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0 11: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绿”的象征意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树立做“被囚”而“永远向着太阳生长”的“常春藤”的人生信念。
一、导入: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希望之色,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作者简介? 陆蠡(li)字圣泉,生于1908年,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 陆蠡不仅文章优美,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巴金老人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 三、字音字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陆蠡(lǐ) 涸(hé)辙 婆娑(pósuō) 猗(yī)郁 囚系(xì) 瞥(piē)见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6)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四、题目解释:
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的是绿色的常春藤。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借鉴题目用“ 绿”的形式理出线索。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寻绿(1~4) 喜悦 满足
赏绿(5~7) 快活 留恋 欢喜
囚绿(8~12) 喜悦 可怜 恼怒
放绿(13) 尊敬 祝福
思绿(14) 怀念 期盼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五、品味作者对绿情有独钟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 ,它是快乐。 (纵情歌唱)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怀念至极)21·世纪*教育网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心灵对话)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深情感悟)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痴爱行动)www-2-1-cnjy-com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要囚住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挚爱象征)2-1-c-n-j-y
六、我为什么喜欢绿呢?
明确(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句通过排比,使句子富有气势,体现出了绿象征生命力、希望和快乐的意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2)从作家自身的处境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六、这是一抹怎样的绿?这株常春藤在被囚前与被囚后各有着怎样的外形与特征? “囚绿”后,绿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21*cnjy*com
被囚前:柔软的卷须,茂密的嫩叶,纤细的脉络、嫩芽;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www.21-cn-jy.com
绿的特点:坚贞、执着、顽强不屈、追求阳光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那么这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仅仅是要抒发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寄寓,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 卢沟桥事变发生了)   2.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一起看看最后写了什么内容。?(齐读13段)?   3.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4.最后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中国人。)???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5、补充: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师: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的精神品质。)?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例句:茅盾《白杨礼赞》: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21*cnjy*com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
  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上让人感受到是在写“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来源:21cnj*y.co*m】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
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礁石》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
小结:“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展示作者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精神。2·1·c·n·j·y
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 2、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
感悟生命: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抹绿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不应凋零的绿叶:
1.荷兰天才画家----印象派大师---凡高因爱情的挫折、生活的残酷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
2.现代文学巨匠---老舍文革中不堪迫害纵身跳入冰冷的湖中……
3.傅雷,现代翻译家、学者。 “文革”初不堪残酷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用绳套住自己的脖子……【版权所有:21教育】
4.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己的脖子上……
5.中国天才青年诗人---海子在诗歌和人生的理想幻灭后,万念俱灰,把头枕在冰凉的铁轨6.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出处:21教育名师】
7.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1946年,因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海明威健康每况愈下。他开始变得异常烦躁,尝到了自我怜悯的痛苦。终于在1961年7月2日,用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扳动了扳机…… 21·cn·jy·com
8.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因债务和疾病的袭来,精神陷入崩溃。1916年11月21日,他在卧室内给自己注入了过量的吗啡,永远地睡着了……21教育网
9.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 然后用刀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腹……
10.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甜甜地吸着煤气,成就了他所认为的“最高的艺术”……
11.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自杀者的共同特点:对自己对人类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永不凋谢的绿叶:
1.海伦·凯勒 :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
2.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3.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海迪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多年来她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4.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周婷婷今年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近日她已奔赴这所世界上一流的聋人大学攻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的“海伦·凯勒”21cnjy.com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沙漠里的生命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