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有的人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有的人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8 21: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第五单元
第20课 有的人
人固有一死,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死得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2.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
合作交流 2.诗歌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kuǎ);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感情。2.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注意节奏、语气、重音等。)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加以体会。 这首诗运用了反复、对比的手法,热情地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无情地鞭挞了那些欺压人民、危害人民的反动统治者。小结 让我们怀着对鲁迅的热爱、敬仰之情,对反动派的鞭挞、唾弃之情齐读这首诗。 1.学了这首诗,你肯定收获很大,你或许会思考人活着怎样才有意义;你或许有许多心里话想对鲁迅先生说,想对同学们说,写一写。总结全文,拓展思维2.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生与死的评价(第1节)有的人 对人民的态度(第2-4节) 人民的态度(第5-7节)有的人活着——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虽死犹生骑在头上——当牛作马刻入石头——愿作野草只为自己——甘为他人把他摔垮——永远记住烂得更早——野草青青看到下场——举得很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