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火把节之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火把节之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西藏汉语)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09 14: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火把节之歌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揭示出彝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2.体会文中刻画火把节盛景的意义,理解散文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硕大无朋”、“全神贯注”等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21教育网
【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21cnjy.com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横线上。
yí( )族 shuāi( )跤 全神guàn ( )注 淬( )水 轴( )心
火yàn( ) 吞shì( ) 硕( )大无朋 披毡( ) 寻mì( )
攒( )聚 áo( )翔 凤凰niè pán ( )( ) 循规dǎo ( )矩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盛况的几个场面?


3.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
【资料链接】
王充闾,笔名汪聪, 男 ,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曾以汪匆、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发表过大量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代表作品有《柳荫絮语》、《春宽梦窄》等。
教师
评价
家长
签字
日期
2016年10月 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盛况的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合作探究
(1)火把节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彝族的风俗特点。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的精神世界有何了解?
(2)凉山彝族在日常风习中对火的态度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3)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提示:可从修辞手法、内容等方面分析课文语句。
例句: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富有语言气势,有力地突出了夜晚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荡奔腾的气势之壮,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21·cn·jy·com
4.释疑解难
5.小结
三、课堂巩固
阅读课文第五段,完成下面语段练习。
老师最先出场表演的是彝家女儿,她们打着黄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围成一个又一个圆圈,唱起了优美动人的“朵乐荷”。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最能充分展示这种美的姿彩的,是已有千年历史的选美活动。选美,既看姑娘们的身材容貌、穿着打扮,又要看她们的仪态丰采,还要看平时的道德品行,包括对待长辈的态度。评委们都是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一整天在过节人群中寻觅、拣选,反复比较、协商,评判意见颇具权威性,没有人会怀疑、指责。每次火把节每个场地只选三名美女,一旦评出,她们便成为姑娘们心中的偶像,小伙子心仪的目标。哪家出了美女,哪家瓦板房四周晚间便口弦声不断,清晨背水路上的脚印最多。
过去我总以为,处于比较封闭状态下的民族,精神上未必会追求强度的刺激、高度的紧张。可是,来到凉山之后,却发现这里更适应那种紧张、热烈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从场上观众对于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是那样地投入,那样地兴致勃勃、那样地全神贯注,便可以看得出来。它说明广大彝族地区较之追求宁静、安适,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汉族地区,更具活力,更为开放,“生命之光”发射得更充分。也许由于彝族地区长久以来生产生活的流动性大,获取生活资料艰难,自然条件恶劣等情况,促成了其生命力的旺盛。
1. 赏析文中划线语句。(可从修辞手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连用两个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彝家女儿打着黄的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载歌载舞的情态之美。
2. 由选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彝族选美活动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审美观念对于美化社会风貌有什么作用?
标准:彝族的选美标准不止于女子的形体、姿容、打扮、表演水平以外,更加注意内在的思想、情操。不但注意场上的表演水平,更加注意平常的表现。作用:其实人们,不能只是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如今天网络流行的人物评价标准:高富帅、白富美,显然不对,既要讲究仪表、服饰之美,更要讲究精神美。
3.从选文第二段中可以看出彝族人热衷的娱乐活动有哪些?从中反映了彝族人怎样的精神风貌?
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等娱乐活动,反映了彝族人尊重传统、继承传统、自由奔放、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的民族精神。
四、拓展延伸
《端午的鸭蛋》课内阅读?
(一)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www.21-cn-jy.com
?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 家乡鸭蛋的名声。 第②段: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平淡而有味
?B处: 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
C处:? “一般是敲破空头”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 ?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5.袁枚是清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家乡的咸鸭蛋质量很好且很有名气。
教师
评价
家长
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