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件(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件(5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0 07: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13课 东汉的兴亡课前播放央视“探索与发现”《海昏侯大墓考古》片段新闻播报—奢华的古墓 2016年4月,官方公布:南昌海昏侯墓已出土珍贵文物2万余件,包括…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黄金总重量超过80公斤。文物展现了高级贵族奢华的生活。第13课 东汉的兴亡黄巾起义兴亡公元前202年西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材料1:“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思考: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已穷途末路! 公元前202年9
年西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外戚王莽
篡汉新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黄仁宇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西汉灭亡。
王莽篡位后,以恢复周礼制度为目标进行改革。将奴婢改称“私属”,以“王田”之名将土地国有化,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也收归国有,上述事物私人不得买卖。 在民族关系和边疆政策上,王莽对周边民族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 王莽废除流通已达120余年的五铢钱,推行币制改革,“八年四变”,币种除金、银、龟贝外,还有铜铸的“六泉十布”共16种,剥夺了人民的财富。王莽推出的部分币种:一刀币、幺布币、幼布币、小泉币、中泉币(自左至右)王莽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建国后,王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但改革并没有挽救危机,反而引起各地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常安(长安),王莽被杀。王莽废西汉刘婴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王莽势虽大,但大家却并不给他面子,一时各路英雄并起,天下大乱。
图-王莽时期割据势力材料2:“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光武帝传》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10钱涨至2000钱。历代君主收藏他的头颅,并用巫法镇住,一方面告诫朝臣宗亲谋逆者的罪恶下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朝中太平。公


2
0
2年西汉公元
2
3
年新爆发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汉光武帝刘秀(前6—57),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胜王寻等百万之众,统一天下,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刘秀刘秀起兵后向地方豪强承诺恢复汉制、保护其利益,还与士卒同甘共苦,部队装备差的时候不惜骑牛上阵、英勇作战。公元23年,号称42万的王莽军队主力,在昆阳一战中被刘秀等人率领的1万余人的农民起义军打败。
公元前202年9
年25
年西汉东汉23年新都 城: 刘秀(汉光武帝)洛 阳背景:建立者:时间:公元25年东汉
的建立腐败王莽农民一、光武中兴没落皇族成功记要点:
1、我的理想是“任仕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2、“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休养生息)”,给了我崛起的机会。
3、得民心者得天下,取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
武足以安邦,文足以治国。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huì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后汉书?冯衍列传》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呢?
1.九次下令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4.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5.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社会矛盾柔


国休养生息经济凋敝,吸取新朝灭亡教训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汉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宠奴杀死人,躲藏到公主府。洛阳县令董宣带人把他抓获处死,并指责公主的过失。公主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就是不低头。光武帝赏识他的骨气,赐给他30万钱,赞许他为“强项令”(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硬脖子县令)。强项令董宣 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有1000多万,到公元57年统计,已达到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帝17年(105年)时,户籍人数达到5300多万,耕地面积达730多万顷,人口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090万)这个人口数字和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总之,经过光武帝的精心治理,将王莽末年社会残破的情景转变为安定繁荣局面。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中 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西汉东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新材料3:
(东汉初)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后汉书 光武帝记》材料4:
(光武中兴时)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
——《后汉书 光武帝记》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窦固大败北匈奴。以后,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并重建西域都护府。此时东汉王朝疆域基本恢复到西汉时期。
图二、东汉疆域东汉宅院画像砖四川成都_宅院_画像砖反映的东汉居住建筑形象 东汉画像砖舂米图历史信息?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东汉说唱俑兴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表。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请概括其有哪些共同原因、历史作用?有何启示?
共同原因:吸取前朝教训,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
历史作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局面。
启 示统治者要以史为鉴、爱惜民力,顺应历史潮流。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局面?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然而,东汉后期是一种什么社会状况呢?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东汉自公元88年汉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小皇帝不能理政,便由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依靠自己的父兄——外戚——帮助处理朝政,形成外戚专权。
2、宦官是指在宫中服待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东汉自和帝开始,?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造成外戚专权。待小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当傀儡,由于满朝文武都是外戚的亲信,小皇帝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杀死外戚,夺回政权。宦官因功封侯赐爵,从此权归宦官,又形成宦官专权。
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②未成年人有能力管理国家吗?
③皇帝长大后,可能会有什么想法?有6位皇帝在继位后已经成年,他们想要什么?
要点:不能,太后干政,外戚掌权。要点:不甘心君权旁落,要亲政。
母后临朝君权旁落依靠宦官夺回君权把持朝政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现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梁冀又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
“跋扈将军”梁冀(?-159年):梁冀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159年,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歌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反映当时的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遭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表现政治:朝廷新贵,享“累世公
卿”的政治特权
经济:地方上占有大量土地
军事:拥有私人武装
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
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
(2)影响:豪强地主之间往往形成不同集团,分别与朝廷中的不同势力勾结,互相争夺权利,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地方——豪强地主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材料6:(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材料5: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祸天灾阅读这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你觉得百姓会怎么做?地主阶级争权夺利,遭殃是老百姓。外戚、宦官――地主阶级中最腐朽的势力交替专权100余年,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正值这时,东汉后期灾荒连年,真是雪上加霜,广大老百姓再也无法活下去,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    ?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又逢连年灾荒,人祸加天灾,百姓苦不
堪言。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冀州巨
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借用宗教旗帜,争取民心,组织群众,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184年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带有谶语色彩的革命口号。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黄巾”。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风暴,很快席卷全国。
  张角创立太平道 黄巾起义的领导是创立太平道的巨鹿人张角。张角吸取了以往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在起义前作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张角作了哪些组织准备工作呢?首先要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系统。起义军有几十万人编成36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设将帅统率各方,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大起义是一次
利用宗教形式有准备
有组织的起义。
三、黄巾起义2. 时 间:3. 领导人:张角4. 特 点: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5. 结 果:失败6. 影 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皇权衰弱军阀混战1. 原 因: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公元184年《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起义军所到得之处,烧官府,杀官吏,攻打地主的城堡,吓得郡县长官纷纷逃走。而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百姓热烈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遭到严厉打击之下的统治阶级,暂时调和统治阶级的矛盾,联合各地豪强武装,扑向起义军。由于缺乏军事斗争经验,力量分散,经过9个月的浴血奋战,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被血腥镇压。黄巾起义的作用及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模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此元气大伤,使其一蹶不振,历史进入了三国鼎立时代。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重。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图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发兵镇压,此举壮大了地方势力,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也为东汉王朝敲响了丧钟。
不久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著名的三国乱世,董卓废汉少帝,轰轰烈烈的三国拉开序幕。图2讨伐董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黄巾起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公元25年
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兴亡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东汉的兴亡 兴 亡 建立:光武中兴:结果:公元25年 ,刘秀,都城洛阳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1.中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太平道(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课堂小结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汉武帝汉高祖建立汉朝
休养生息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国大一统柔术治国
光武中兴汉景帝汉文帝连连看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使东汉一蹶不振。火眼金睛王莽公元25年刘秀光武中兴年幼张角黄巾巩固练习
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 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BBC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下列哪一位人物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4.英明的统治者善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统治政策。东汉建立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社会经济,这些措施包括(   )①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C5.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6.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BA7.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以下是黄巾起义爆发背景的是(   )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③张角的信徒众多,有组织基础 ④这次起义使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DAC9.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 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10.下列关于 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 社会安 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D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1)你能简要地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的措施吗?
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合并郡县,精减军队,减轻刑罚,任用廉吏,惩处贪官污吏。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何变化?原因有哪些?
变化:东汉政权走向衰败。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爆发,割据势力的出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