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
(生:听故事,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神奇的文明)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金字塔的国度
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
组织讨论:
多媒体列出: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
(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最后总结:(1)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21教育网
(2)金字塔的建造,史书记载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造的,近来又有学者推断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要真正揭开金字塔建筑之谜,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21cnjy.com
B、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出示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
(生:看挂图)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生:讨论)
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生:听讲)
适当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
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生:听讲)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生: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结合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生:结合插图听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生:阅读课文内容)
组织思考:1.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
2.不同等级间的权利、义务有什么不同?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
(生: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布置学生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1.金字塔的国度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
2.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