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1 11: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史景迁:汉学家,1965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中国近代史课本不该从屈辱开始。
——史景迁第一章 盛世下的衰败
康乾之治
两张礼单——摘编自《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工业文明VS农业文明盛世下的衰落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叫曹振镛的重臣,任大学士、军机大臣。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而恩宠不衰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多叩头,少说话”。直到清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二十年,即清嘉庆帝死而道光帝立的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虚假繁荣康乾之治叩开国门的敲门砖 第一组
英国为何以商品作为第一块敲门砖?结果如何?
第二组:
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什么?带来怎样的结果?商品鸦片大炮叩开国门的敲门砖材料:(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英国外相巴麦尊
第三组:
(1)最终打开中国的方式是什么?
(2)表面英国为何而战?
(3)英国最终目的是什么?

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正义敌不过利益 英国下院经过激烈的辩论,当时英国议会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的表决结果是271票赞成,262票反对,最终以仅仅9票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议案。主战派议员:
国家利益优先,必须开战。反战派议员:
中(清)国政府有权拒绝鸦片贸易。为什么我们还要践踏中国的正当权利?战争来了……1840年2月,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传闻,英国在调军舰来华。林则徐认为,那是谎言!
1840年3月,一艘英舰抵达广东海面。林则徐认为:那是虚张声势。
1840年4月,美国领事正式告诉林,英国将于6月封锁广州湾。林则徐认为,那是谣言。
1840年6月中旬,四艘英舰抵达广东沿海。林则徐认为,那是武装走私。
1840年6月下旬,远征军舰队出现在珠江入海口……
战争来了,前方主帅没有发出战争警报!第二章 血雨腥风
开始于1840年6月,
英舰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结束于1842年8月,
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 瞠目结舌的数字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一高级将领死亡。
——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捷报”早产: 未战“先胜”的前线清军
(中国)将军的参谋机构中有许多文人,在发动进攻(1月30日)的前10天。将军命令他们撰写捷报;他们呈递了30篇文章,将军按其文才大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列。第一位归谬嘉毂,他写了一篇详细而生动的有关各种英雄事迹的报道。列在名单上第二位的是何士祁(一位相当有名的书法家),他呈报了一篇文字造诣很高的文章,其中充满了经典的比喻和机敏的措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粪桶妙计”: 前敌主帅杨芳的制胜法宝
杨芳看到夷舰上的大炮总能击中我,但我却不能击中夷……夷炮威力远在我炮之上,认定“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广贴告示,“传令甲保遍收所近溺器”作为制胜法宝。他将这些马桶平放在一排排木筏上,命令一位副将在木筏上掌控,以马桶口面对敌舰冲去,以破邪术。……3月18日,英军进犯,杨芳的这些招术自然完全无用,筏上副将仓皇而逃,英舰长驱直入。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局外”观战: 晚清百姓没那么爱国 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
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满清的老百姓,对于统治他们的满清,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晚清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第三章 战败的代价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输出和经济掠夺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四章 烽烟再起现实——“(英)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密切尔报告书》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目的?侵略者?暴行?结果?影响?英英、法(美俄帮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继续和扩大不要让圆明园的悲剧再次重演!英英、法(美俄帮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目的?侵略者?暴行?结果?影响?继续和扩大《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赔款2100万银元
赔给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继续和扩大英英、法(美俄帮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目的?侵略者?暴行?结果?影响?继续和扩大第五章 逐步觉醒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懵懂的觉醒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李鸿章来到上海,刚和外国军队接触,就被震撼了,感叹“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说,这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开始真正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兴起。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化的一小步新式学堂第六章 历史反思应该感谢鸦片战争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使什么样子?……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性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时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毋宁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倒不如说,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觉醒,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来源于网络 历史争鸣关于落后落后在哪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落后,不仅是军事技术、社会制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思想观念的落后。这种思想观念的落后,反映为中国对世界的无知,反映为中国人的愚昧。
不仅仅因为落后!——当英国要与我们谈判发展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以天朝自居,拒绝与英国人进行任何接触;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敢于扣押英国政府的谈判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封闭太久了,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懂得世界规则,做了很多啼笑皆非、荒谬之极的“违规”之事。从一定意义上讲,“违规”同样也要挨打!自我封闭也会挨打。 为时代把脉 在两次鸦片战争150多年后,中国经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实行改革开放,再次融入世界。请同学们结合当今时政热点,谈一谈面对今天这个变化飞速、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界,我们能从鸦片战争中借鉴些什么?请同学们为中华民族的明天“把脉”! 封闭 崛起 反思 挨打 落后
改革 抗争 民主 探索 ……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推动改革,
改革才能崛起。 落后必须思变!!一本书两种境遇
材料一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介绍了西方各国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材料二 这本书到达日本,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维新思想家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 》感悟历史战争引发中国的一系列变化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在《安吴四种》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通商)的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材料三 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材料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