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模块 1 语法填空
模块 1 │考纲解读 语法填空主要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以及在所给语境中对功能意念项目的运用能力。最新考纲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的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并且能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是该题型考查的重中之重。模块 1 │ 命题分析 新课标地区语法填空题有以下特点:考点分布合理,突出语境,强化语意,强调运用,难度适中,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考点分布合理,突出语境,强调运用
考点覆盖面广,考题涉及了考纲和新课标大部分语法项目,所有的热点、重点语法项目以及每个语法项目中的热点、重点都尽显其中。注重语法和词汇的交际运用,回归语言基础;突出重点: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各种从句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要引起考生重视的是动词、动词短语、各种习惯表达法及交际用语。 模块 1 │ 命题分析 如2010年天津卷的15个语法填空题中,与动词有关的有5个题。其中第10题考查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第1题考查动词词义辨析;第11题考查动词短语辨析;第4题考查动词的时态;第12题考查非谓语动词。同时,严格遵循《英语课程标准》 “笔试应避免单纯语法知识题” 的要求,将语法规则和词汇考查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体现交际,以口语对话和习惯用语等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注重“新情景、新材料”,体现交际性原则
依托“新情景、新材料”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考查是新课标地区英语命题的一大特色,这样更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 1 │ 命题分析 一些考生们所熟悉的热点、焦点事件,在新课标地区的考卷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比如:有关世博会的话题(福建卷21,天津卷10;江苏卷24);有关洪灾的话题(天津卷12);有关世界杯的话题(辽宁卷28);有关电动汽车的话题(浙江卷15);有关玉树地震的话题(福建卷25;江苏卷28);有关冰岛火山喷发的话题(福建卷34)等等,将语法及词汇的考查融入到真实的语境中,体现了高考命题与时俱进的特点。
模块 1 │ 应试点睛 在做语法填空题时,一定要完整地理解一个句子,也就是说要把题干读完。有时,最后一个词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时态题,要对四个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语境。如果是情景交际,一定要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对待每一个句子。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只有通过全面、仔细的分析,从结构和功能、语境和语意等多角度作全方位的考虑,才能选出最佳答案。另外,如果碰到通过各种手段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着急,不能因为一道小题影响了其他题。具体方法阐述如下:模块 1 │ 应试点睛 一、把握语境信息,理解命题意图
语境是指一定的语言环境。语法填空题所给的四个答案选项中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试题所给的语境。能不能看破这个迷津,既取决于我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与我们的文学修养有关。语法填空题的考查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准确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好的考题中的语境设置往往十分自然、巧妙,它要求我们选择的不只是正确答案,而是最佳答案,因为语法上正确的答案不一定是实际生活交际中最得体、最合适的答案。因此我们做题时,一定要找出字里行间中的隐含信息,全面考虑,准确地把握语境内涵,有针对性地分析语法成分,才能避免出错。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10·天津] —Professor Johnson, I’m afraid I can’t finish the report within this week.
—________. How about next week?
A.Good for you B.It won’t bother me
C.Not at all D.That’s OK 【解析】 D 考查交际用语。句意:“约翰逊教授,恐怕我这周完不成报告。 ”“没关系,下周怎么样?”根据后面的How about next week可以看出,Johnson教授已经确认这周完不成报告没关系,所以,用That’s OK。Not at all意为“不用谢”。 模块 1 │ 应试点睛 二、注意英汉差别,克服定势干扰
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考生应注意对比两种语言,并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定语言情景中的表达以及习惯用法。命题者往往利用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设置一些干扰性很强的选项。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思维定势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帮助考生将考题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迅速联系起来,并在短时间内调集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但若运用不当,它便会误导考生掉入命题人所预设的陷阱,得出错误的结论。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10·上海] That is the only way we can imagine ________ the overuse of water in students’ bathrooms.
