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温度》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课标》中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察下图中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
图中分别是钢钉、冰块、水、牛奶、气球。钢钉、冰块是固态的;水、牛奶是液态的;气球里的气体是气态的。
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
二、新课教学
1.物态及物态变化
(1)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
形状
体积
固态
一定形状
一定体积
液态
没有固定形状
一定体积
气态
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一定体积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2.温度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
体验2.请学生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泡沫块,并描述感觉。
步骤1:触摸塑料泡沫块,描述感觉。
步骤2:触摸木块,描述感觉。
步骤3:触摸金属块,描述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3.温度计
体验3.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温度计。
(1)实验室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摄氏温度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并阅读课本
(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0 ℃是怎样确定的?100 ℃又是怎样确定的?
(5)1 ℃是怎样确定的?
(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 ℃以下和100 ℃以上?
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
D.1摄氏度:0 ℃和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引出问题:有没有最高的温度和最低的温度??它们分别是多少??
引出绝对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学生讨论后回答:
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
(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4.温度计的使用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 共同探究
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归纳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4)第四个图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构造
都是由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组成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单位
摄氏度
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测量范围
-20~110 ℃
35~42 ℃
-25~50 ℃
分度值
1 ℃
0.1 ℃
1 ℃21世纪教育网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玻璃泡内的液体
煤油
水银
酒精
6.典例精析
例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摄氏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答案:AD
例2.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 ℃的水和0 ℃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水温度高 B.0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C
例3.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 ℃,失误较多,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原因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
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
答案:D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态及物态变化、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明确使用液体温度计应注意的问题:1.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弄清所选温度计的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第1、2、3小题。
板书设计:
一、物态变化 温度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
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四、温度
五、温度计与温度的测量
课件17张PPT。观察下图中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组成物体的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一、物态及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的特征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一、物态及物态变化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二、温度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仅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三、温度计
1.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右图是实验室和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温度计。三、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刻度水银、酒精、煤油液柱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0 ℃三、温度计
4.温度计上的℃表示摄氏温度,是温度的单位。
(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2)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3)温度由符号t表示。 将0 ℃和100 ℃之间均匀地分成10个格,每格代表多少℃ ? 如果均匀地分成100个格,每格代表多少℃ ? 例1.读出下列温度: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2)温度的最低值—— 绝对零度是-273.15 ℃
37摄氏度零下273.15摄氏度
或负273.15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
1.测量温度前:
(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测量温度时要注意: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负4摄氏度或零下4摄氏度-4 ℃读作:记作:五、体温计
为了使离开人体的体温计的读数仍然能够代表体温,必须作出特殊的设计!缩口五、体温计
1.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oC到42oC。每一小格是0.1oC。水银膨胀能 缩
口升到直管内。测体温时 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 ,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读体温时使用体温计前要往下用力甩几下。!通过断开A BC例3.下图所示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A( ) B( ) C( ) -6 ℃76 ℃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