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18:41:34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青蛙形态结构和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呼吸
B.前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和划水
C.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抱对
D.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2.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  )
A.草鱼
B.天鹅
C.熊猫
D.青蛙
3.青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雄蛙生殖季节高声鸣叫——这是一种繁殖行为,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B.在生殖季节,雌雄个体有抱对行为——它们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青蛙有冬眠现象——这是青蛙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D.蝌蚪有鳃,成蛙有肺——它们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4.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是因为(  )
A.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上发生显著变化
B.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上发生显著变化
C.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变化
D.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没有显著变化
5.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蝌蚪用鳃呼吸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
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6.下列哪项不是成蛙的特征 (  )
A.能在水中游泳
B.能够生活在陆地上
C.能够用鳃呼吸
D.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7.青蛙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受精卵 ②有尾、用鳃呼吸的蝌蚪 ③有后肢的蝌蚪 ④有前肢的蝌蚪 ⑤幼蛙 ⑥成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④③②⑤⑥
8.两栖动物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肺不发达  
B.体温不恒定
C.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D.心脏结构简单
9.一名同学在调查当地的动物资源时发现当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
(  )
A.温暖多雨
B.常年寒冷
C.炎热干燥
D.工业城市
10.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蛙畸形的可能原因是
(  )
A.蛙的天敌增加
B.水域环境的缩小
C.化肥、农药等的广泛使用使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D.蛙的繁殖速度太快
11.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对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措施
B.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
C.水资源日益减少
D.两栖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12.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1)根据上表,分析两栖动物由盛到衰的原因是                。
(2)适宜两栖动物生存的环境是            。
(3)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殖   (填“有”或“没有”)影响。
(4)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家乡的两栖动物
1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反映了蛙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殖发育的季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末夏初,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   蛙在鸣叫,这种行为的名称和意义分别是               。
(2)青蛙的卵块的外形特点是                  。
(3)刘伟同学很想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于是他在青蛙繁殖的季节,从池塘中采集来青蛙的受精卵,并将其放到盛水的玻璃缸中。为了使刘伟同学能观察到受精卵发育成青蛙的过程,请你为他提出注意事项。
探究创新
★14.某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想探究一下“环境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3个相同的鱼缸,各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
③从池塘中采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平均分为3份(各100枚),同时放入3个鱼缸中;
④将3个鱼缸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定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生殖方式为     (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     →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2)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中,作为对照组的是哪一个鱼缸    ;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则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
(4)通过本实验,该同学还发现青蛙的发育和其他动物有不同之处,其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    要经过        才能成为幼蛙。
(5)如果把丙缸中发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两组,然后把A组的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B组直接放在潮湿的草丛中,则   组的幼蛙可能会死亡,原因是       。
(6)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在这里,雄蛙的叫声起到了          的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1.B 青蛙的成体皮肤裸露,表面有黏液,可辅助肺呼吸,A项正确;青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能跳跃和划水,B项错误;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招引雌蛙来抱对,C项正确;青蛙经过抱对后,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蝌蚪用鳃呼吸,D项正确。
2.D
3.D 雄蛙生殖季节高声鸣叫——这是一种繁殖行为,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在生殖季节,雌雄个体有抱对行为,其意义在于提高卵的受精率,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青蛙是变温动物,冬眠是青蛙适应寒冷环境的表现。
4.C 由青蛙的受精卵刚刚孵化出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用尾运动,身体两侧有侧线,此时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很像鱼。随着蝌蚪不断地生长发育,逐渐长出四肢,尾和鳃逐渐消失,逐渐形成了肺。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5.C 青蛙是变态发育的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后,雌蛙在水中产卵,雄蛙在水中产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