A.reducing B.to reduce
C.reduced D.reduce 【解析】 B 考查非谓语动词。the way to do sth表示“做某事的途径、方式”;we can imagine作定语,前面省略了that。也就是说,不定式to reduce 不是imagine的宾语。本题易受思维定势“imagine doing sth.”的影响而误选A项。模块 1 │ 应试点睛 三、注意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连词
语法填空题干中的标点符号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答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标点符号所包含的隐藏信息,能够帮助我们选出正确答案,反之,对其忽略或视而不见,则往往使我们选错答案。这是因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准确地记录语言,有助于确切的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和理解对话双方的语言信息。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Cars do cause us some health problems—in fact far more serious ________ than mobile phones do.
A.one B.ones C.it D.those 【解析】 B 考查代词的指代。破折号起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空缺的那个词语必须指代前面的某个词语,充当同位语。题中的ones 指代了破折号前面的problems。模块 1 │ 应试点睛 四、 剔除干扰信息, 理清句子结构
正确分析句子结构是解题的关键。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试题,考生要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便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对于包含插入成分的句子,要抓住主句,排除冗余信息;对于特殊句型要学会进行句型转换。答题时要特别要留心一些由干扰信息所带来的障碍,如倒装句干扰、定语从句干扰、非正常语序和强调句干扰等。 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10·安徽] 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________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A.where B.that C.when D.which 【解析】 B 本题考查强调句型。迷惑点在于强调部分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如果能很快发现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其实是一个冗余成分,答案就一目了然了。模块 1 │ 应试点睛 五、补全省略成分, 充分理解语境
在语境试题中,命题者往往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故意省略一些成分,增加试题难度。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仔细地分析句子结构,补全省略部分,这样才能有助于排除干扰成分,选出正确答案。
【典例】 ( )[2010·浙江]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proper amounts of exercise, if ________ regularly, can improve our health.
A.being carried out B.carrying out
C.carried out D.to carry out
模块 1 │ 应试点睛 【解析】 C 考查if条件句中的省略情况。句意:这项实验表明,适当的运动,如果有规律地进行,能够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当主、从句主语一致时,从句可以使用省略形式,即“连词+v.-ing/v.-ed”形式。本句中if条件从句省略了it is,所以答案选C项。 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六、识别相似句型,找准细微差异
易混句型是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不但在语法填空题中出现,而且在短文改错和完形填空题中也有涉及。有的句型十分相似,若不仔细分辨,很容易出错。例如:It + be + 时间段的用法,what 与that 引导主语从句的区别等,这些句型都要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和归纳。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10·四川] Because of the heavy traffic,it was already time for lunch break ________ she got to her office.
A.since B.that C.when D.until
【解析】 C 考查状语从句。句意:因为交通阻塞,当她到达办公室时已经是午休的时间了。故此处应为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正确答案为C。本题容易和强调句型混淆。 模块 1 │ 应试点睛 七、还原题干结构,回归基本句型
通过改变原有句子的结构来增加单选题的难度,是命题者用常用的一种手段。解答这类试题,可采用“还原法”,即将改变后的句子还原为本来的面目。如:通过把结构复杂的题干转换成我们所熟悉的基本句型,就能打破思维定势,挖掘出题目的核心、考点,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具体方法如下:
1.把主从复合句还原为两个简单句;
2.把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3.把强调句结构还原为普通句式结构;
4.把倒装结构还原为正常结构;
5.把省略句补充完整;
6.把被动结构还原为主动结构等。 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08·福建] By nine o’clock, all the Olympic torch bearers had reached the top of Mount Qomolangma, ________ appeared a rare rainbow soon.
A.of which B.on which
C.from which D.above which
【解析】 D 考查定语从句的连词。将定语从句部分还原为简单句应该是这样的:a rare rainbow soon appeared above the top of Mount Qomolangma,罕见的彩虹出现在珠穆朗玛峰之巅。由此判断这里定语从句的连接词“介词+which”结构中用above。模块 1 │ 应试点睛 【举一反三】 ( )Is this the farm ________ you visited last week?
