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
【思维激活】
《最后的晚餐》(右图)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中心
1.扩展
(1)文艺复兴思潮从佛罗伦萨向北蔓延到伦巴底平原,向东向西扩展到热那亚和威尼斯,向南一直影响到教皇统治的城邦和那不勒斯。
(2)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文艺复兴中心在文明扩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3)在其影响下,意大利的皮恩扎、费拉拉、乌尔比诺、米兰等城邦也为15世纪的文化运动作出了贡献。
2.皮恩扎:
(1)位于意大利中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进行了整体性规划设计的城市。
(2)中心地区是庇护二世 广场,整个皮恩扎的城市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
3.费拉拉:
(1)位于意大利最大河流波河下游的左岸。
(2)14、15世纪,埃斯泰家族兴建了埃斯泰城堡,这是中世纪末期意大利要塞建筑史上很重要的城堡,是欧洲最早的近代都市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4.乌尔比诺
(1)以乌尔比诺大公的宫殿为中心,蔷薇花颜色的砖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地向四周辐射。
(2)修建者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收入颇丰的雇佣军首领费德里哥,他把自己的领地变成了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
二、绘有《最后的晚餐》的圣餐厅和“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1.名画的位置和内容
(1)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天才巨匠达·芬奇曾两次在米兰居住,l495~1497年,他在圣玛利亚教堂北墙上绘制长近九米、高五米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这是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2)《最后的晚餐》表现的是:耶稣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传统宗教故事,达·芬奇将他们的神态和行为刻画的精细入微。
2.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筑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大量的府邸和教堂,意大利注意到整体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城市广场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3.最美丽的客厅:
(1)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始建于中世纪,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
(2)圣马可广场跨越不同时代的建筑在面向大海的广场周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也是协调不同艺术风格的设计典范,被拿破仑赞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三、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
1.意大利
(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度作为新文化的中心和“欧洲的学校”,把新时代的曙光带到欧洲各地。
(2)意大利很多人文和科技人才因为战争的原因出走,使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对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2.法国
(1)意大利在建筑艺术上创造了辉煌之后,法国 的文艺复兴建筑逐渐成为欧洲建筑文化的主流。
(2)建于l6世纪的法国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l527年,弗朗索瓦一世请来大批艺术家和建筑家,建造起完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
3.英国
(1)16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建筑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l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建筑艺术影响大大加强,英国建筑发生了显著变化,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7世纪达到高潮。
(2)1710年建成的伦敦新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
思考:导致文艺复兴文化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
在这些贸易城市中,商业资本的庞大力量使得罗马帝国以后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对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倾斜,市政厅,或者交易所,以至于为商业贵族营造的别墅等世俗建筑大量出现,而新兴贵族因为本身的立场而对于人文艺术的投资也是从前的宗教和封建势力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西方建筑艺术的几种风格及其特点
(1)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它兴起于意大利,后流行于整个欧洲,有时包括巴洛克建筑。其特点是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符合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边对称,窗间有时设壁龛、雕像。主要用于世俗建筑,如市政厅等。
(2)哥特式建筑风格是l2~16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它最先在法国出现,随后传人德国并发扬光大。哥特式建筑大部分是大教堂,也有市政厅等世俗建筑。它的特点是: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拔的尖塔,轻盈剔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哥特式教堂外观巍峨挺拔,内部空间高旷,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崇高的感觉。
