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课题2 溶解度
第 课时 海水晒盐和东坡盐槽的图片。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早期部落的形成、古代科技发明、环境变迁、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也密切相关。宋代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期间,听说海水晒盐之事,来此嬉水,不仅留下了“东坡盐槽”,还将品尝到的盐焗鸡、盐焗虾、盐焗蛋、盐焗鱼等特色盐焗系列美食推广和保存下来,至于赏盐赋诗,更是不在话下。思路一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思考】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一种物质能否溶解在另一中物质里,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关。那么,像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实验9—5: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在常温下,取大约20 mL水到入玻璃杯中,加入5 g食盐,搅拌,等食盐溶解后,再加5 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 mL水,搅拌,观察现象。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5g氯化钠20mL水再加5g氯化钠15mL水待溶解后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晶体溶解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晶体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续溶解最后消失物质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钠晶体溶解氯化钠晶体部分溶解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续溶解最后消失增加溶质的量,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实验9—5
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增加溶剂的量,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思路二 实验9—6: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在常温下,取大约20mL水到入玻璃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硝酸钾溶解后,再加5g,搅拌……加了几次后,烧杯中的硝酸钾固体才有剩余而不再溶解?然后加热,观察现象。再加5g硝酸钾,观察现象。等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20mL水5g硝酸钾5g硝酸钾硝酸钾溶液有固体剩余5g硝酸钾冷 却硝酸钾溶于水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晶体溶解晶体又溶解有晶体析出 物质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加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活动 :如何证明你所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1、看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液中的溶质,看是否溶解。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课堂练习】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活动与探究:
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混合物的变化。[总结]
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在实验9—6中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时,硝酸钾再溶解了,加热后,硝酸钾又溶解了。同学们可以猜想: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冷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问题: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 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讨论[观察] 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剂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晶体析出结论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注意: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在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温馨提示: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利用海水晒盐就是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适宜采用降温结晶。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交流 [知识拓展]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对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解析: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中的硫酸铜会形成硫酸铜晶体,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C>A。AB>C>A2.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 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再加10 g水,固体全部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解析:加水前有未溶解的固体,肯定是饱和溶液;加水后固体全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解析: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质量增加。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A解析:根据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可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该溶液中加入该溶质观察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的1、6题。
【选做题】
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的7、8 题。
二、课后作业课件29张PPT。课题2 溶解度
(第 课时)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判断这六个实验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家庭饲养金鱼,常常向鱼缸里通入空气.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会接近水面游。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上(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些生活现象和本节课学习的物质溶解度有关 。每种物质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那么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三、固体的溶解度 某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1.5克,其含义是什么? 其含义是:在20 ℃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克。或说:在20 ℃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1.5克。?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1.固体的溶解度讨论结论 固体的溶解度: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
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 注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2.如何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既然溶解度是指物质溶解在100 g的溶剂里,也就是溶解度不能改变溶剂的质量,那么我们改变温度会如何呢?改变温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升高,二是降低。讨论交流生活中我们喝糖水的时候,是热水里面溶解的糖多,还是冷水里面溶解的糖多?也就是温度升高溶解度会怎么样?温度降低又会怎么样呢?观察分析教材36页表9-1,你会发现什么?(通过表格的形式可以表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讨论溶解性分类: S>10克S>1克S﹤0.01克S﹤1克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四、溶解度曲线....硝酸钾... (2)
溶
解
度
曲
线绘制溶解度曲线: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和85 ℃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活动与探究2.25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1克,KCl的溶解度是35克,NH4Cl的溶解度是38克,KNO3的溶解度是38克。
85 ℃时NaCl的溶解度为38.6克,KCl的溶解度为52克,NH4Cl的溶解度是68克,KNO3的溶解度是186克。
3.(2)我们还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
①不同物质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曲线交点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36页探究中的2、3(2)问题。讨论交流 溶解度(克)温度(t)160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2001901801701010090807060504030200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钠硼酸点:曲线上的点均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线上、下方的点: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固体剩余,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不饱和。.a.b.c2.溶解度曲线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0.050.100.150.209070400102050608010030温度/℃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溶解度曲线:
(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结论 五、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2.含义: 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较方便。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1.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 2.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3、NaCl溶解度曲线如图)【拓展延伸】(1)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大,要提纯这类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具体的步骤为:①配制高温时的饱和溶液,②降温,③过滤,④干燥。如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KNO3可用此法。
(2)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影响较小,要提纯这类物质,可用蒸发溶剂法。
具体步骤为:①溶解,②蒸发溶剂,③趁热过滤,④干燥。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要提纯NaCl,可配制溶液,然后蒸发溶剂,NaCl结晶析出,而KNO3在较高温度下,还没有达到饱和,不会结晶,趁热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1.(2014·青岛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解析:泥水不是溶液;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会放热,硝酸铵晶体溶解会吸热等;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是指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 g硝酸钾,溶质质量为110 g,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B2.(2015·泉州中考)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比较溶解度时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t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
出;t2 ℃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C.t1 ℃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
D.t2 ℃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D3.(2014·龙岩中考)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由图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50 ℃ ~
40 ℃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50 ℃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不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C.4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是50 g,即150 g饱和溶液中含有50 g硫酸钠,所以75 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 g Na2SO4;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所以不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 ℃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 ℃时有晶体析出
C.40 ℃时,75 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
25 g 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C4.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汽水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胃液的酸性较强,汽水中由于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所以不能大量饮用汽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于水的能力并不强;打开汽水瓶盖气压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A.汽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C.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
D.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D第2课时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曲线:
(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的4、9题。
【选做题】
教材第40页练习与应用的3、5 题。
二、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