A.where B.the one
C.on which D./
【解析】 D 命题人经常利用疑问句的特殊结构来干扰学生的正确选择。遇到这类定语从句时,最好的办法是先把疑问句还原成陈述句,然后判断谁是先行词,再看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最后确定正确答案。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八、快速锁定“题眼”,轻松选择答案
“题眼”是指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符号,如:otherwise,but for, and 等具有提示作用的信息。一旦抓住了它们,就能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迅速找到突破口,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此外,要坚持整理积累易错题,对错误进行思考、分析,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模块 1 │ 应试点睛 【典例】 ( )[2009·福建] But for the help of my English teacher, I ________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Writing Competition.
A.would not win B.would not have won
C.would win D.would have won
【解析】 B 考查虚拟语气。由标志词But for可以看出,这里应该用虚拟语气。此处虚拟语气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故句子谓语动词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 have done结构,故选B。模块 1 │ 题型探究? 探究点一 辨析型语法填空 词汇试题考查的重点一般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的词义辨析以及由这些词所构成的词组及短语上。考查的难点一般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考查形近词、同义词或近义词辨析和常用词组等,可谓“小语境”的完形填空或者完形填空的“前奏曲”。 要求考生理解题干和语境的含义,从词义各不相同的选项中选出形式和含义都符合题干的选项。选项及其搭配中都有其固定的基本含义, 其中有些还具有多种含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全面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词汇及词组的含义及用法。模块 1 │ 题型探究 在解答该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
1.弄清楚四个词组或固定搭配的基本词义, 以便与题干中的语境对号入座;
2.细读题干, 明白语境, 在缺词的情况下初步推断题干的大致含义;
3.将初步选定的词组或固定搭配代入题干, 看其是否符合语法和逻辑, 如果符合, 则是正确答案;
4.注意词组和固定搭配的完整性, 不可望文生义。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1】 ( )[2010·江苏] —I haven’t got the reference book yet, but I’ll have a test on the subject next month.
—Don’t worry. You ________ have it by Friday.
A.could B.shall C.must D.may
【解析】 B 考查情态动词辨析。shall在主语为第二人称的句子中表示允诺,还可以表示强制、命令、威胁、警告,以及在法律条文中的要求或规定。模块 1 │ 题型探究 【归纳拓展】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情态动词的特殊含义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比如,上一题中shall的用法。再如must,除了我们常见的意思“必须;一定”外,还可以表示与说话人相反的愿望或语气不耐烦,意为“偏偏,偏要”。注意:近几年must表示“偏偏,偏要”这一用法已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如:John, look at the time. Must you play the piano at such a late hour?
此外,would还可以表示过去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意为“总是,习惯于”。 如:When he was there, he would go to that coffee shop at the corner after work every day.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2】 ( )[2010·浙江] The settlement is home to nearly 1,000 people, many of ________ left their village home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city.
A.whom B.which C.them D.those
【解析】 A 考查词语辨析。由many之前的逗号和选项特征可知,此处是主从句关系,排除C、D项。由于先行词是“1,000 people”,表示人,故用whom。句意为:这里居住着将近1000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背井离乡去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模块 1 │ 题型探究 【变式训练】 ( )The settlement is home to nearly 1,000 people, and many of ________ left their village home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city.
A.whom B.which C.them D.Those
【解析】 C 由many之前的and可以看出,这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代替前一个分句的nearly 1,000 people,所以要用them。模块 1 │ 题型探究? 探究点二 逻辑推理型语法填空 有的语法填空题的题干比较复杂,有的为正确答案提供的关键点或暗示不明显;有的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该类型的题目就应该通过逻辑推理来找出正确答案。这类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明辨事理、逻辑推断的能力。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 ( )[2010·陕西] ________ from the top of the tower, the south foot of the mountain is a sea of trees.
