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08 16: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甲午战争的基本概况;理解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分析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阅读、合作探究,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表达的能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甲午战争影响的感悟,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责任感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难点:学会运用各种资料,提炼历史观点,论证历史结论。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
谈谈主观感受。
呈现:两则“痛哭”甲午战争的材料。(引自革命家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和《冰心的遗憾》)设问:少年未谙世事,九旬老者一切释然,可是他们都因为一场战争而痛哭,对此,你有何感想?
引发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感知﹒甲午之殇
观看视频,完成表格。
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资料活动:结合视频,完成以下表格呈现:《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甲午战争简要过程。
通过视频资料、地图资料的观看和学习,掌握甲午战争的概况。
寻因﹒甲午之殇
史料分析、小组合作、发表观点。(学生结合材料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呈现:文字材料设问:这场中国拥有天时地利的战争中,象征着中国进步、强大、希望的北洋水师全军覆亡了,原因何在?呈现:(详见《任务单》)合作探究:分析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归纳: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
开放题,学生根据知识积累,谈感性认识。重点环节,落实教学关键问题4。
悟道﹒甲午之殇
学生根据教材来回答,《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呈现: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节选两则设问:1.“损失最重,失败更惨”表现在哪里?2.综合戴逸的观点,谈一谈你对甲午之战的认识(总结:民族之痛、民族之幸?)呈现:《时局图》设问: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它们如何瓜分中国的?(总结: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从正、反两方面探究甲午战争带来的影响。
总结梳理
情感升华归纳方法。
呈现:图辅文(羞辱)、冰心的“哭”
情感升华:面对甲午战败,中国人的“哭”说明中国人真的痛了。然而,痛了就哭这是我们面对困苦的消极应对,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历史的重蹈覆辙。设问: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总结梳理,形成板书。
情感升华,实践提升。
课堂达标
完成评测试题。
1.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哀悼的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2.某同学在表演课本剧,只见他高呼“开足马力,撞沉吉野”。你认为这一场景出现在(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后,山城重庆突然涌入了许多外国商人,这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马关条约》4.某剧组拍摄《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社会场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为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