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0 15: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渺茫(miǎo) 搽(chá) 诓骗(kuānɡ)
B.玄虚(xuán) 脂粉(zǐ) 拜佛(fó)
C.宰相(zhǎi) 麻醉(zhuì) 慨叹(kǎi)
D.省悟(xǐnɡ) 脊梁(jí) 倘若(tǎ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离的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www-2-1-cnjy-com
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
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2-1-c-n-j-y
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这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称谓
D.表示讽刺否定
4.文学常识。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一般包括 、 和 三种,本文以批驳________为突破口,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阅读理解题。
(一)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来源:21cnj*y.co*m】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版权所有:21教育】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⑦段中的括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年江苏常州中考语文试卷)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高国成
①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②一名军人过硬的本领,是拳头暴是意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支军队可持的法宝,是武器装备更是战斗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无论是对抗反动派军队,还是对垒日本侵略军,我们从来没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总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虎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也充分印证了这样一句真理: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www.21-cn-jy.com
③如今,少数吃着薯片、看着大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玩着芯片长大的年轻官兵,对强敌有少许“恐高心态”,对精神能否战胜利剑有所怀疑,对传承军人血性的意义认知不足,对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的信心、决心不足。有的唯技术论,认为技不如人,打赢胜算不大;还有的唯武器论,认为器不如人,无法与对手较量。2·1·c·n·j·y
④剑之利靠科 技,剑之雄靠士气,剑之魂 ( http: / / www.21cnjy.com )靠血性。战场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军人血性和勇气的较量。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 点”。武器上的差距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上有“代差”、精神上有“落差”。武器装备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意志、精神和信念等因素来弥补,而心理上的“恐高”不消除,精神上的“准备”不到位,未战先怯、遇敌先怂,何足一战?21*cnjy*com
⑤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初入朝的6个军无一辆坦克;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数十部,仅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依然靠军号和哨子。但是,志愿军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对手的尊敬,靠的就是“东方之谜”的神奇、“钢少气多”的魅力,以及“原木在移动”的震撼!【出处:21教育名师】
⑥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气实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气夺则走。缺失战斗意志,丧失必胜信念,打仗必败!甲午战争中,清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不大,但少数官兵没有敢于亮剑、刺刀见红的拼命精神,一遇强敌,要么逃跑,要么投降。如此恐惧心理、恐战心态,再先进的武器也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⑦枪是不会自己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手来驾驭。朱德元帅也说过:“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武器依然要靠人来操作,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和主宰。有了人的现代化,有了人的智慧和血性,人与装备才能完美结合,发挥最大战斗力。21教育网
⑧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真正的力量,发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如果内心缺乏力量而期待装备力量、技术力量来弥补,那么不管外部力量多么壮观、多么强大,恐怕都难以支撑。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敢于亮剑、血战到底的意志、血性和精神。
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精神上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⑥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雄壮的冲锋号声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导致部队被拉长到30公里,但始终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犹如神兵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开头引用拿破仑的名言,是专门为了引出本文的论题:利剑与精神。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①段提出问题,②至⑥段分析问题,⑦至⑧段得出结论。
C.作者认为,未来战争中,武器在战斗力要素中的比重会有所提升。武器是灵魂和主宰。只有武器装备完美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第⑧段画线句和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处又出现,是再次发出号召,强调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意志、血性和精神。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A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音的把握,B中“脂”应读“zhī”;C中“宰”应读“zǎi”;D中“脊”应读“jǐ”。21·cn·jy·com
2. 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把握。B项中“为民请命”的正确解释为“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3.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引号作用的理解,这里作者是用“他信力”来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先前的只依靠迷信或国联,却不能自己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的软弱行径。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5. C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要注意逗号与分号的区别:从停顿时间看,逗号短,分号稍长;从表示并列区别,逗号表示连贯、分号表示句与句之间并列。C项,分号的使用不准确,前后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改为逗号。
二、阅读理解题。
(一)
1.用意: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这一段论证的内容:“中国人”具有的“自欺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内容的分析与重要信息的筛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第一问,本文第一段三次强调是事实,实则是在强调对方论据是事实的基础上,来反驳对方的论据,指出这三个事实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第二问,论证内容的概括,从本段的三个事实的内容来看,表现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自信,他们一味的相信神佛,相信别人,就是在自欺欺人,用下文出现的短语来表述,就是论证了“中国人”具有的“自欺力”。
2.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内容,根据理解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第④段的“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一句,暗示了自信力的重要。
3. D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选择。“正史”是指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的纪传体史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前一句所列举的四类人,是无法进入正史记载的,但作者认为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虽然无法记载入“正史”但却为人们所熟知,为人们所敬佩,可以判断前后两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应选择:D。
4.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从句子内容来看,这个句子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现在“这一类的人们”有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补充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需要明确需要论证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选择合适的事例,即可解答。补充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只能从“现当代中国”的事例中选择。
(二)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论证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 点的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论证本文的标题“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21*cnjy*com
2.第⑤段举了抗美援朝的例子来论证了战争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时,首先应清楚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然后分析这一段写的是抗美援朝的例子,作用是证明了这一段的中心,即这一段的第一句话“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实际力量的对比”。
3.“恐高症”原指因害怕高处而出现眩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症状,在这里指在战场上的蛾±因害怕敌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制高点”原本指在作战时占领最高地形-在这里指精神上的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词语赏析要先理解其本意,再联系文本解释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据与论点关系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应先认真分析论据,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最后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5. 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议论文知识以及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A项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B项应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证,最后进一步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从文章第⑦段可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人始终是武器的灵魂与主宰。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