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长城那些事儿 ▲1.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b) 选修6
▲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 选修6
▲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作用(d) 选修6
▲4.秦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 选修4
▲5.“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 选修4
▲6.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选修4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必修1
▲8.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及利用的关系(c) 选修6涉及到长城的考点一、“远”眺长城长
一、“远”眺长城长1、根据地图,请判断是哪个时期的长城,并说明理由 它像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当它闭合时,就把两边人的连接在一起,当它拉开时,就把两边的人撕裂开来。万里长城,它是民族冲突的产物,更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图说长城》 (2016、10、33)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
——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 2、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阅读材料,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 “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
“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新唐书·李勣传》)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实录》唐太宗康熙帝4、根据材料,唐清在对待长城问题上的态度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2016、10、33)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②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 5、阅读材料,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4分)6、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所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近”观长城坚长城抗战(1933) 一营营长安德馨战前曾对战士说:“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本人就别想过去,欲过去,只有在我尸首上踏过。” 南门被占领后,安营长带领战士展开巷战,先是手部受伤、后腿部中弹,但他毫不顾忌继续战斗,最后头腹两处中弹,英勇牺牲。
——《百度百科》 宁为战死鬼
不做亡国奴
——宋哲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1、此时的“长城”有何特殊意义?并回答这一“长城”最终铸成的标志。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长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三、“置身”长城中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扇形射孔梅花形射孔飞檐斗拱砖雕石刻被开膛剖肚的古长城2、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该如何保护长城?旅游再现“井喷”“八达岭长城没有一块无字砖”游人拥挤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长城是什么?是一道墙?长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