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 8 课时 估算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R 三年级下册 2.你能估算出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26÷6≈ 17÷5≈ 59÷7≈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8020700100506001. 口算下面各题834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2)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点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267÷3≈提示:你能根据刚才的理解列出算式吗? 在算式中用“≈”就表示要进行估算,用“=”就表示要进行准确计算。267÷3≈把你的估算方法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估算方法。方法一:267÷3≈300100(元)方法二:267÷3≈27090(元)归纳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用被除数的近似数除以除数,得出估算结果。小试牛刀1. 估一估,算一算,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141÷2≈ 365÷6≈ 718÷9≈
449÷5≈ 640÷7≈ 570÷8≈
273÷9≈ 812÷9≈ 323÷4≈709030609090807080探究点 2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8≈2020×8=160(个)估算方法1:182≈180180÷8>20估算方法2:答:23个纸箱才能装下。182÷8=22+1=23(个)归纳总结: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估算问题要读懂题意,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估算策略不唯一。解决问题策略多,用乘用除细斟酌。
估算结果对与错,通过计算来检验。小试牛刀答:三年级平均每班捐赠图书的册数最多。1.2.(选题源于教材P32第7题)小试牛刀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25×(9+8+7)=600(千克) 600千克<1吨
答: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3.小试牛刀第1个可以填2,4,6,8,
第2个可以填0,1,2,3。可以填0,1,2。估算:1.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用被除数的近似数除以除数,得出估算结果。2. 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估算问题要读懂题意,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估算策略不唯一。1.填一填。
(1)493÷5≈( ),把493看成( ),( )÷5=( ),所以493÷5≈( )。
(2)632÷7≈( ),把632看成( ),( )÷7=( ),所以632÷7≈( )。1005005001001006309063090902.估一估,算一算,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141÷2≈ 365÷6≈ 718÷9≈
449÷5≈ 640÷7≈ 570÷8≈
273÷9≈ 812÷9≈ 323÷4≈7090306090908070803.下面各算式的商比较接近哪个数?(连一连)4.在 里填上“>”或“<”。
209÷3 70 298÷5 60
643÷8 80 569÷7 80
318÷8 40 488÷7 70vvvvvv<<>><<5.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的位置上画“√”。√√√√6.填表。两三两三两8030040100907929939103897.我会解决问题。
(1)育英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共有学生163人,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2)超市的售货员阿姨要把这些苹果每6个装一袋,这些苹果大约可以装多少袋?163÷4≈40(人)
答:平均每个班大约有40人。119÷6≈20(袋)
答:这些苹果大约可以装20袋。7.我会解决问题。
(3)
①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多少倍?
②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30÷4≈30
答: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30倍。动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多少倍?
270÷4≈70
答:动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70倍。7.我会解决问题。
(4)下面是快乐超市一天卖出饮料的记录单。
估一估,算一算,哪种饮料平均每箱最便宜?A:175÷4≈40(元) B: 147÷7≈20(元)
C: 189÷6≈30(元) 40 > 30 > 20
答:B种饮料平均每箱最便宜。7.我会解决问题。
(5)19≈20 20×8=160(千克)
194 >160
答:不能装下。7.我会解决问题。
(6)三年级376名同学要去秋游。48≈50 50×7=350(人)
376 >350
答:不够坐。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
第3题、第4题、第5题。
Thank you! 课件30张PPT。第 8 课时 估算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R 三年级下册 2.你能估算出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26÷6≈ 17÷5≈ 59÷7≈
640÷8= 500÷5= 60÷3= 200÷4=
4200÷6= 1200÷2=8020700100506001. 口算下面各题834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2)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点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267÷3≈提示:你能根据刚才的理解列出算式吗? 在算式中用“≈”就表示要进行估算,用“=”就表示要进行准确计算。267÷3≈把你的估算方法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估算方法。方法一:267÷3≈300100(元)方法二:267÷3≈27090(元)归纳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用被除数的近似数除以除数,得出估算结果。小试牛刀1. 估一估,算一算,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141÷2≈ 365÷6≈ 718÷9≈
449÷5≈ 640÷7≈ 570÷8≈
273÷9≈ 812÷9≈ 323÷4≈709030609090807080探究点 2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8≈2020×8=160(个)估算方法1:182≈180180÷8>20估算方法2:答:23个纸箱才能装下。182÷8=22+1=23(个)归纳总结: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估算问题要读懂题意,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估算策略不唯一。解决问题策略多,用乘用除细斟酌。
估算结果对与错,通过计算来检验。小试牛刀答:三年级平均每班捐赠图书的册数最多。1.2.(选题源于教材P32第7题)小试牛刀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25×(9+8+7)=600(千克) 600千克<1吨
答: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3.小试牛刀第1个可以填2,4,6,8,
第2个可以填0,1,2,3。可以填0,1,2。估算:1.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用被除数的近似数除以除数,得出估算结果。2. 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估算问题要读懂题意,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估算策略不唯一。1.填一填。
(1)493÷5≈( ),把493看成( ),( )÷5=( ),所以493÷5≈( )。
(2)632÷7≈( ),把632看成( ),( )÷7=( ),所以632÷7≈( )。1005005001001006309063090902.估一估,算一算,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141÷2≈ 365÷6≈ 718÷9≈
449÷5≈ 640÷7≈ 570÷8≈
273÷9≈ 812÷9≈ 323÷4≈7090306090908070803.下面各算式的商比较接近哪个数?(连一连)4.在 里填上“>”或“<”。
209÷3 70 298÷5 60
643÷8 80 569÷7 80
318÷8 40 488÷7 70vvvvvv<<>><<5.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的位置上画“√”。√√√√6.填表。两三两三两8030040100907929939103897.我会解决问题。
(1)育英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共有学生163人,平均每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2)超市的售货员阿姨要把这些苹果每6个装一袋,这些苹果大约可以装多少袋?163÷4≈40(人)
答:平均每个班大约有40人。119÷6≈20(袋)
答:这些苹果大约可以装20袋。7.我会解决问题。
(3)
①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多少倍?
