯碱
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以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为原料,结合石灰石,以氨为媒介。(先向饱和的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方程式:⑴
⑵
属于
反应。
2、碳酸氢钠:化学式
俗称
,
色
体,
溶于水。
用途: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治疗胃酸过多;填充灭火器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动二】纯碱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P44)
碳酸钠:化学式: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俗称_____
____或________,是_____色_____体,_____溶于水,属于______(填
酸”、“碱”、“盐”、“氧化物”
)。
用途:玻璃生产;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生产等
【活动三】纯碱的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45)
1、与指示剂作用
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_______色。
2、与酸反应
例如: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为________
________,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某些碱反应
例如:与Ca(OH)2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
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化学方程式:
4、与某些盐反应
例如:与BaCl2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
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
【活动四】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阅读课本P46)
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盐:
、
、
、
、
碱:
、
、
、
。
【问题思考】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为_________,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_
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①可选用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可选用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选用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能否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为什么?
。
(3)若想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只可以选用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总结: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
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对子的互助作用,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检测训练一(10分钟,满分22分)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铁(Fe
O
)
B.硫酸(H2SO3)
C.碳酸钠(Na
CO3)
D.
碳酸钙(CaCO3)
2、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所属类别一致的是(
)
A、纯碱、Na2CO3、碱
B、生石灰、Ca(OH)2、碱
C、食盐、NaCl、盐
D、干冰、CO2、酸
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4、能用来鉴别稀盐酸、纯水、澄清石灰水三瓶无色液体的试剂是 (
)
A.酚酞溶液
B.稀硝酸
C.碳酸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
5、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钙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钾溶液
6、做馒头时在发酵的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变软,则加入的这种物质为(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7、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里的两种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HCl和Ca(OH)2
B.
H2SO4和Na2CO3
C.
AgNO3
和
BaCl2
D.
KCl和CuSO4
9、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
溶液,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氯化钡溶液
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酚酞试液
10、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
①
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②
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
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
④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能准确检验CO32-的操作是(
)
A、加入盐酸有可然性气体产生
B、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第二课型
精讲点拨
学习目标:
1、通过精讲点拨理解并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并通过检测二落实强化。
2、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并熟练应用。
3、掌握氢氧化钠变质问题。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
教师围绕学情反馈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点一: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1)加足量酸。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则证明已变质。
化学方程式
。
(2)加碱。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变质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盐。加入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变质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二:
(1)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还是没有变质?
①若没有变质,_______
_____
②若部分变质,_______
_____
③若全部变质,_______
_____
方法:取少量药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_______
_____,再滴_______
_____
现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否将C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学段限时完成检测二
1.学生完成检测二
2.教师通过批改收集学情
根据前两课型自己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相信你是最棒的!
检测训练二(15分钟,满分26分)
1、(双选)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
2、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3、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
C.NaCl溶液[Ba(OH)2]选用硫酸铜溶液
D.MnO2(KCl)选用水
4、(双选)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A.CO2
B.Na2CO3
C.H2SO4
D.Na2SO4
5、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钙杂质,除去此杂质可选用适量的(
)
A.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A.HNO3、Ca(OH)2
B.KNO3、NaCl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C.AgNO3、HCl
D.Na2CO3、H2SO4
7、下表中列举的是通常状况下除去混合物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u
木炭粉
把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B
CaO
CaCO3
高温煅烧
C
NH3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溶液的洗气瓶
D
NaOH
Na2CO3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8、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
X+酸=盐+水;2.
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
氧化铜
B.
盐酸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钠
9、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10、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
A.CO2气体(H2O)→生石灰
B.C粉(CuO)
→稀盐酸
C.CaCl2溶液(HC1)
→碳酸钙粉末
D.CO气体(CO2)
→氢氧化钠溶液
11、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KNO3→NaNO3
B.
Mg→MgO
C.
Na2CO3→NaOH
D.
H2O→H2
13、检验某溶液是酸时,取少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滴入Na2CO3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加入锌粒
D.滴入NaOH溶液
第三课型
过关提升
课堂目标:
1.通过前两个课型的学习,能掌握纯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变质问题。
2.检测三和检测四实现人人过关落实,实现对优等生的优化、拔高和提升。
第五学段过关检测
1.用10分钟时间完成检测三
2.展示答案,对子互批,统计分数,对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视,收集学情,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
检测训练三(10分钟,满分18分)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
Na2CO3
纯碱
小苏打
B.
CaO
生石灰
C.
Ca(OH)2
熟石灰
氢氧化钙
D.
NaOH
烧碱
苛性钠
2、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叙述不属于酸的共性的是(
)
A.稀硫酸用于实验室制氢气
B.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C.在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
3、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l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
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一组是( )
A.Cu(NO3)2和HCl
B.NaOH和MgCl2
C.NaOH和BaCl2
D.Zn(NO3)2和Na2SO4
5、近来在安徽合肥、河南郑州等城市的市场中惊现“人造鸡蛋”.不法分子利用氯化钙、海藻酸钠、柠檬黄色素等制成蛋清和蛋黄,利用碳酸钙和胶质制成蛋壳,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其中海藻酸钠、氯化钙、碳酸钙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酸类物质
B.碱类物质
C.盐类物质
D.氧化物
6、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既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放出的是(
)
A.CaCl2、KOH、Na2CO3
B.Na2CO3、BaCl2、HCI
C.K2SO4、HCI、NaOH
D.CuSO4、HCl、NaCl
7、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
B.Na2CO3溶液
C.CuCl2溶液
D.NaCl溶液
8、下列试剂中不能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氯化钾溶液
D.碳酸钠溶液
9、即食即热型快餐的内层是用铝箔真空包装的食物,外层则分别包装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反应,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
A.硝酸铵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浓硫酸与水
第六学段:拔高提升
检测训练四(5分钟,满分22分)
1、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
2、某纯碱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6g,放入2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g.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合作学习(优秀学生公布答案,教师做补充,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争取组内辅导过关,同时教师根据再训练反馈情况进行个体辅导,实现人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