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壮丽的皇家园林
【思维激活】
颐和园(右图)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21cnjy.com
颐和园是怎样建造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曾遭受过怎样的命运?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秦始皇时囿内开始建宫设馆,汉代上林苑已是皇家禁苑。
(2)盛唐时,长安大明宫造有太液池、蓬莱山,形成宫苑园林。
(3)北宋汴梁最著名的是宋徽宗的艮岳,当时从江南送花石的船队称“花石纲”。
(4)金王朝营造中都,在北海一带修建宫苑。
(5)元朝兴建大都,形成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主的皇城禁苑。
(6)明朝开辟南海,形成西苑,它是明代园林的代表作。
(7)历史上留存至今的皇家园林主要是清代的。自康熙至咸丰经营一百五十余年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掠殆尽,造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2.代表
(1)现存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承德的避暑山庄,也是清代政治中心之一。
(2)清代皇家园林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慈禧太后晚年在此长期控制朝政,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21·cn·jy·com
二、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
1.原因
(1)清初,皇帝每年秋季率大臣和八旗军兵前往木兰围场射猎,称为木兰秋狝。这既是军事大检阅,也是清廷加强与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联系的重要活动。
(2)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一军事、政治目的,康熙帝在承德以北修建了热河行宫。
2.修建
(1)热河行宫位于北京和木兰围场之间,可接清朝关外发祥地,内瞰京畿,外控蒙古各部。
(2)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完工,命名避暑山庄。
3.特点
(1)建筑严谨朴素。其主殿名为“澹泊敬诚”,可举行隆重大典;“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是皇帝处理朝政、生活起居之地,并经常在这里召见蒙藏贵族和宗教首领。www.21-cn-jy.com
(2)既有江南水景特色,又有草原风光,周围山麓分布着不同风格的喇嘛教寺庙,称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的,又称班禅行宫。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布达拉宫建造的。这些庙宇,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皇帝的场所,其艺术形象具有民族团结的政治象征意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衰落
(1)避暑山庄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盛,也记录着末代王朝的衰落。1793年乾隆皇帝在此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尼尔,他对西洋的大炮和兵船不屑一顾。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最后病死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2)咸丰皇帝以后,清帝不再来承德,避暑山庄日渐衰败。
三、皇家园林的杰作——颐和园
1.修建
(1)1886年,慈禧太后大量挪用海军经费和外交经费,仿照圆明园规模,在清漪园旧址上建颐和园,取其“颐养天和”之意。
(2)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颐和园遭到浩劫,之后慈禧在民穷财尽之际重修。
2.特点
(1)颐和园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建筑,也是处理政务之地。庭院中布置花木山石。玉澜堂和宜芸馆是光绪帝和后妃的住所;慈禧的寝宫是乐寿堂,东面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为她看戏而修建的。
(2)颐和园的彩画长廊构思巧妙,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3)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万寿山佛香阁,奉供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它是观赏颐和园的最佳位置。两侧还有宗教建筑转轮藏和宝云阁,往上是无梁殿——智慧海。万寿山以南是昆明湖。
(4)颐和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渗透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思考: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答案: 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说明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巨作;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造园艺术具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2.清朝修建避暑山庄的原因
(1)避暑、消夏的需要。每到夏天,北京天气炎热,清统治者为躲避酷暑,在承德修建行宫。
(2)设置围场,延续八旗的习武风俗。满族是马上民族,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中国,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宗,加强骑射,在承德以北的木兰设置围场,练习骑射。
(3)建立一处中央政权与蒙古、西藏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交流和联系的场所,巩固统治。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对颐和园的认识
【例题】自康熙帝到咸丰帝,经过一百五十余年建成,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清代皇家园林是 ( )21*cnjy*com
A.圆明园 B.颐和园 C.园明园 D.上林苑
解析:根据“万园之园”这个核心词语可以判断出是圆明园。故选A。
答案:A
题型二 对修建避暑山庄的理解
【例题】后人作诗云:“不修长城修行宫,避署山庄庙多重,蒙藏贵族齐来会,胜过百万虎狼兵。”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宗教政策 ( )21教育网
A.利用宗教笼络少数民族 B.为修寺庙,动用军队
C.强迫少数民族宗教首领移居避暑山庄 D.发展宗教,裁减军队
