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你能从漫画中得出什么历史信息?周天子诸侯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春秋、战国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现象是什么? ⒈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表现)⒉诸侯割据,战争频繁(争霸、兼并)⒊各国进行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前356)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西周)周室东迁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秦王嬴政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课堂思考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巩固 内 容二、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和国家政权的主宰。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即皇权至上。(君臣关系)(矛盾: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军政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和地方关系)(矛盾:中央vs地方)
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① 建立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哎,国家越大,朝事越多,寡人就是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个人也难以处理好,是该想个办法来减轻寡人的负担了!假如你是嬴政,你会如何做呢?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互不相属,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A.秦始皇要在全国征发民工修筑长城,帮助皇帝起草文件的应是?
(丞相)
B.秦始皇要下达一道“焚书”的诏令,有权下达者应是?
(御史大夫)
C.秦朝军权由何人掌管?
(秦始皇) 思考: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看材料思考问题: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丞相(王)绾(wan)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上述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地方权力 中央权力皇帝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点:
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2.中央直接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3.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垂直管理制度中
央郡县乡概括归纳:秦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设置的特点(课本P8金字塔)郡县制的形成过程:
春秋后期,初设郡县;(起源)
战国时期,各大国广泛实行;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废分封,置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积极影响(1)特点:
▲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积极影响:
★ 1.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2.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血缘 中央任命有俸禄无封地地方行政中央独立割据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① 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选拔资格:
①要有一定财产,穷人无当官吏资格
②要懂、并会书写法律;
③年龄限制。壮年——至少要17岁。
考察制度:
①中央派专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官员自报政绩。“殿、最”标准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②建立中央官制;③建立地方机构;作用: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② 制定严酷的法律云梦睡虎地秦简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囹圄成市”
“赭衣塞(sè)道”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这段材料和成语说明了秦朝法律的_____。残酷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1)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2)制定严酷的法律(3)修建长城、驰道、直道、灵渠(4)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5)焚书坑儒(前213、前212),钳制思想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秦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有进步性)
(2)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影响到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积极与消极)二、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了解中国古代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参考:
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秦汉—宋元),积极作用是主流)表现在: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强民族交流与融合,奠定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消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消极因素突出)表现在:钳制思想文化、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到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内容: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
3、推行郡县制
巩固:1、选拔考核官吏
2、制定法律
3、修建长城…
4、统一文字…
5、焚书坑儒课堂总结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AAB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思考: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2)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多少如此在意?
3)这则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1)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
2)因为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秦始皇之所以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
3)在场者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事无大小皇帝独裁,也反映了秦政严苛、残暴。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
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000多年;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和思想;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千古一帝,功大于过复习:1.秦朝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是?
2.秦朝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都有哪些?
3.皇帝制度的特点和表现?
4.秦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的设置是?
5.推行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C.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2.《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姜尚)于齐营丘。”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D.“天下为公”的局面开始形成CBB
4.史书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任人唯贤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5.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C
6.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 男尊女卑思想 B. 家族宗法观念C. 个人主义心理 D. 专制王权影响
7.“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发展
8.《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浓厚的神权色彩 D.浓厚的等级色彩BBC
9.“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10.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册封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CB11.史书记载,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B12.2011年4月5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陵县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 B1.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成“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秦代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同时也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DB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B5.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 、 □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B6.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
①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
②下辖若干县、乡、里?
③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④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7.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A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