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历史必修一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1 16: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基本特点:1、性质:资本主义政体
2、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
3、原则:分权制衡
4、政党政治 5、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说到英国你会想到什么?三者关系如何?
我们聊聊英国政治的那些事第8课 英国制度的创新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背景1.历史传统: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13世纪颁布《大宪章》,限制王权,并逐渐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早期议会制度的形成2、经济阶级基础:
3、政治原因:
4、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实行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威廉和玛丽 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基本含义::以和平方式(不流血)进行变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二)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核心内容:《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请分析材料提供的《权利法案》的内容,它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议会主权探究一:《权利法案》吸收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创新限制王权的思想议会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司法权(三)、意义:(1)确立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标志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3)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行政大权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上台,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P36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P36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统而不治”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表面对国王负责,实际是对议会负责(行政权从英王向内阁转移)一个“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议会下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内阁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率领全体阁员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
1783年24岁的小威廉·皮特出面组阁,赢来了议会的一片嘲讽之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 。但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他大获全胜,得到新议会支持,巩固了首相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请思考: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当内阁与议会出现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原则一:如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首相与内阁共进退。 原则二: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权力中心议会选举权的扩大 1832年议会改革------代议制下民主化的趋势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含义)1、形成: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责任内阁制的职责:(运行机制、原则)(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权力加强。
(2)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图)3、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背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根本原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内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意义: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在选举中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首相组阁。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议会内阁 国王首相形式上任
命,授权形式上
任命 共进退 组阁内阁、首相集体向
议会负责 选举
多数党
领袖 政府机构政府首脑,任期四
年,最多连任两届权力中心,
代议制机构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没有
实权.世袭制度,任期终生 责任内阁制形式上
听命重点突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基础及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②国王: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③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是对议会负责⑤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女王
Queen 首相
Prime minister议会
Parliament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 内阁
Cabinet连连看本课小结1.制度创新2.三个转移: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 两党制、议会制、代议制 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1、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
A.限制国王的权力
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形成了两党制度
D.确立责任内阁制
B课堂练习2、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英王世袭无无首相议会选举的多数党领袖首相组阁议会小试身手背景历史传统:《大宪章》形成有限君主传统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保障: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原则君主立宪制确立影响①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走上了资产
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②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内阁对政府事务实行集体负责制18世纪早期,罗伯特·沃波尔是第一任内阁首相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①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
②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上 “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
④国家的权利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制度特点英国的制度创新知识框架导引我刚刚去了白金汉宫,女王陛下请我组建一个新政府,而我答应了。
—特蕾莎·梅英国执政党保守党11日确认,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当选该党新党魁。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后宣布将于13日辞职。当地时间7月13日,特蕾莎·梅接受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任命,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英国议会上议院1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英国正式开始与欧盟进行“脱欧”谈判需要得到议会的批准。此举实际上明确英国“脱欧”进程的主导权在议会而非政府。英国是代议制国家,按照宪法,议会应在公投后的后续行动中发挥决定作用。(新华社伦敦9月13日电)
英国内阁制度和中国明朝内阁制度有何区别?【拓展延伸】性质不同:
权限不同:
组成方式:
影响不同:英: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英:由选举产生;
中: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英: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强化了专制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1、连续性
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
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
2、渐进性
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
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
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
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
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