解析: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蒙古、西藏等民族,在修建避暑山庄时,修建寺庙供少数民族贵族朝觐皇帝的礼拜之用。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答案:A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北宋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是宋徽宗修建的艮岳,园中名花奇石大多取自江南,为宋徽宗运送花石的船队称( A )
A.花石纲 B.木兰秋狝 C.烟波致爽 D.颐养天和
2.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 B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拙政园 D.避暑山庄
3.颐和园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A )
①万寿山②景山③昆明湖④南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圆明三园包括( C )
①圆明园②颐和园③长春园 ④万春园⑤留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5.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A)
A.避暑山庄 B.颐和园 C.拙政园 D.留园
6.避暑山庄外还分布着雄伟的寺庙群,俗称“外八庙”,其目的是( A )
A.笼络蒙古、西藏等信奉喇嘛教的民族 B.夏天避暑和游玩
C.满足皇家休闲娱乐的需要 D.显示皇恩的浩荡
【实践·探究·创新】
1.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被称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的是 ( B )
A.乐寿堂 B.佛香阁 C.智慧海 D.仁寿殿
解析:佛香阁是观赏颐和园壮美景色的最佳位置,也是整个颐和园的点睛之笔。故选B。
2.下列关于元朝的皇城禁苑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扩大太液池的范围,使北海、中海、南海连成一片
B.在北海一带的琼华岛和海子周围修建
C.形成了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主的皇城禁苑
D.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解析:A是明代园林,应排除;B是金王朝园林,也排除;D是说汉代以前园林叫囿,汉朝称苑,与题干无关。故选C。2·1·c·n·j·y
3.下列对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它是颐和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B.清朝的咸丰帝病死于此
C.它是清朝晚期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 D.它的建筑形状是仿照的布达拉宫
解析:根据图上方的“烟波致爽”的牌匾可以判断出该建筑是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此;A是佛香阁;C是颐和园;D是普陀宗乘之庙。故选B。
4.按皇家园林建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颐和园 ②圆明园 ③避暑山庄④西苑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解析:①是1886年开始修建的;②是咸丰皇帝时期修成的;③是乾隆时期修成的;④是明代修成的,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B。www-2-1-cnjy-com
5.清朝初年,皇帝每年秋季率大臣亲贵和八旗军兵行围射猎,这既是对清朝的军事大检阅,也是清廷加强与蒙古王公贵族密切联系的重要活动。这个活动称为( B )
A.行围射猎 B.木兰秋狝C.诸侯会盟 D.朝见天子
解析:因为在塞外草原设立的木兰围场,每年秋季行围射猎与少数民族会盟,故称“木兰秋狝”,故选B。
6.清朝末年,有人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海子,何日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应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联中所讽之人是 ( B )2-1-c-n-j-y
A.光绪 B.慈禧 C.康熙 D.道光
解析:根据联中“复幸古长安”“六旬割台湾”可知所讽之人应是慈禧太后。
7.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西藏的行政和宗教领袖,在西藏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班禅额尔德尼的常住寺庙在 (C )【出处:21教育名师】
A.拉萨 B.林芝 C.日喀则 D.布达拉宫
解析:达赖喇嘛的寺庙是拉萨的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的寺庙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86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不顾国库空虚,仿照圆明园规模,在清漪园旧址要建颐和园,以便自己在此养老。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二:颐和园耗资巨大,主要是挪用海军军费,以致于从1888年开始,北洋舰队再没有添过一条船、一门炮。
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偿清,年息四厘,合9.8亿两。在此情况下,慈禧竟再次下令重修颐和园,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慈禧为什么要修建颐和园?
(2)慈禧是如何鳃决修园费用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反映了慈禧的什么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为什么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答案:(1)为了满足自己奢侈享受、颐养天年的愿望。
(2)大量挪用海军费和外交经费及其他费用,耗银达三千余万两。以致造成北洋舰队再没有增添新船,正常的操练也无法开展,成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3)反映了慈禧只顾个人享乐,完全不顾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
(4)因为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还创造性地吸收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汇聚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色,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和杰出代表。21·世纪*教育网
【问题·思考·提示】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主要有什么功能?