6.C 青蛙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区别,所以它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成蛙既能在水中游泳,又能在陆地上生活。成蛙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而它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7.A 青蛙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然后经过蝌蚪的不同时期形成幼蛙,在这一过程中它的运动器官、呼吸器官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8.C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身体的许多结构和生理特点适于陆地生活,如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头部的感觉器官比较发达,四肢适于跳跃,可用肺呼吸等。但是,它的许多结构还比较简单,特别是生殖和幼体的发育过程离不开水,需要在水中完成受精和幼体的发育过程。所以两栖动物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
9.A
10.C 严重的水污染影响了受精卵在水中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导致蛙畸形。
11.D 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因此水污染和水资源的减少会导致两栖动物的减少。人们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也是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的原因。
12.答案(1)气候由湿润变为干燥
(2)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3)有
(4)减少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的排放等。(答案合理即可)
13.答案(1)雄 繁殖行为、招引雌蛙
(2)呈胶状透明团块状,里面有许多深色小点,其中有许多受精卵
(3)①玻璃缸内应放合适的材料,提供水、陆两种环境;②玻璃缸内应放一些水草或定期换水;③为青蛙提供食物。
14.解析(1)青蛙的生殖方式为卵生;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几个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的丙鱼缸没有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甲和乙鱼缸经过了处理,为实验组。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3)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环境污染物会影响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由于分别把5克化肥、5克洗涤剂作为污染物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污染物可能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所以预期的实验现象应该是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4)青蛙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5)青蛙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油脂不透气,如果把A组的幼蛙皮肤表面涂上油脂后放在潮湿的草丛中,A组的幼蛙可能会因皮肤无法辅助呼吸而死亡。
(6)当青蛙发育成熟后,雄蛙会频频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雌蛙会应声而至,并与雄蛙进行抱对,因此雄蛙的叫声起到了吸引雌蛙(求偶)的作用。
答案(1)卵生 蝌蚪
(2)丙 各鱼缸中已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3)甲、乙两个鱼缸中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低于丙鱼缸
(4)蝌蚪 变态发育
(5)A 青蛙(两栖动物)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6)吸引雌蛙(求偶)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鸟卵中,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又能提供水分的是结构(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系带
2.(2017广东)将鸡蛋敲破,蛋清和蛋黄流进培养皿,可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两端各有一条白色的带,它们分别是(  )
A.细胞核、卵白
B.卵细胞、卵白
C.胚盘、系带
D.卵细胞、系带
3.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①②③三组进行:①全为雌鸟,单独饲养;②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③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卵情况。结果发现:第①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②组中,从第8天开始,孵卵的雌斑鸠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③组中,到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断(  )
A.雄性配偶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引起雌斑鸠孵卵的条件
D.本实验的变量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不属于鸟类繁殖行为的是(  )
A.筑巢   
B.哺乳
C.求偶   
D.育雏
5.“谁家新燕啄春泥”“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描写燕子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燕子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和育雏四个阶段
B.“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燕子的筑巢行为
C.燕子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燕
D.“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
6.鸟类大量消灭农林害虫的时期是在(  )
A.求偶期
B.筑巢期
C.产卵期
D.育雏期
7.下列哪项不属于鸟类生殖发育的一般过程 (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储食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鲫鱼、青蛙和鸟产下的卵都是已受精的卵
B.与两栖动物相比,鸟卵更适应在陆地上发育
C.鸟的卵细胞是指整个鸟卵
D.鲫鱼、青蛙和鸟的生殖特点都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9.灰雁栖息在沼泽地,它们的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卵弄回巢中。请根据如下实验记录,分析灰雁依据什么识别自己的卵 (  )
编号
模型卵的特点
灰雁的反应
1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2
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3
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
弄回巢中
4
带褐色斑点的方块
弄回巢中
A.形状大小
B.形状大小和颜色
C.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
D.褐色斑点
10.请用线将下列动物与其繁殖行为联结起来。
昆虫    鸣叫、抱对
青蛙    筑巢、育雏
鸟类    交尾、产卵
探究创新
★11.下面是某课外活动小组以鸡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1
用医用注射器将适量某物质注入鸡卵钝端的气室内,将创口封闭
用医用注射器将等量清水注入鸡卵钝端的气室内,将创口封闭
用医用注射器造成鸡卵钝端创口后封闭,不注入物质
不做任何处理
2
将以上4组鸡卵分别放入孵化箱中人工孵化21天左右,统计孵化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处理2中的孵化箱能提供孵化时所需的适宜    、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