(3)罗马式风格,又叫罗曼式,是9~12世纪初的西欧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罗曼式建筑以教堂为主。主要特征是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罗曼式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4)巴洛克建筑风格是l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透视深远的壁画,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理解
【例题】被拿破仑赞叹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的是 ( )
A.圣玛利亚教堂的圣餐厅 B.圣彼得大教堂大厅
C.佛罗伦萨大教堂的伟大的穹顶 D.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解析:被拿破仑赞叹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其实不是大厅,而是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为该广场周围有不同时代的建筑,在面向大海的广场周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故选D。
答案:D
题型二 对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认识
【例题】文艺复兴时期,一度成为新文化的中心和“欧洲的学校”的是 (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意大利 D.佛罗伦萨
解析:根据时间“文艺复兴时期”A、B明显错误,应排除;D只是C的一个城市,且只是文艺复兴前期的中心,因此不如C全面。故选C。
答案:C
[背景资料]
难当神秘之笑,历数政界要人与《蒙娜丽莎》
拿破仑将《蒙娜丽莎》挂在卧室内,每日独自欣赏多次;
法国总统戴高乐心绪不宁时,便前往卢浮宫赏画;
《蒙娜丽莎》每半年体检一次,启程时,30辆警车押队,200余名荷枪实弹的彪形大汉前呼后拥。目前全世界已有假的《蒙娜丽莎》200余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四幅。
《蒙娜丽莎》曾四次出国,荣耀无比。1951年,他在西班牙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隆重礼遇,195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派出六架专机和300多名礼仪小姐,将它从巴黎接到伦敦,法国破例允许丘吉尔用手指摸画,但规定必须手指必须反复洗刷和严格消毒。
[考点链接]欧洲文艺复兴
[思维训练]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解题思路]人文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达·芬奇的画像不同于以往的圣母像,他用真实的普通的人来代替过去的“神”,体现了“人”的思想与情感。故本题选D。
答案:D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下图的建筑是l8世纪初典型的人文主义建筑,它是(D )
A.佛罗伦萨大教堂 B.罗马圣彼得大教堂C.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D.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2.下图是l4、15世纪费拉拉城三次扩建而建成的城堡,这座城堡叫 ( C )
A.皮恩扎 B.美第奇城 C.埃斯泰城堡 D.那不勒斯
3.乌尔比诺城是以乌尔比诺大公的宫殿为中心,蔷薇花颜色的砖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地向四周辐射而建成的。它的建筑者是 ( C)
A.米开朗琪罗 B.菲迪亚斯 C.费德里哥 D.埃斯泰家族
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筑的最大特点是 ( B )
A.城市建筑单个设计 B.城市建筑注重整体协调性
C.城市建筑充满专制主义色彩 D.城市建筑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5.法国文艺复兴早期修建的枫丹白露宫,完全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当时下令修建此宫殿的国王是 ( A )
A.弗朗索瓦一世 B.路易六世 C.路易九世 D.路易十六
6.随着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向周围的扩展,英国的建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达到高潮是在( C )
A.14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实践·探究·创新】
1. 15世纪,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影响下,也为文艺复兴作出贡献的意大利城市包括 ( A )
①皮恩扎②费拉拉③乌尔比诺④米兰 ⑤巴黎 ⑥伦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巴黎是法国城市,伦敦是英国城市,都不是意大利城市,应排除⑤、⑥。故选A。
2.下列关于意大利城市皮恩扎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进行了整体性规划设计的城市
B.皮恩扎的中心地区是庇护二世广场
C.皮恩扎坐落在波河下游左岸
D.皮恩扎整个城市环境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
解析:坐落在波河下游左岸的城市是费拉拉,而不是皮恩扎。故选C。
3.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绘制在一个教堂圣餐厅的北墙上,因此这个教堂也名声遐耳。这个教堂是 (B )
A.西斯廷教堂 B.圣玛利亚教堂 C.圣保罗教堂 D.圣马可教堂
解析:1495—1497年达·芬奇在米兰用了两年时间在圣玛利亚教堂圣餐厅的北墙上绘制了长达九米、高近五米的(最后的晚餐)。故选B。
4.《最后的晚餐》画的是 (A )
A.传统宗教故事 B.山水田园故事 C.古代英雄传奇 D.风土人情故事
解析:《最后的晚餐》画的是耶稣预知自己死期将至,与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引起了十二个门徒的不同反应,他们的神态刻画得精细入微。所以该画画的是宗教故事。故选A。
5.法国的文艺复兴建筑取代意大利建筑的辉煌之后,成为欧洲建筑文化的主流,其原因包括 ( B )
①意大利的战争不断 ②法国有大批建筑师到意大利学习 ③梵蒂冈教廷由于战争原因迁到法国 ④大批意大利建筑师被聘请到法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世纪的梵蒂冈始终是教皇的居住地,教廷直到现在都在罗马的梵蒂冈,故应排除③。故选B。
6.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新文化的中心和“欧洲的学校”,并把新时代的曙光带到欧洲各地,根据意大利的地理位置,首先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国家应是 (A )
A.法国德意志 B.瑞典瑞士 C.英格兰 苏格兰 D.俄国
解析:法国和德意志离意大利最近,越过阿尔卑斯山即可到达,而其他国家则必须经这两个国家的领土或从海上到达。故选人。
7.在欧洲,开明且有权势和地位的家族影响巨大,如美第奇家族直接促进了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文艺复兴扩展时与美第奇家族起相同作用的家族还有( C )
