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声音“藏”起来》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把声音“藏”起来》课件+教案+学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11 13:17:27

文档简介

《把声音“藏”起来》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填空: (1)(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2)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 )。
(3)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 ),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 )。
2、判断: (1)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
(2)毛巾的隔音效果毕纸盒更好。(????)
(3)同一种材料,由于面密度不同,其隔音量存在比较大的变化。(????)
(4)隔音材料能隔掉所有的噪音。(????)
二、综合训练
1、调查我们周围的噪音,讲讲它的危害。
2、我们生活中的隔音材料有哪些?隔音材料的性能与什么有关?

拓展应用
隔音材料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噪音
(2)隔音材料
(3)密度越大 正比关系
2.(1)√
(2)√
(3)√
(4)×
二、综合训练
1.答: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2.答:日常人们比较常见的有实心砖块、钢筋混泥土墙、木板、石膏板、铁板、隔音毡、纤维板等等。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三、拓展应用
答:吸音材料内部有很多小孔,声波进去后,会发生反射,这样经过声波的叠加后,声音就会变小,所以吸音材料是为了防止回音,一般用在摄影棚,电影院等易有回音的地方。
而隔音材料是把声音阻止在外面,一般用在卧室等隐私性较高的地方。
《把声音“藏”起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实验中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隔音材料。
2.探索隔音材料的性能。
3.知道隔音材料的工作原理。
二、学习过程
1、自学书中26至28页的内容,并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探究活动一:25页图中的小朋友做的对吗?他有什么道理呢
(1)同学讨论,并给出结果。
(2)被子具有隔音效果
3、探究活动二:找出生活中的隔音材料,并对比它们的隔音性能
(1)实验小操作,对比两次的声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
(3)对比这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4、探究活动三:隔音材料的原理
(1)你知道这些材料是怎样隔音的呢?
(2)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5、课堂训练
(1)(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2)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 )。
(3)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 ),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 )。
6、思考
调查我们周围的噪音,讲讲它的危害,你有什么好的隔音方法?

《把声音“藏”起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隔音材料。
2、知道一些材料的隔音性能。
3、认识到噪音也是一种污染。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材料的隔音性能
教学难点
知道材料怎样扡声音“藏”起来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看到26页,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这个同学做的对吗?为什么。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的隔音材料。
二、新课学习
(一)了解生活中的隔音需求
(1)讲述: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还能让我们减少寿命。
(2)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控制噪音呢?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我们需要用一些隔音材料来控制噪音。
(二)探索材料的隔音性能
1、认识27页中的材料
2、认识一些材料的隔音性能。
(1)、实验操作,对比这些材料的哪种发出的声音小。
(2)、对比这两次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师小结: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隔音材料。隔音材料五花八门,日常人们比较常见的有实心砖块、钢筋混泥土墙、木板、石膏板、铁板、隔音毡、纤维板等等。 严格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具有隔音作用,其区别就是不同材料间隔音量的大小不同而已。同一种材料,由于面密度不同,其隔音量存在比较大的变化。 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三)隔音材料的原理
吸音材料内部有很多小孔,声波进去后,会发生反射,这样经过声波的叠加后,声音就会变小,所以吸音材料是为了防止回音,一般用在摄影棚,电影院等易有回音的地方。
而隔音材料是把声音阻止在外面,一般用在卧室等隐私性较高的地方。
调查我们周围的噪音
调查我们周围的噪音,讲讲它的危害。
课堂练习
(1)(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2)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 )。
(3)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 ),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 )。
四、课堂小结
1、师: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你不懂得问题?
学生交流。 五、作业布置
1、我们生活中的隔音材料有哪些?隔音材料的性能与什么有关?
六、板书设计
把声音“藏”起来
凡是能用来阻断噪音的材料,统称为隔音材料。
隔音材料的种类:实心砖块、钢筋混泥土墙、木板、石膏板、铁板、隔音毡、纤维板等等
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
课件14张PPT。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单元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某探究小组同学想探究围巾、报纸、塑料三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差异。现有围巾、报纸、塑料袋、小闹钟、刻度尺等器材,请你帮助这位同学设计一个探究以上三种材料隔声性能差异的实验。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一种材料,由于面密度不同,其隔音量存在比较大的变化。 隔音量遵循质量定律原则,就是隔音材料的单位密集面密度越大,隔音量就越大,面密度与隔音量成正比关系。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声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2、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声音,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3、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巩固练习小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可能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声性能好些!比较安静隔音材料的原理 吸音材料内部有很多小孔,声波进去后,会发生反射,这样经过声波的叠加后,声音就会变小,所以吸音材料是为了防止回音,一般用在摄影棚,电影院等易有回音的地方。而隔音材料是把声音阻止在外面,一般用在卧室等隐私性较高的地方。课堂小结: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你不懂得问题?你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