(2)如果丙组与    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创口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如果丙组与    组的孵化率基本相同,则说明注入清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该课外活动小组要探究污染的河水对鸡卵孵化的影响,则甲组注入鸡卵钝端气室内的某物质是          。如果统计的孵化率为甲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则证明污染的河水会     (填“降低”“提高”或“不影响”)鸡卵的孵化率。
★12.图一为鸡卵结构示意图,图二为鸡胚胎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上填名称)
(1)图一中[③]和图二中[⑦]的结构名称是   ,它的主要作用是             。
(2)图二中的[⑥]是胚胎,它由图一中的[⑤]   发育而来。
(3)既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
(4)与两栖动物的卵比较,鸟卵更适应陆地上的发育,主要是因为鸟卵具有[ ]      。
(5)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证明卵壳上有气孔。
知能演练·提升
1.B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既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又能提供水分;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系带起固定的作用。
2.C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作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胚盘两端各有一条白色的带,叫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
3.C 通过对比可知,没有雄鸟和筑窝材料,则没有雌鸟孵卵;有雄鸟,无筑窝材料,雌鸟不一定孵卵;有雄鸟和筑窝材料,雌鸟全部孵卵。该实验说明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引起雌鸟孵卵的条件。
4.B 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行为。
5.A 燕子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A项错误;“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了燕子的筑巢行为,B项正确;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燕子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燕,C项正确;“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D项正确。
6.D 7.D
8.B 鲫鱼、青蛙和鸟产下的卵并非都是已受精的卵,A项错误;鸟的卵细胞是由卵黄膜及其里面的卵黄和胚盘三部分构成的,并非整个鸟卵,C项错误;鸟类的生殖特点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D项错误。
9.D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不弄回巢中,说明不是依据形状大小;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不弄回巢中,说明不是依据形状大小和颜色;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弄回巢中,说明有可能依据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带褐色斑点的方块,弄回巢中,进一步说明灰雁只依据褐色斑点识别自己的卵。
10.答案
11.答案(1)温度
(2)丁 乙
(3)污染的河水 降低
12.答案(1)卵黄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2)胚盘
(3)④ 卵白
(4)① 卵壳
(5)将蛋壳用针扎一个小眼,在小眼处插入注射器的针头,注意小眼和针头间的缝隙应尽量密实。然后用注射器从这个小眼向里缓缓打气,使蛋壳里的压力增大。过一段时间后,可见蛋壳表面出现一滴一滴的液珠,由此说明蛋壳上有小孔。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果树的嫁接
B.葡萄的扦插
C.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
D.水稻的种子繁殖
2.某果园的苹果品质差、产量低,果农想尽快更换为优质高产的苹果树,最合理的方法是(  )
A.种子繁殖
B.幼苗换栽
C.果枝扦插
D.果枝嫁接
3.将带有节的甘蔗茎段埋入地下,能够长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有性生殖
D.无性生殖
4.(2017云南曲靖)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的原理是无性生殖
B.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
C.采用茎尖培养可有效地脱去病毒
D.要用大量的植物材料,才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试管苗”
5.为了保持甘薯品种的优良品质,下列通常不能用来繁殖的是(  )
A.块根
B.茎
C.种子
D.组织细胞
6.下列有关植物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B.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一定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
C.果树的嫁接、农作物的播种都属于有性生殖
D.植物的茎尖、花药和叶片等可用于组织培养
★7.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A.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C.能否进行有丝分裂
D.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8.切取一段月季的枝条,插入潮湿的沙土中,不久枝条的下端长出了根,这种繁殖方法叫作(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9.园艺师培养了一种塔菊,将各种不同花形、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0~50厘米高的黄花蒿上,各色花朵同时开花,五彩缤纷,非常壮观。你认为园艺师采用的方法是(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压条
10.杜梨味涩但抗病能力强,鸭梨非常甜但抗病能力差。技术员将鸭梨枝接到杜梨树上,该梨树结的梨的味道是(  )
A.涩的
B.甜的
C.一半甜的,一半涩的
D.既不甜也不涩
11.花艺师发现了一株品质较好的蝴蝶兰,若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  )
A.种子繁殖
B.组织培养
C.扦插
D.压条
12.现有甲、乙、丙三种口味的雪梨,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再用丙对其授粉,所得雪梨果实的口味最接近(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13.柑橘黄龙病是由严重危害柑橘类果树的黄龙病病毒引起的,这种病可以摧毁整个柑橘园。为了培育出“柑橘脱毒苗”,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  )
A.嫁接
B.种子繁殖
C.组织培养
D.太空育种
14.(2017山西太原)茉莉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下图是茉莉的一种繁殖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方法称为嫁接
B.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繁殖出的植株性状差异很大
D.这种繁殖方法常用于培育新品种
15.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种类多、分布广、适应性强的一个类群。被子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所以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绝大多数被子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双受精进行有性生殖,还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下图为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和有性生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     。
(2)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影响花开放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需要依次完成           等生理过程。
(4)果农张大爷发现自家果树品种不够好,为了尽快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欲更换自家桃园中的桃树品种,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方式最快     。
