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打包4套)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打包4套)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8 14:07:46

文档简介

骆驼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感情。
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2、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文章的主旨。
情感与价值:
懂得珍爱生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听下面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11月30日,解放军驻浙江金华某部机要参谋孟祥斌中尉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从10多米高的桥上毫不犹豫地跃入冰冷的江水中营救,跳江女子获救,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2年,中国医科大学24岁的大学生张华舍身救起掏粪老人。
(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在想不该救,一个是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一个只是个掏粪工,太划不来了,今天我们正要学习这样一篇课文《骆驼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的价值。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
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点拨: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换想法。据文中的时间标志来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来源。
第二部分(2—23)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24—27)表明文章主旨。
把握课文内容。
提问: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互相复述课文。)
点几位学生复述课文,要求:情节完整,叙述清晰。
要求: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做到完整、简洁。
明确:这一部分写了一位已经到达宿营地的驼工给奄奄一息的骆驼送水,最终在沙漠中迷路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与自己的概括做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三、初步理解作者的感情。
1、讨论:读完课文,你觉得作者要歌颂
的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学生浏览课文。)
点拨:可以按照课文的思路,从文章的第三部分入手。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意图。抓住关键的句子来理解。(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抓住这样的语句:
(1)“为勘探和开发沙山而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
(2)“远方,范介民牵着骆驼向我走来。31年了,他和那峰骆驼一直走向我的心灵深处。”
2、小结:骆驼、驼工、石油工人之间的联系。
文章歌颂了骆驼的顽强、驼工的执著和珍爱生命、石油工人们的献身精神。
四、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笔下的形象和蕴涵的感情。
五、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分析文章的主旨。
1、通过标题点明借物喻人的写法。
提问一:本文的标题是“骆驼赋”,而主人公却是驼工范介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提示:抓住骆驼因干渴倒下,又爬起的语句;以及驼工见此状的行为、语言进行理朗读句子,加强理解。
提问二:读了这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骆驼与驼工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一样顽强、坚韧,为自己的职责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就要抓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六、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1、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试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学生浏览课文,勾画重点句子,并朗读揣摩。)
师生交流
小结: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石油勘探队所面临的困境,而且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提问: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驼工的善良?
(学生浏览课文,勾画重点句子,并朗读揣摩。)
师生交流
小结:从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驼工身为平凡小人物的崇高精神。
七、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讨论:和我们在课前的几则故事一样,文中为了一只骆驼,范介民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你们现在再次考虑这样做值不值得?
(学生思考、讨论,做到有见解,理由充分。)
全班交流,引导:驼工与队长有着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他们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八、根据课文内容,为范介民写一份简介或者悼词。
(学生撰写简介或悼词。)
同桌交流自己写的简介或悼词。
范文:
范介民,男,河北人。由内地至青海柴达木参加石油勘探工作,任驼工。工作仅一个月,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献身,牺牲时年仅18岁。他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是为开发青海油田倒在勘探路上的第一人,是石油勘探工人的优秀代表。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弗兰克
教学目标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
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提到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学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一层抽屉中,未加阅读。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Frank)。
奥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
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将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安妮开始写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奥托·弗兰克1980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查,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应一般读者。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担任,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来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AnneRobin)自名。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至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争档案研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为根据。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
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五、文本研习
问题设计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指导:
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我的四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文章中极富哲理的句子的深刻含义

2、
能说出生命中的四季的不同象征

3、
学会把握青春,依靠自己,获得成功的自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内涵

探讨文章主旨,结合自身实际,理解生命中的四季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人说,生命是夕阳落霞,青松立峭崖,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有人说,生命是初生时的幼稚,少年时的纯真,青年时的朝气,中年人的稳健,老年人的睿智。生命是什么,千百个人有千百种不同的答案。著名女作家张洁说,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二、范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师: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我先给大家来范读一下。大家思考一下:“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哪司机个年龄阶段或人生时期,而每个人生时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者作者在每个人生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1、人们在四个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春——耕
夏——灌
秋——收
冬——藏
2、四季分别象征了人生的哪四个时期
春——少年阶段、夏——青年时期、秋——中年时期、冬——晚年时期
3、每个人生时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或者作者在每个人生季节里做了些什么
春——播种希望
夏——战胜磨难
秋——品尝收获
冬——感悟人生
三、活动体验
1、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文章的每一个部分,来做具体的分析。先来看文章的第一个部分,也就是描写人生春天的部分。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2、思考,作者在人生的主要任务
作者是要在生命的春季播下希望的种子,也就是要树立目标,然后奋力以赴。
3、文章中,有许多富有生活哲理的语句,在描写人生春季这一部分主要有这样两个句子