A.罗马教皇 B.美术三杰 C.埃斯泰 D.布鲁涅列斯奇
解析:A、B、D都不是家族,只有C是家族,且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在费拉拉的发展。故选C。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达·芬奇之前,许多著名画家也画过这个题材的画,但都没有成功,其原因就是无法准确反映出这12个门徒,特别是犹大的复杂心理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迭·芬奇天天到各种场合去观察罪犯、流氓、赌徒和各类小偷的行为,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达·芬奇之后,再没有人画这个题材的画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画中间的人物是谁?他们正在做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许多画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达·芬奇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达·芬奇之后为什么再没有人画这个题材的画了?
答案:(1)中间的人物是耶稣基督。耶稣知道自己死期将至,正与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
(2)许多画家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这12个门徒,特别是犹大的复杂心理活动。
达·芬奇天天到各种场合去观察罪犯、流氓、赌徒和小偷的行为,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
达·芬奇精细入微的观察,高超的画技、严谨的工作态度使人们认为无法再超过达·芬奇的绘画。因此也就无人再画这个题材了。
【问题·思考·提示】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如何认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答案:文艺复兴思潮不可阻挡地从佛罗伦萨向北蔓延到伦巴底平原,向东向西扩展到热那亚和威尼斯,向南一直影响到教皇统治的城邦和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等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化中心,在文明曙光的扩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它们的影响下,意大利的皮恩扎、费拉拉、乌尔比诺和米兰等城邦也在15世纪最伟大的文化运动中作出了贡献。
2.意大利的皮恩扎、费拉拉和乌尔比诺以哪些特点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遗产?
答案:皮恩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的城市,其中心地区是庇护二世广场的。广场一侧的哥特式大教堂正面人口是文艺复兴式建筑。广场西侧的皮科洛里宫是以佛罗伦萨卢契富宫为原型建造的。广场北侧的市政机关楼,用皮恩扎特产的红砖建成,是托斯卡纳风格的建筑。城市环境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费拉拉是欧洲最早的近代都市之一,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乌尔比诺城以乌尔比诺大公的宫殿为中心,蔷薇花颜色的砖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地向四周辐射。曾在这里居住的费德里哥把自己小小的领地变成了欧洲文艺复兴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反映的仅仅是宗教故事吗?壁画实际上还展现了什
么有意义的内容?
答案:作品表现的是传统宗教题材内容。参见教材第59图片《最后的晚餐》解读。
4.米兰和威尼斯在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分别是什么?
答案:米兰圣玛利亚教堂圣餐厅北墙上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5.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建筑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在建筑艺术上创造了辉煌之后,法国的文艺复兴建筑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欧洲建筑文化的主流。如建于16世纪的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法国建筑师皮埃尔·莱斯特也曾遵循意大利巨匠的古典风格,建造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府邸建筑。
16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建筑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时期过渡,如都铎王朝时期的花园。l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影响大大加强,英国建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在17世纪达到高潮。1710年建成的伦敦新圣保罗大教堂堪称英国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
【自我测评】
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试举几例,指出它们与传统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案:如米开朗琪罗的石雕《哀悼基督》、壁画《创世纪》;拉斐尔的祭坛画《西斯廷圣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都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它们与传统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表达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人物形象真实完美,现实情景生动丰富。
2.列举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阐述你对它们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威尼斯、罗马、梵蒂冈等古城;绘有《最后的晚餐》的米兰圣玛利亚教堂的圣餐厅;费拉拉、皮恩扎、乌尔比诺等历史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个性强烈的艺术和人文主义精神。它们追求一种理性的调和美,带有轻快明朗的时代感。
【材料阅读与思考】
观察图片资料,试判断图中所画分别表示什么?图画中的信息说明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哪些领域?思考文艺复兴运动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什么表现?
