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离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离骚》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0 11: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
【教 具】 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21cnjy.com
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
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
2.关于楚辞
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
“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班固亦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钱钟书)
四、诵读
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
2、学生朗读,要求:
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21·cn·jy·com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www.21-cn-jy.com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的词 6、句式 7、难句翻译2·1·c·n·j·y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
七、总结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21教育网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附:板书设计
离 骚
屈 原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2.王逸:离别的忧愁。
3、其他
三、要点
1、表现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诗句
2、“香草美人” 象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