②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30÷4≈30
答: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30倍。动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多少倍?
270÷4≈70
答:动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大约是人每小时步行距离的70倍。7.我会解决问题。
(4)下面是快乐超市一天卖出饮料的记录单。
估一估,算一算,哪种饮料平均每箱最便宜?A:175÷4≈40(元) B: 147÷7≈20(元)
C: 189÷6≈30(元) 40 > 30 > 20
答:B种饮料平均每箱最便宜。7.我会解决问题。
(5)19≈20 20×8=160(千克)
194 >160
答:不能装下。7.我会解决问题。
(6)三年级376名同学要去秋游。48≈50 50×7=350(人)
376 >350
答:不够坐。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
第3题、第4题、第5题。
Thank you! 第8课时 估算(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29页例8和第31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2.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暑假期间,小丽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三天,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出示例8情景图,从这些信息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
阅读与理解:
(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2.分析与解答。
探索解决“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4.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
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要少,比80元多。
5.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题。
先思考怎样估算,然后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百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百元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信息②:王老师把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百元币。21教育网
信息③: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 )辆面包车(限载20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根据实际进行估算,求取近似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估算(1)
例8:
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理解:(1)要计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解答: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第2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理解在生活实际中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的原则。
第8课时 估算(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29页例8和第31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2.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暑假期间,小丽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三天,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出示例8情景图,从这些信息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
阅读与理解:
(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2.分析与解答。
探索解决“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4.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
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要少,比80元多。
5.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题。
先思考怎样估算,然后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百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百元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信息②:王老师把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百元币。21教育网
信息③: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 )辆面包车(限载20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根据实际进行估算,求取近似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估算(1)
例8:
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理解:(1)要计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解答: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第2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理解在生活实际中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的原则。
第8课时 估算(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30页例9和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除法估算,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并体会在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2.复习乘法估算11×18。
3.变换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估算。
(1)每排摆11张椅子,摆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
(2)每支圆珠笔11元,买18支大约要准备多少元?
小结:在利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新课讲授】
1.估算223÷4的商在哪两个数之间。
20与30、30与40、40与50、50与60、60与70、70与80
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方便地估算出结果:
可以把223看作200:223÷4≈50
可以把223看作240:223÷4≈60
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通过口诀估算出近似的结果,我们就很快地知道商在50和60之间。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9。
(1)出示第30页例9情景图。
18个箱子够装吗?
(2)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够装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交流。
(3)分析与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讨论交流、汇报。
(4)汇报方法。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5)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除了要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外,还要注意选择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更精确。
【课堂作业】
1.估算下面各题。
83÷9≈ 178÷8≈ 178÷6≈
质疑:后两题的被除数都是178,为什么有时看作160,有时看作180?
小结:在除法估算时,要根据除数确定把被除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1)小明4分钟跳绳282下,小英6分钟跳绳357下,平均每分钟谁跳得多?
(2)229位老师参加一日游,现在安排了4辆客车接送,平均每辆车大约要载多少位老师?
小结: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估算(2)
例9:
问题18个箱子够装吗?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教学反思:
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从而杜绝了为估算而估算现象的发生,把发展估算意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熟悉的生活画面,亲历过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估大”、“估小”两个策略的理解和选择,培养了应用意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8课时 估算(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30页例9和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除法估算,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估算的意识。
3.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并体会在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2.复习乘法估算11×18。
3.变换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估算。
(1)每排摆11张椅子,摆了18排,最多能坐多少人?
(2)每支圆珠笔11元,买18支大约要准备多少元?
小结:在利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新课讲授】
1.估算223÷4的商在哪两个数之间。
20与30、30与40、40与50、50与60、60与70、70与80
引导学生利用口诀方便地估算出结果:
可以把223看作200:223÷4≈50
可以把223看作240:223÷4≈60
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通过口诀估算出近似的结果,我们就很快地知道商在50和60之间。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9。
(1)出示第30页例9情景图。
18个箱子够装吗?
(2)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够装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后交流。
(3)分析与解答。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讨论交流、汇报。
(4)汇报方法。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5)回顾与反思。
这样的分析有道理吗?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与交流、汇报。
引导小结: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来估算,除了要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外,还要注意选择比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更精确。
【课堂作业】
1.估算下面各题。
83÷9≈ 178÷8≈ 178÷6≈
质疑:后两题的被除数都是178,为什么有时看作160,有时看作180?
小结:在除法估算时,要根据除数确定把被除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1)小明4分钟跳绳282下,小英6分钟跳绳357下,平均每分钟谁跳得多?
(2)229位老师参加一日游,现在安排了4辆客车接送,平均每辆车大约要载多少位老师?
小结: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32页“练习六”第4~7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估算(2)
例9:
问题18个箱子够装吗?
可以把182看作180:180÷8≈20>18
不够装。
可以把18看作20:20×8=160<182
不够装。
在运用除法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需要估大,有时需要估小。
教学反思:
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从而杜绝了为估算而估算现象的发生,把发展估算意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熟悉的生活画面,亲历过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估大”、“估小”两个策略的理解和选择,培养了应用意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