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运花瓣》教材解读及反思
金波的作品,总是那么淡淡地叙说,一个故事,一点感悟,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眼光去看,似乎简单,却又意味深长。21cnjy.com
这篇课文很有特色,首先,我注意到它的第二人称叙述方式,而且文章的开头很奇特:“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感觉这样的人称使用,让我对故事的主角有了一些猜想,是谁对谁说,这样的开头会预示着怎样的故事?读完课文,我还在猜想,是学生对老师说的吗?或者是同学对同学说的?也许是老师对学生说的?给阅读着一些空间去想象,使这篇文章有了更大的语言张力。2·1·c·n·j·y
其次,文章以“我”的心情变化作为线索,希望而至失望,失望继而希望,希望而至惊喜,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让一件平常事有了跌宕起伏之感,让读者也满含期待。直至终于寻到五瓣儿丁香,宛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人欣喜不已。www-2-1-cnjy-com
再次,文章写了三次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略写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寻找,而详细描写了第三次寻找五瓣儿丁香的经过。因为前两次寻找过程的衬托,铺垫,第三次寻找格外引人关注。为何不详写第一次寻找的过程呢?详略之间,让人感悟到“专心致志即能找到快乐。”
文中的“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激发,是他让人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文中的“我”,充满希望、乐于发现、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更善于感悟生活。更让我们关注的是,作者的故事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感悟?我读了好几遍,还是觉得有些迷惘,如果说《寻找幸运花瓣》这篇课文是为了告诉大家:幸运是一种心灵感受,孕育希望,努力实现希望就是幸运,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我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时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发现吧?”似乎主题落脚到了“快乐”,写作者对快乐的感悟,即过程即快乐,专心即快乐,发现即快乐。那么“幸运”的感悟呢?不是寻找幸运花瓣吗?后来在网上一查,原来课文删掉了原文的两个自然段:2-1-c-n-j-y
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我不明白编者为什么删掉这两段,而且把课后题设置为:你品尝过“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难道只想让学生理解到:幸运花瓣并不能带来幸运,但是能够带来快乐?快乐,源于发现?21教育网
我的理解是:“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也感悟到了幸运即是萌发希望与实现希望。
另外,这篇课文几处细节值得注意:
1.第一、四自然段中,两处有“你”说的话,却没有用引号,但是第十自然段同样引用“你”的话,却用了引号。21·世纪*教育网
2.有两个自然段,为了突出,把冒号后面的语言另起一行,学生可能会认为是两个自然段。
3.课文中“四瓣儿”出现了六次,每出现一次代表了什么心情,课文为什么这样反复,值得探究。
4.找到五瓣儿丁香后,作者数花瓣应该怎么理解,此处用了顿号,表达了什么心情,可以探究。
5.这篇课文全是短句段,显得干净利落。
可以从“乐此不疲”入手,详读“第三次寻找”,体会“专心致志”。串上“希望”“坚持”“发现”,课应可成。21·cn·jy·com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情感
——《寻找幸运花瓣》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www.21-cn-jy.com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从整体把握到重点分析的方法,以人物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层次分明。首先围绕“我”的心情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事情发展的线索。在重点研读部分,牢牢抓住“我”几次寻找五瓣丁香花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些重点词句,体会“我”在几次寻找五瓣丁香花过程中跌宕起伏的心情。最后,在明理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品尝过的“发现”的快乐,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堂上,我并没有按常理出牌,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找“我”专心致志找五瓣丁香的句子,划出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写下这些词语的作用,或从这些词语中自己体会到的内涵。学生说了很多,我并不急于出示主要句子,而是倾听他们说完,让其他学生补充,经过几轮补充交流,学生已经说的十分具体、到位了。这时,我再出示句子,不用多说,学生自然能体会出作者的用意,读出感情,水到渠成。21*cnjy*com
《寻找幸运花瓣》评课稿
“快乐源于什么?”“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李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李老师引导孩子们畅谈自己的感受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认真、专注地做某件事,总会有付出,有收获,这就是快乐。就像今天,上课的老师们,经过辛苦的准备,呈现给大家精彩的课堂,这个过程,他们有付出,有收获,我想他们是快乐的。而我们,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学习着,思考着,我们也是快乐的,这快乐源于付出,源于收获。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本节课,李老师的问题设计呈现如下特点:
一、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
《寻找幸运花瓣》是一篇有深刻哲理的文章,内容并不复杂,记叙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李老师的问题设计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你认为幸运是什么?
2、作者找到幸运了吗?是什么?
3、作者的快乐源于什么?
4、你认为快乐还源于什么?
这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字,跟随作者一次次寻找,心情也随文字或失望、或惊喜,从浅层次的感性问题,逐渐过渡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性问题,最后深入到文章思想内涵的解析式问题,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具有清晰的层次。
二、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
“你认为快乐还源于什么?”这是个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李老师结合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以学生生活为源,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多元理解生活,学生理解到快乐源于尝试,源于创造,源于帮助别人,源于克服困难等,有利于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的问题设计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合一,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李老师的问题设计精要有效,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活跃,达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