16.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相同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相同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分别埋入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厘米深处;
③将6个小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
培养条件
1
20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20
℃,黑暗中,适量浇水
3
0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20
℃,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5
20
℃,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
20
℃,光照较暗,不浇水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号小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     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是这组实验的自变量。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3)5号小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请说明理由。
探究创新
★17.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响菊花插条成活的因素”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分组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插条选择
第一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不处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老枝
10
第五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环境:15~25
℃,散射光照。扦插数:100个/组。培养时间:3周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上述实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粉是为了   。
(3)请根据上表,设计验证“某一变量对菊花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4)某同学利用上表中的变量,分组探究“影响菊花插条成活率的因素”,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组实验数据。
知能演练·提升
1.D 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的形成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2.D
3.D 用甘蔗的茎段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4.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试管苗”。
5.C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此种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不一定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品质。
6.D 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果树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7.D 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8.A 9.B
10.B 嫁接是将一株植物体的枝或芽(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体(砧木)上,这样就能够保持接穗的遗传特性。
11.B
12.A 果实的口味取决于食用部分,雪梨的果皮是食用部分,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不受花粉种类的影响,花粉种类只影响下一代的果实。根据嫁接的特点,接穗决定果实的口味,故选A项。
13.C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采用茎尖培养可以有效地脱去病毒,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的植株。
14.B 题图所示方法称为扦插,A项错误;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B项正确;繁殖出的植株性状差异很小,C项错误;这种繁殖方法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不能用于培育新品种,D项错误。
15.解析(1)植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无性生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其中影响花开放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照。
(3)被子植物要想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4)果树的繁殖一般采用嫁接。
答案(1)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温度、光照
(3)传粉和受精
(4)嫁接
16.解析本题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无性生殖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并找出本实验探究的影响马铃薯无性生殖的因素。对照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
答案(1)非生物 温度 温度
(2)无性生殖
(3)缺氧,马铃薯不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
(4)存在缺陷,如每种条件下只提供了一个材料,很容易因其他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答案合理即可)
17.解析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光照越强,水分散失越多。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一定要确保实验变量的唯一。
答案(1)减少插条的水分散失(或降低蒸腾作用)
(2)保护插条切口,防止病菌感染
(3)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组菊花插条,确定某一变量,甲组进行处理,乙组不做处理。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插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3周,分别观察两组插条的生长状况,对插条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答案合理即可)。
(4)
   组别结果   





成活数
死亡数
成活率
(答案合理即可)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蜜蜂发育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蛹→幼虫→成虫
C.若虫→卵→成虫
D.卵→若虫→成虫
2.稻螟、玉米螟都是农业害虫,它们发育过程中的哪个时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  )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3.蝗虫发育过程中,出现翅的时期是(  )
A.卵期
B.若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4.下图为蚊子的发育过程示意图。发育过程与此不同的生物是(  )
A.蝴蝶  
B.蜜蜂 
C.家蚕   
D.蝗虫
5.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同
B.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跳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熟的蝗虫有明显的差别
D.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B.若虫身体较小,无翅,无外骨骼
C.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D.若虫身体较小,有翅,无外骨骼
7.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下列有关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蝉经过蛹期变为成虫