“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奋力以赴。”
(1)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这个意思: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走。
(2)这种期待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各自的人生路程中的信念和动力。信念和动力能鼓励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程中奋力前行,为一个既定的目标不断地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的奋斗中去。
4、看来同学们能很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那么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文章还剩下“夏”、“秋”、“冬”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自主研习课文。第一组负责研习“夏”部分,由其余组对“夏”的内容进行发问;第二组同时研习“秋”部分,也由其余组对“秋”的内容进行发问。第三组同时研习“冬”,由其余组对“冬”的内容进行发问。发问的主要内容是文章较难理解的,或者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甚至是你觉得很优美的语句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
5、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夏】“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这里的“准备”包含了哪些东西
我觉得主要是心理上的准备,准备好接受将要经历的磨难。
“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怎么理解
“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怎么理解
【秋】“望着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这里,作者他酸在哪里 苦在哪里 又乐在哪里 “又酸又苦”署名收获甚少,但作者真正地“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体味过”这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因此感到快乐。
“只要我认真得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的值得或是不值得。”这句话怎么去理解 一个人生命的四季只要认真,无悔地、经理了,所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任命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评判他人的人生的得失的。
【冬】“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怎么理解 在人生的晚年,作者“回忆”一生的经历,觉得自己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且现在仍在努力。一个人如果真正地充实地走过了他的人生的四季,那么,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他不会有什么哀叹和遗憾,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
四、探讨分析
(一)、(人生之春)
1:作者的人生之春境遇如何?
明确: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2: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文中这样写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作者没有自艾自怜,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在人生的历程不要指望别人为你作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3: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这种期待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生命征程里的信念和动力。一个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生命的奋斗当中。
(二)、人生之夏
4:作者的人生之夏境遇如何?我在文中发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5:我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6: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7:我对文中这句话印象很深“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教师补充: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三)、人生之秋
8: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从这些内容中,我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我想在今后,我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也会正确面对。教师补充:这位同学理解的非常深刻。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
(四)、挖掘主旨
老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五、小结
1、行走在人生的四季中,我们在每个季节应该怎么做?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1)人生春季
生活艰辛仍充满希望,夏季历经磨难但不放弃,秋季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季人生黄昏但老有所为。(2)主线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从中可见作者执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2、什么叫象征: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探究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犁耕作
不毛之地
种子
风雨
水源
容器
冰雹
谷穗、青苗、谷粒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感悟一种生活理念:
了解小说基本情节,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末,与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伤了一只脚,后面还有一只恶狼紧随……生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近乎残酷的恶劣环境之中,主人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他是如何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作斗争的呢?主人公有事如何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奏响生命的赞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热爱生命》这篇课文吧!
二、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
2、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基本了解了小说故事的情节。主人公一位淘金者虽身陷绝境,但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文章表现的就是表现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从情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到主人公从被同伴抛弃到最终获得成功解救,遇到了许多因难。面对困难他没有被屈服,想办法坚持了下来。因此,了解这些困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主人公是怎样铸就自己生命的奇迹。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讨论地形式,采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句,并归纳出其动力。
3、阅读文本,找出所需内容。
4、同学们看一下,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总结)困难:有寒冷、饥饿、疲劳、饮狼)克服办法:相关语句
5、这些困难,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给了主人公摧残,但我们的主人公没有被吓到,能够想办法克服,同学们你认为他凭的是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呢?
意志、求生欲望……
总结:作为淘金者,他遇到了饥饿、寒冷、野兽这些困难,但是凭借他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辉煌,他的成功。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我想淘金者已经给了我们圆满的答案。只有勇士、硬汉才能与困难作斗争,才能最终享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乐趣。希望大家都成为生活的硬汉、勇士、强者。
三、突出一个训练重点:体会句子含义
1、这是一个晴天,他想道。 也许,他可以想办法确定自己的方位。
他为什么会有“想办法确定自己的方位”的想法?
2、他瞧了一下表。时针指着十一点,表仍然在走。很清楚,他一直没有忘了上表。
在多次昏迷的情况下,他为什么没有忘记上表?
3、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
他凭借的意志是什么?
4、它已经瞎了,失去了知觉。它就象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着前进。
为什么用它而不用他?
四、价值讨论:
1、“他”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出现他的名字,这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你的想法?
他的形象象征的是人性的伟大和坚强。通过他的形象,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无比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所蕴涵着的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原、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而是什么在背后支撑生命、提供能量呢?那就是坚定的信念。只要心中生存的信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你的生命,坚持、坚持、再坚持,抗争、抗争、再抗争,你就能扼住命运的咽喉,绝处逢生,重铸生命的辉煌。人活着,就要同形形色色的艰难险阻作斗争,只有勇于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2、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一些新闻:有些中学生因为家长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学习上的不如意而轻生,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