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金碧辉煌的明清皇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 金碧辉煌的明清皇宫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1 16: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碧辉煌的明清皇宫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2、过程与方法:识读、绘制简单的故宫布局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对比史料解决问题;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宫悠久的历史、杰出的建筑布局艺术,即故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
了解明清故宫的基本布局、主要建筑特点和主要宫殿。
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教学过程: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紫禁城皇宫。在皇权专制时代,紫禁城是帝王统治天下的中心。北京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故宫的建造特点:
一座座宫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侧对称展开,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建筑。
以红黄两色构成紫禁城主体色彩,紫禁城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大典的地方,采用重檐庑殿式大屋顶结构。
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严谨,寸砖片瓦都遵循等级礼制,处处凸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讨论: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形制、色彩装饰有哪些特点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故宫布局严谨,在城市的整体设计上,故宫沿南北方向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并以前朝三大殿为紫禁城的中心。前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以后三宫为主体,多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故宫建筑群博大而壮观,其平面建筑布局和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故宫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色屋身,黄、红两色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标准色彩,更庄重的建筑则衬以汉白玉阶陛,如此统一的色彩装饰,形成整齐严肃的雄伟气魄。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专制统治的威仪,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处处体现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故宫建立的背景:
(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曾建规模宏大的南京紫禁城。
(2)“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迁都北京。
故宫的营建:
(1)明永乐五年开始营建北京紫禁城,主持工程的有蔡信、陆祥、杨青、蒯祥等人。
(2)采集和运输建造宫殿的材料工程浩大繁重。大量汉白玉石料主要产自河北曲阳一带,北京城南的琉璃厂和琉璃渠是烧造琉璃制品的地方,广大的工匠和劳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劳动营造了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1)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保存了大量珍宝、图书典籍和历史档案。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了大量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占全国文物的1/6,并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用以分类珍藏历代珍稀文物。
历史的原因造成海峡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1948年底,南京政府把原故宫博物院大量文物转运台湾省,1965年在台北建成“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筑仿北京故宫形式,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典雅壮丽。台北故宫博物院有65万件典藏文物,也是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共同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祖国传统文化的珍藏是一个整体,故宫文物虽然暂时分处两地,但必然会右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统一和复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