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大禹治水(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大禹治水(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0 17:35:24

文档简介

《大禹治水》
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本课共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结果。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3、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2、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3、学习他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理解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2、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1、多媒体课件;
2、大禹治水的挂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中国上古时代一位圣贤的帝王,也是一位治水英雄,治水就是治理洪水,因为他治水有功,所以人们都尊敬地叫他大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大禹是什么人?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自由朗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
生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认读生词。
洪水
淹没
冲毁
房屋
灾难
老百姓
治水
疏导
开通
猛兽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2、指名读生字词。
3、感悟“灾难、淹没、冲毁”三个词。
淹没、冲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去想象,指导学生读出层次感。
4、朗读课文,讲一讲为什么要治水?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本中大禹像,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2)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3)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4)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5)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他都没回家看一看。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2、阅读课文,讲一讲大禹治水的过程;
3、你能讲一讲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吗?
4、小组讨论一下大禹治水的意义是什么吗?
5、拓展讲解:
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五、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大禹带领百姓开山挖河,三过家门而不入,儿子十多岁没见过父亲,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世代不忘大禹。
六、布置作业: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大禹治水》同步练习
1.本文是一篇(   )。
A.神话故事 B.寓言故事
2.大禹治水采取的办法是(   )。
A.用土堵塞洪水 B.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里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处理(chǔ chù)   光荣(rónɡ yónɡ)
开凿(záo zuò) 
堵塞(sè sài)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大禹是鲧的儿子。(    )
(2)大禹治水八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5.多音字组词。
mò(

dǎo(

xínɡ





méi(

dào(

hánɡ(

1.连线。
淹百修制辛农父
理没姓伏亲苦民
2.照样子,写词语。
千(山)万(水)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无(家)可(归)
无(
)可(

无(
)可(

无(
)可(

3.填上合适的词。

)的日子

)的麦田

)的洪水

)地生活

)地想

)地游戏
九(
)大山
一(
)小河
一(
)农田
4.阅读理解。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就好像是地球的卫兵,一年四季不停地绕着地球转(zhuǎn)。可月亮在空中旋(xuán)转却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yīn)呢?那是因为月亮想离开地球,但是地球的引(yǐn)力却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紧紧抓(zhuā)住月亮不放。这样,一个要离开,一个要拉住,两边的力量(liang)正好相等,所(suǒ)以月亮就不会掉下来了。
(1)这段话共有(
)句,第(
)句提出问题,第(
)句和(
)回答问题。
(2)月亮不会掉下来,是为什么?请你用“”画出来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A
2.B
3.chǔ rónɡ záo sè
4.(1)√ (2)×
5.淹没
没有
倒塌
倒影
不行
一行
课后能力提升:
1.淹没百姓修理制服辛苦农民父亲
2.千言万语千秋万代千变万化无地可容无机可乘无迹可求
3.安定一望无际滔滔幸福仔细愉快座条片
4.(1)4
2
3
4
(2)略。
基础知识达标
课后能力提升(共19张PPT)
第六单元
·
第十五课
大禹治水
教育部组织编写
二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中国上古时代一位圣贤的帝王,也是一位治水英雄,治水就是治理洪水,因为他治水有功,所以人们都尊敬地叫他大禹。相传禹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课文导入
大禹是什么人?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字词积累
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字词积累
扩词
治理、治病、治家、治本、自治
洪亮、洪水、洪大、山洪、分洪
害虫、害人、害处、害眼、遇害
姓名、百姓、贵姓、李姓、姓王
理由、讲理、说理、理发、条理
治:
洪:
害:
姓:
理:
课文讲解
大禹治水
课文讲解
因为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人民生活痛苦极了。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所以治理洪水。
阅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治水?
课文讲解
禹离开自己的家乡,一去就是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解
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如果是你,当你几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
课文讲解
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他都没回家看一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解
带领千千万的百姓开通河道
疏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阅读课文,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河道
课文讲解
他有理想、有决心。
他采取了正确的治水策略。
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锲而不舍。
他为了实现目标,能够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
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课文讲解
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大禹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大禹治水的意义
课文延伸
大禹陵
课文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
这篇课文主要写大禹带领百姓开山挖河,三过家门而不入,儿子十多岁没见过父亲,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世代不忘大禹。
作业布置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