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35中学石岛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六)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荣成市35中学石岛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21: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诊断检测题
八年级化学
(时间:____80_分钟
满分:___70__分)
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
)
A.食盐、水、酒精
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
D.精神、意识、力量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 洒精燃烧 B、食物腐烂 钢铁生锈
C、蜡烛燃烧 铁铸成锅 D、水分蒸发 滴水成冰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4、水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5、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①分子的种类;②分子间的间隔;③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④分子的运动情况;⑤分子本身的质量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
6、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7.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8、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水的组成。从书中他们了解到:电解水产生V氢气:V氧气=2:1,但他们在实验中所得数据是V氢气:V氧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他们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明明认为要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小红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C.亮亮认为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D.小东说要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9、分子与原子最主要的区别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原子是静止的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的质量大,而原子的质量小
D、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10、下列方框中的
图形代表不同物质的分子,其中可能表示常温、常压下气态纯净物的方框是
(
)
11、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毫升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的容积2/3
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1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1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
固态、液态、气态
B.
气态、固态、液态
C.
固态、气态、液态
D.
液态、气态、固态
15.下列粒子或物质在水电解过程中不变的是(

A水分子
B氢原子
C氧分子
D氢分子
第二卷
一、选择题答案(2×15=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D
C
B
C
B
C
B
D
D
C
D
C
A
二、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6.供城市生活用水的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填空:
(1)取水口处的水常呈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许多

(2)加絮凝剂(明矾)的目的是

(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

(4)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

(5)投药(液氯)的目的是

(6)清水池里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物。
17、右图是水分解的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表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写出你从该示意图中所获得的信息(写两条):




18、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紧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试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
(1)
   
,依据是
   

(2)
   

依据是
   

19、(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标准不同所得分类结果也不同。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分类依据是___
___。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
__(填写数字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
_
__
①氢气;②空气;③铁;④冰水共存物;⑤海水;⑥自来水.
(2)分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吸附;④蒸发;⑤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a.食盐和沙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b.有异味和颜色的水______;c.
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______;d.用海水制蒸馏水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19分)
20.(8分)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
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
制作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
航天员在地面进行1500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
101
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易转化为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在紫外
线的作用下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国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
全部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环保燃料。
①从物质性质的角度来看,属于四氧化二氮物理性质的是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
(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1、(7分)仔细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下同)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2)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图2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方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试管A中的气体是
,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4)分析图2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
C.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2.(4分)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
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
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
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
。说明氧气具有
性。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2017期中八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6、(1)不溶性杂质(或泥沙等,答案合理即正确)
(2)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3)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4)有颜色和异味的杂质
(5)灭菌
(6)不是
17、(1)水通电氢气+氧气
(2)氢气+氧气点燃水
(3)①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答案合理即正确)
18、(1)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大,氢气向上运动而二氧化氮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向下运动
(2)分子不断运动,两瓶气体颜色趋于一致
19、(1)物质种类多少(或所含分子种类多少);②⑤⑥;①③④。
(2
)a--②
b--③
c--④
d--⑤
20、(每空2分,共8分)(1)B(2)①
无色气体②化学变化
③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1、(每空1分,共7分)
(1)D
(2)A
C
(3)电
化学
氢气
用一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B
D
22、(每空1分,共4分)
(1)旺,支持燃烧(或助燃)
(2)水,二氧化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