答案: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集封建帝王生活享乐和处理政事的处所于一地,它不仅是封建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21*cnjy*com
2.清代中央政权为密切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清初,每年秋天皇帝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八旗军兵和皇族子孙到塞外蒙古草原的木兰围场进行“木兰秋弥”,清朝统治者在地处要势的承德建立了避暑山庄。作为一处政治重心,使避暑山庄内可俯视京畿重地,不致有失;外可控驭蒙古各部,便于统治。但清朝皇帝对少数民族上层领袖主要采取笼络安抚的政策。避暑山庄周围还修建了汉、蒙、维、藏等不同民族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宗教寺庙,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皇帝、礼佛朝拜的场所。康熙、乾隆等皇帝每年都有约半年的时间住在避暑山庄,他们也经常在这里召见蒙藏王公贵族和宗教领袖。通过这种方式,清代中央政府密切了与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关系。
3.颐和园怎样见证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
答案: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清漪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此后在清漪园废墟上修复起来的颐和园,成为清代后期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记录了许多宫廷生活重大史事,反映出清王朝腐败衰亡的一个历史侧面,见证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来源:21cnj*y.co*m】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她不顾国库空虚,大肆修缮宫苑,并仿照圆明园规模对清漪园进行复建,改名为颐和园。l886年开始兴建园工,其用款不仅大量挪垫海军建设经费,而且还“借支”外交出使费用等。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后半生的豪华奢侈生活大多就在这个“园子”里度过。
光绪二十年(1894)为慈禧60整寿,颐和园“万寿庆典”的筹备大肆铺张,但此时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陆军溃败于朝鲜;北洋舰队则全军覆没。国人群情激愤,慈禧被迫宣布“所有庆辰典礼,着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祝寿草草收场。战败后的清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而战败之因却与昏庸腐朽的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有很大关系。
在1898年维新运动中,光绪皇帝下诏宣布“变法”,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听取了维新派的许多建议。但撤帘归政之后仍掌大权的慈禧在顽固派的拥戴下,从颐和园返回宫中再次政变,维新运动被镇压。光绪帝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在慈禧住园期
间,玉澜堂就成了这位傀儡皇帝的囚室,它见证了光绪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沙俄军队首先占领颐和园,英军和意大利军也相继进驻,盘踞园内达一年之久。颐和园各殿宇遭到很大破坏。l902年慈禧返回北京,她在偿付巨额赔款而致民穷财尽之际,仍搜刮民脂民膏动用巨款修复劫后残存的颐和园。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在她70岁生日时又不惜耗费国帑,再度于排云殿举行了“万寿庆典”。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仅三岁的溥仪即皇帝位,由隆裕太后执掌朝政。这时清王朝已是奄奄一息,隆裕遂下诏停止游幸颐和园,移居大内。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中华民国建立。根据“清室优待条例”允许溥仪保持“皇帝尊号”,居住大内皇宫,颐和园仍由溥仪的内务府管理,1914年还作为溥仪私产售票开放。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颐和园收归国有。
【自我测评】
1.明清皇家园林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在建筑风格上,融南北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建筑思想上,以不同于皇宫建筑严谨布局的变化,反映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建筑功能上,宫殿区、生活区、游览区功能齐全,既是封建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又是封建王朝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版权所有:21教育】
2.为什么说颐和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深厚积淀,渗透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答案:颐和园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皇家园林,因此,颐和园成为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博采各地造园手法、荟萃南北园林建筑艺术精华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颐和园造景百余处,寓意丰富,宫廷区建筑严整,等级分明,其疏密有致的建筑群与真山真水自然景观在整体布局上的完美配合,虽然目的在于营造皇家园林雍容、磅礴、壮丽的气势,突出表现专制皇权的氛围,充分体现封建宗法制思想,但同时也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巧妙地融为一体,使颐和园既具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特色和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颐和园无一处不体现着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了民族文化的精深内涵,它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材料阅读与思考】
这段材料以颐和园为背景说了哪些事?其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符合史实的?为什么?
答案:(1)介绍京西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三山是皇家园林和帝王巡游的地方,颐和园就在万寿山麓(材料中万岁山即指万寿山);(2)在颐和园工程中,内务府大臣立山借负责工程之机,报销巨额银两,从中贪污致富;(3)慈禧太后虽然归政且居住在颐和园,但光绪什么事都要请示太后,笔记中认为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欢然无问,是康有为主张变法荧惑了光绪;(4)因慈禧居于颐和园,使康有为觉得有机可乘,图谋不利于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后慈禧再次垂帘听政,但主要居住颐和园,并必定带上光绪皇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除了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并非如文中所说“欢然无间’’以及对维新变法史实的曲解外,其余史实大体是可信的。《国闻备乘》是笔记,内容虽不乏有价值的史料,但作者个人的立场观点对其记录有很大影响,其中有很多是传闻。因此对笔记史料要进行必要的严谨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