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机械运动 复习课速度公式的应用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定 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单位:4.单位换算:m/skm/h×3.6÷3.6复习知 识 梳 理(速度)米/秒(m/s)千米/时(km/h)5.计算公式:速度v st路程时间==6. 公式变形v st=v st=v st=我们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
两个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第三个量。速度公式路程计算公式时间计算公式待解决的问题 1.相遇问题2.追及问题3.列车过桥问题4.回声问题5.s-t和v-t图像题6.比例问题7.平均速度问题1.相遇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000 m,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直线运动,匀速相向而行,A的速度为4 m/s,B的速度为 6 m/s,问经过多长时间AB两车相遇?解:经过 t 秒时间AB两车相遇s= vAt+vBt 1000 m =4 m/s×t+6 m/s×tt=100 s答:经过 100秒时间AB两车相遇。作图、找相同量2.追及问题一艘船甲用70 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 千米的一艘船乙, 船甲追了210 千米,恰好赶上船乙,问船乙的速度约为多少?解:v甲 s甲t==210千米70千米 / 时=3 时v乙 t=s乙=200千米3 时≈66.7 千米 / 时
答:船乙的速度约为66.7千米 / 时。作图、找相同量3.列车过桥问题一列车长 150米,以 108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解: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s = 列车的速度 v = 108千米 / 时v st==600米30米 / 秒=20秒答: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20 秒。 450米 + 150米 = 600米= 30米 / 秒作图4.回声问题科学家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 / 秒,如果在海面处发出超声波4秒钟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v st/2=解:=1500米 / 秒×4秒/2=3000米 答:该处海洋的深度是3000米 。作图5.s-t和v-t图像题s-t图像描述了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总结:在s-t图像中,水平线表示物体静止;斜线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越陡,物体的速度越大。①②③v-t图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①②总结:在v-t图像中,水平线表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线表示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且斜线越陡,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越大。(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距离甲出发地1千米处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前10分钟内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D(2) 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是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A vB(填“>”、“=”或“<”),P、Q间的距离为 m.<96.比例问题例题: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 之比为2 : 3,所用时间之比为2 :1 ,则两物体的
速度之比为 。1 : 3解:s1=s223t1=t221v1=v2s1t1s2t2=s1t1×t2s2=s1t1×t2s2=13变式: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之 比为2:3,速度之比为3:1,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2 : 97.平均速度问题汽车先以4 米/秒的速度开行20 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 秒,最后改用36 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 分钟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 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1)v t总=s总=230米40 秒=5.75米 / 秒
(2)v' t'总=s'总=3230米340 秒=9.5米 / 秒
答:汽车在前40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75米 / 秒,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9.5米 / 秒 。总时间 总路程平均速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