B.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
C.蝉蜕去的皮是蝉的外骨骼
D.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是一种繁殖行为
★8.下图表示蝽类动物的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B.该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
C.成虫与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差很大
D.该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9.下图是叶蝉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叶蝉的发育顺序是②→①→③,写出三个时期虫态的名称:①     ,②        ,③    。
(2)叶蝉要经过多次    ,才能完成①→③过程的发育;与③相比,①的生殖器官      。
(3)叶蝉的发育方式与下列哪种动物相同    。
A.家蚕
B.蝗虫
C.蝴蝶
D.菜粉蝶
10.丑陋的“毛毛虫”令人讨厌,美丽的“花蝴蝶”让人喜欢,你知道吗,它们是同一种动物,只是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毛毛虫”处于发育的    期,“花蝴蝶”处于发育的    期。
(2)你觉得蝴蝶的一生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试说明原因。
11.根据昆虫发育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名称:A.    ,B.蛹期,C.    ,D.        。
(2)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期。
(3)蚊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
(4)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存在蜕皮现象,原因是             。
(5)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    期。
12.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下图表示它的发育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序号表示豆天蛾的发育顺序:    →   →    →    ,因此它的发育方式属于       发育。
(2)与豆天蛾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填序号),针对豆天蛾的生活史,消灭它的最佳时期是    (填序号)。
(3)写出四种虫态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13.我国养蚕的历史悠久,你可能也养过蚕,请据图填充家蚕各个发育阶段的名称。
(1)①     ,②     ,③     ,④    。
(2)家蚕的   在温暖(20~27
℃)的条件下孵化成    。我们将家蚕的    称为蚕。蚕是吃    长大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经过7~8天,蚕就蜕皮一次。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称为眠。蚕一般要经过4次蜕皮之后,才逐渐停止取食,吐丝结茧。经14~18天,蚕在茧内先变成    ,再羽化为成虫。我们将成虫称为    。它们破茧出来后,既不吃东西也不飞行,进行    ,随后产卵。2~3天后它们死亡。
14.下图为蝗虫的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发育经历了    、    和     三个阶段,属于         发育。
(2)图中①~⑤示蝗虫的    期,这个阶段的蝗虫又被称作     ,经过5次     ,身体逐渐长大,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3)从图中可以发现,蝗虫将卵产于    ,如果雨水多,将会影响                。
探究创新
★15.阅读以下材料,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蝉的一生
一到夏天,“知了——知了——知了”的声音传出很远。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认真观察过蝉的一生:这小东西从土里钻出来,爬上紫红的桃树,背一点点儿裂开了,它从自己的壳里爬了出来。这个新的生命——知了,真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一生了吗
材料二 蝉的生活史如下。
蝉幼虫期
生活在土中,以植物根部的汁液为食,慢慢长大,每蜕一次皮,便长大一些,有两对翅芽,每蜕一次皮,翅芽也长大一些,在土中做窝生存
蝉成虫期
生活在树上或草丛中,雄蝉鸣叫以吸引雌蝉,雌雄蝉交配后产卵
(1)根据上述材料和你的学习经验说一下蝉的发育过程及发育方式。
(2)材料一中说“这小东西从土里钻出来,爬上紫红的桃树,背一点点儿裂开了,它从自己的壳里走了出
(3)根据你的经验再列举两种以上与蝉有相同发育过程的昆虫。
知能演练·提升
1.A 蜜蜂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2.B 3.D
4.D 据题图可知,蚊子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5.B 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也叫跳蝻,其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没有明显的差别。
6.A 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若虫身体较小,仅有翅芽,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7.A 蝉的发育过程中无蛹期。蝉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蝉蜕去的皮是蝉的外骨骼。盛夏,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目的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
8.B 由图可知,蝽类动物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所以蝽类动物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该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
9.解析(1)叶蝉的发育顺序是②受精卵→①若虫→③成虫。
(2)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叶蝉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完成①→③过程的发育。①与③相比,它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3)家蚕、蝴蝶、菜粉蝶的发育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叶蝉的发育方式与蝗虫相同。
答案(1)若虫 受精卵 成虫
(2)蜕皮 没有发育成熟
(3)B
10.答案(1)幼虫 成虫
(2)在蝴蝶的一生中,幼虫为毛毛虫,以植物嫩叶为食,危害植物,对人类是有害的;蝴蝶为成虫,可帮助植物传粉,对人类是有益的。
11.解析(1)如果B是蛹期,那么根据箭头所示,A是幼虫,C是成虫,D是受精卵(卵)。
(2)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C。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成虫期。
(3)蚊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是完全变态发育,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B→C。
(4)大多数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当昆虫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因此昆虫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5)家蚕在幼虫期吐丝结茧,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答案(1)幼虫 成虫 受精卵(卵)
(2)D→A→C C(成虫)
(3)D→A→B→C
(4)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5)幼虫
12.答案(1)③ ④ ② ① 完全变态
(2)② ④
(3)成虫 蛹 卵 幼虫
13.答案(1)成虫 蛹 卵 幼虫
(2)卵 幼虫 幼虫 桑叶 蛹 蚕蛾 交尾
14.答案(1)卵 若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
(2)若虫 跳蝻 蜕皮
(3)地下 卵的孵化和若虫的生存
15.解析蝉的幼虫与其成虫——知了在形态结构上差别不大,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
答案(1)蝉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蜕皮现象。
(3)蝗虫、蟋蟀、蝼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