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西藏汉语)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8 15: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能够从形、音、义三方面进行辨析。学习要求掌握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大部分能在口语或书面语中准确使用。学习“跟”“老实”“还是”的用法,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例句造出正确通畅的句子。把文章主要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学习记叙事件的方法。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过程:1.讲解生字新词
2.讲解课文
3.处理课后题方法:1.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2.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要学会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四、学情分析
本文以“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开篇
,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结论收尾,结构很清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给课文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能力,从而对课文有一个深入.全面的把握。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在七年级时《三味书屋》一课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在他逝世九周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我的伯父)二)、初读课文(15分钟)1、请学生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楚字音。2、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边读边想,(1)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3、提出要掌握的生字词语。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dào  

kuì
(哀悼)(追悼)
浒(水浒)
愧(羞愧)(惭愧)
bēng
shì
ào
绷(绷带)(绷紧)
逝(逝世)(长逝)
奥(深奥)(奥妙)guì
sù跪(跪拜)(跪地)
肃(严肃)(肃静)2).多音字圈quān(花圈)(圆圈)
冠guān(衣冠)(冠戴)
juàn(猪圈)(羊圈)
guàn(冠军)(冠盖如云)
3)理解词语。
惊异:惊奇,诧异。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三)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15分)1.再读文,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救助车夫
)第一部分(1段):“深切的怀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第二部分:(2段):“谈论《水浒传》”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部分:(3--13段):“救助车夫”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2、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说一说。(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四)读第一部分,思考并讨论.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学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3、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跟随着作者的回忆,我们会找到答案。5、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5分钟)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下去同学们看后面内容。
六)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5分钟)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同桌互读赏析)二.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讨论.(15分钟)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 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 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二)、学习第三部分段,讨论:(15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三.课堂小结(5分钟)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
二书面作业:同步练习五、板书设计
谈《水浒传》:关心下一代深受爱戴


车夫
:同情热爱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课后反思:
]
问题设计与学生生活动
问题设计与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