A.Seen B.Seeing
C.Having seen D.To see
【解析】 A 考查非谓语动词。此处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它和动词see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故用过去分词,选A。模块 1 │ 题型探究? 探究点三 语法结构型语法填空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运用能力,包括对各种从句的辨认和使用能力,对各种句型的识别和运用能力,对基本时态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能力,对非谓语动词的基本性能和特定用法的掌握和使用,以及对各种习惯搭配的含义和用法的综合把握和使用能力等。事实上,“语法结构类”试题往往仍被置于一定的语境中来考查,要求考生对语言的把握要准确、透彻,解题过程中要领会语境中的内涵。模块 1 │ 题型探究 解此类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省略现象、插入成分以及倒装现象等,防止解此类题时与常规的命题等量齐观,用常规的办法解答非常规的试题,即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应该在明确属于哪类现象后,分别采用补全法、排除法和还原法等手段进行处理。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1】 ( )[2010·山东] Up to now, the program ________ thousands of children who would otherwise have died.
A.would save B.saves
C.had saved D.has saved
【解析】 D 考查动词的时态。句意应为“到现在为止,这个项目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本来会死去的孩子的生命。”up to now“到现在为止”,是现在完成时态的标志。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2】 ( )[2010·北京] —The weather has been very hot and dry.
—Yes. If it had rained even a drop, things would be much better now! And my vegetables ________.
A.wouldn’t die B.didn’t die
C.hadn’t died D.wouldn’t have died
【解析】 D 考查虚拟语气中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虚拟。第二个说话人的If条件句是我们选择正确答案的关键。“要是当时下雨了,现在的情况就会好得多了!我的蔬菜也就不会死了。”过去没有下雨,所以蔬菜死了也是发生在过去。而将句子还原,则为If it had rained even a drop, my vegetables wouldn’t have died.模块 1 │ 题型探究 【归纳拓展】 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虚拟句:If + had done,主语+couldn’t/shouldn’t/wouldn’t have done.
【典例3】 ( )[2010·上海] I had great difficulty ________ the suitable food on the menu in that restaurant.
A.find B.found C.to find D.Finding
【解析】 D 考查句式结构。这里考查的是一个固定句式:have difficulty (in)doing sth.意为“做某事有困难”。故选D。模块 1 │ 题型探究? 探究点四 情景交际型语法填空 高考语法填空比较注重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此类试题通常以对话形式,考查学生对某个语境的理解和反应能力,所包含的通常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而且多是课本中所学过的情境, 当然有时也不排除个别较为灵活的会话内容,如问候、介绍、祝愿、邀请、道歉、建议、购物、问路、打电话、看病、就餐等。要求考生须对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和把握,切忌选择“中文式”的交际选项。 模块 1 │ 题型探究 答题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要重视语境理解, 然后根据选项和语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答案。
2.答题时一定要把说话双方的内容完整地结合起来理解, 切忌望文生义, 或者断章取义。
3.有的题干或选项可能会采用省略现象, 必须先弄清楚被省略的成分后再选答案。
4.有的口语说法完全来源于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习惯,是约定俗成的。做这样的题一定要根据英语国家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来答题。不要受中文语言习惯的干扰。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1】 ( )[2010·天津] —Excuse me,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
—Sure. ________?
A.What help B.What is this
C.What is it D.What do you want
【解析】 C 考查交际用语。句意:“劳驾,你能帮帮我吗?”“好的,什么事?”第一个人询问是否可以帮忙,从第二个人的回答Sure可以知道他愿意,所以接着应该问具体是什么事,用What is it?表示 “什么事?”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2】 ( )[2010·江苏] —I have tried very har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ut in vain.
—Why not consult with Frank? You see, ________.
A.great minds think alike
B.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C.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D.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模块 1 │ 题型探究 【解析】 B 本题考查谚语。 答语的前半部分意为:为什么不向Frank咨询一下呢?由此可以看出:所选的句子应该是对为什么这样做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出, B项所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符合语境。 A 意为“英雄所见略同”;C项意为“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D项意为“三思而后行”。模块 1 │ 题型探究 【典例3】 ( )[2010·山东] —Her father is very rich.
—________ She wouldn’t accept his help even if it were offered.
A.What for? B.So what?
C.No doubt. D.No wonder.
【解析】 B 考查交际英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句意应为“她父亲非常富裕。”“那又怎么样?即使主动给她帮助,她也不会接受的。”表示“那又怎么样?”用“So what?” What for表示“为了什么”;No doubt 表示“毫无疑问”;No wonder 表示“毫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