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话端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月初五话端阳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9 08: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五月初五话端阳 悬挂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风俗之一:插艾叶 饮雄黄酒:雄黄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端午风俗之二:饮雄黄 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端午风俗之三:食粽子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端午风俗之四:佩香囊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直到今天,赛龙舟已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竞赛活动。端午风俗之五: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屈原:倡导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楚国子兰等贵族反对,遭受谗言,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在江上打捞真身,将饭团等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蒲叶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