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青蓝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青蓝杯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0 11: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其创作风格
2、学习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领悟田园风光的优美宁静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诗歌景物描写的技巧,领悟田园风光的优美宁静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明确:教师讲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并猜测这个彭泽县令是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操守官员形象的陶渊明,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初步感知
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明确诗歌类型
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创者
田园诗:描写田园生活及风光
三、深入解读
(一)田园生活
问题1:作者描写了哪些田园景物?这些景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明确:
景物:十余亩,草屋,榆柳,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
特点:淳朴自然,宁静祥和
写作技巧:白描:即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如实地勾勒出所描写对象的形象。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21教育网
问题2: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作者对这种生活抱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悠闲自在。喜爱之情。
官场生活
问题1:作者从何处“归”向田园?
明确:尘网,樊笼
问题2:“尘网”“樊笼”确切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官场生活。
问题3: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现在终于进入了官场,对于官场生活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为什么会是厌恶悔恨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社会背景:东晋末年,朝廷权臣当道,权豪门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政治腐败。陶渊明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有益的作用。21cnjy.com
问题4:我们具体来看看在这样一个官场中,作者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明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比喻,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否定。21·cn·jy·com
取舍缘由
问题1:作者为什么归向田园?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作者本性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问题2:作者归向田园除了本性的原因,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守拙归园田”,“守拙”,即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官场十个是非之地,没有当官的本领是很难向上爬的,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官场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失其本心,作者选择回归田园,所以,最终使得作者归田园的原因是“守拙”,保持自己精神上的高洁与自由。www.21-cn-jy.com
四、畅所欲言
问题: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明确: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专家的看法: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2·1·c·n·j·y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供参考,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自圆其说便可。
五、总结归纳
明确: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田园、淡泊名利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他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以及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六、板书设计
归向
官场:黑暗、腐朽 田园:优美宁静
悔恨、拘束 悠闲、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