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35中学石岛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十)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荣成市35中学石岛联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21: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诊断检测题
八年级化学
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7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
B.空气
C.啤酒
D.蒸馏水
2.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
3.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铜块: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金刚石:我是自然界中最硬的固体
C.铁钉:在空气中我会生锈
D.氮气: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4.
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
C.纵观历史,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D.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5.
分子在物理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自身的能量
B.运动的速率
C.相互的间隔
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种类及结合方式
6.
某同学加热2~3毫升食盐水,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毫升食盐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




B.①




C.④




D.④




7.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过滤
D.蒸馏
8.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错误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9.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镁
+
氧气氧化镁
B.石蜡+
氧气

+
二氧化碳
C.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D.氢气
+
氯气氯化氢
11.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井水、海水都是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
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
B.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是由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原子构成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其中13(4))、15(3)各2分)
13.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
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
(1)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2)黑暗中点燃蜡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蜡烛燃烧时伴随着蜡烛的熔化过程,常用“蜡炬
成灰泪始干”来形容,那么蜡烛“流泪”的过程属于
变化过程,需要

量(填“吸收”或“放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参
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包含的化学能
(填“高”或“低”),理由是

(3)如何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14.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举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2)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
。(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⑤吸附
(3)海水“跑出”海面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中至少包含了水的两种状态变化,这两种状态变化是

。利用所学知识验证从海水中“跑出”的雨水是淡水的方法有多种,你采取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实验现象是

15.右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试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4)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的区别。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
16.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火灾发生
C.防止试管破裂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加热后再集中加热
(2)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17.请用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填空。
(1)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2)可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3)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
;(4)量取8mL液体时用

18.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被点燃,这是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否还能生成水呢?如右图所示,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
(1)观察到的现象是


(2)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3)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感觉到

(4)通过实验,你获得的结论是(答出两点):


19.小亮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未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较慢,可能的原因是固体颗粒阻碍了
液体通过滤纸孔隙,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②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
。(填“同意”还是“不同意”)理由是

四、自主与探究(7分)
20.小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金属钠做实验。他用小刀把金属钠轻轻切下绿豆粒大的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立刻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______
(填“大”或“小”);
②熔点________
(填“高”或“低”);
③密度_______
(填“比水大”或“比水小”);
④颜色________

化学性质是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1、凡合理答案均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式及专用名词错误均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C
B
D
C
D
A
D
B
D
D
二、理解与应用(共19分)
13.(1)热、光;
(2)物理,吸收。低,蜡烛燃烧除了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还放出了热量。
(3)取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内壁有小液滴或水生成;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2分)
14.(1)洗菜水浇花(或洗衣服水拖地、冲厕所或使用节水龙头等合理答案)
(2)②④
(3)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变为液态。蒸发或蒸馏,没有固体物质残留。
15.(1)2:1(2)水
氢气
+
氧气
(3)A、D
(4)水在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氢分子聚合成氢气,大量氧分子聚合成氧气。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液态水变为水蒸气。(2分))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6.(1)C;
(2)A;
(3)B;
(4)D。
17.(1)试管;(2)集气瓶;(3)药匙;(4)10mL量筒。
18.(1)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2)烧杯发烫。
(3)化合反应。(4)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等
19.(1)玻璃棒,防止过滤液飞溅出来。
(2)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中间留有气泡(或漏斗下端尖口没紧靠烧杯内壁,或滤纸选择的规格不对等,合理即可)
(3)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玻璃仪器不干净等。
(4)不同意,得到的水只是透明,但含有许多溶解的杂质等。
四、自主与探究(6分)
20.①小;②低;③比水的密度小;④银白色。
化学性质是:金属钠很活泼,能与水剧烈反应。(2分)
100mL
10m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