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伯牙绝弦 2课时(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伯牙绝弦 2课时(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8 21:21:3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第八单元
第25课 伯牙绝弦
第1课 这首古筝曲听来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高山流水 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 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注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两三遍,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3.说说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试着用“/”标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5.说说课文的大体意思。1.朗读课文。2.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弦、哉、兮。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尝试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1)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弦扯断,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示悼念。理解字词。(2)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3)善哉:太好了。哉,表示感叹的语气。(4)若:好像。(5)破琴:把琴摔碎。(6)复:再,重新。(7)兮:相当于“啊”。说一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布置作业,巩固内容1.熟读课文。2.试着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伯牙钟子期善鼓琴所念 绝弦
(知音)善听必得之死谢谢大家!课件21张PPT。 第八单元
第25课 伯牙绝弦
第2课思考讨论你对《伯牙绝弦》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伯牙为什么绝弦? 伯牙绝弦与谁有关?钟子期生前与伯牙交往的情况怎样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1.伯牙善鼓琴。 读课文,体会伯牙如何善鼓琴。品读体验,深入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子期“善”听?2.钟子期善听。想一想: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文中最能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哪句?说一说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1)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不会缺少赞美。为什么他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当伯牙听见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他渴望什么?欣赏插图:古朴自然的环境,伯牙倾心演奏,子期沉醉其中,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其乐融融。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心有灵犀4.知音逝,琴弦绝。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可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断绝了自己的前程,断绝了自己的高超技艺,封闭了自己的心灵……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请大家课下找出这个故事来读一读。拓展延伸,体会情感2.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这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让我们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总结(鼓琴) 伯牙伯牙绝弦(听) 子期高山泰山流水知音江河绝弦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