答案:①图中画的分别表示局部花卉研究、子宫胎儿图、带镰刀的攻击装置、人体比例图、生命维护者、垂直起飞的空气动力装置、手动曲柄木翼。②除绘画外,达·芬奇的研究还涉及植物、解剖学、武器制造、医学、天文、机械和水力等。③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表现: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继续和发展哥白尼的思想、伽利略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数学、物理学、解剖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回顾思考与体验升华
【要点扫描】
【知识整合】
1.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1)特点:
①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
②在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反对虚伪造作。
③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有一种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④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的禁锢人性。因而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所谓“公民道德”,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2)作用:
①人文主义贯穿于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使文学、艺术、哲学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者开展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推动了思想和科学事业的发展。
【例题】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解析:题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可知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再年轻几岁”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答案选A。B、C、D与题干不符
答案:A
2.古罗马建筑对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1)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的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它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2)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世俗的“人”意。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建筑。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
(3)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
(4)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在多利亚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等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创造出组合柱式、叠柱式等。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将古希腊惯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出现了“穹拱”屋顶。但在柱廊的使用上,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
【例题】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建筑位于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
B.该建筑和园林是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C.其设计者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奇
D.该建筑和园林的兴建与教皇的支持密不可分
解析:只要判断出该图是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和园林即可。故选B。
答案:B
【走进高考】
高考趋势概述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新课标选修模块高考中还没有考题出现,但因为文艺复兴对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巨大,因此,在以后的高考中很有可能设题考查。在学习中,该部分的重点应放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留给后人的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
考题展示
考例1(2011·揭阳模拟)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老师,他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可能是
A.要求学生努力提高考试分数,否则给予惩罚()
B.重视体格锻炼,提高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C.专心于学业课程,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
D.严厉纪律要求,禁止学生课堂讨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解析:人文主义的核心是注重人、肯定人。据此分析选项中体现此核心的内容。A项中“给予惩罚”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C项中“限制学生涉猎其他书籍”不利益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D项中“禁止讨论”说明不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应选D项。
答案:B
考例2 (2011·海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材料二 拉斐尔抛弃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三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圣彼得大教堂成为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五,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
一难题的?
(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据材料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文艺复兴中文化现象的政治宗教含义,把握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反宗教神学集合材料作答。。
答案:(1)异:伯拉孟特:要把教堂建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纪念碑;拉斐尔:关注教堂的宗教意义。
同:都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2)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
(3)势力:人文主义者;反动教会。
体验高考
考例3(2012·温州模拟)《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有人认为该画作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据你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真实的普通人画像,体现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B.表现了人的美,体现了对人的重视
C.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体现人的感情和愿望
D.画像整体上和以前的圣母像比较接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析:人文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达·芬奇的画像不同于以往的圣母像,他用真实的普通的人来代替过去的“神”,体现了“人”的思想与情感。故本题选D。
答案:D
考例4 (201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材料二 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唱诗班又在哪里?
材料三 拉斐尔抛弃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四 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材料五 圣彼得大教堂终于是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材料二、三、四、五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五,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据材料二、三、四、五,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根据各则材料中的信息回答。根据二人设计的出发点、理念、吸取的内容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回答;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材料四中强调了穹顶技术的解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相关史实和材料一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主要体现是人文主义这一特点回答。
答案:(1)异:伯拉孟特:要把教堂建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纪念碑;拉斐尔:关注教堂的宗教意义。
同:都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体现:希腊柱式;罗马圆顶。
(2)难题:跨度过大又没有立柱支撑。
解决:设计了两块半圆形的壳形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进行加固。
(3)势力:人文主义者;反动教会。
【课堂内外】
【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顶是尖的, 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 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 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 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