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1 17:1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递和宏村布局及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
难点: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月沼美图,给学生一种清新典雅之意境。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9岁的胡适(徽州绩溪人)在台北寓所窗前,长久沉默之后吟出这两句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也曾说,他的家乡山水灵秀、气候温和、安居乐业,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与之相媲美。

这两位20世纪的伟大学者深深怀念的就是安徽南部的古老徽州。
师:同学们,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想象得出古徽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美丽,幽静……
可以说,故乡的山水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他们的性情,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古老徽州的人文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徽派建筑的集聚地——西递和宏村。
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山区的两座自然村落。黟县始置于秦,位于黄山西南,由于地理位置封闭,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三千六百余幢。西递和宏村以“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和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距黟县县城八公里,因村西曾设古代递送邮件的驿站而得名。这里居民相传其始祖为唐代皇帝李氏后裔,因遭变乱,改为胡姓,北宋时迁居西递。
让我们远眺西递、宏村,从宏观上了解西递、宏村,了解它的选址、村落布局的特点。
幻灯片:西递、宏村图片
设问:西递、宏村都有一个美丽的别称,分别是什么?缘何而得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西递、宏村的初步印象,教师补充图片,总结、深化,加深学生对西递、宏村概貌的印象。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从空中俯瞰西递、宏村。 幻灯片:西递、宏村鸟瞰图
设问:通过俯瞰西递、宏村,你能看出西递、宏村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吗?古代徽州人一 般都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建设村落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西递、宏村正是依山傍水,“山为骨架,水为血脉”。
设计意图:通过西递、宏村鸟瞰图,给学生以生动直 观的印象,便于学生了解西递、宏村选址的特点。 过渡:水是建筑永恒的主题,徽州人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
从古时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到现在的“天下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现在的我们非常有幸,因为徽州非常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民居、牌坊、祠堂等。
由村口的胡文光牌坊照片,镜头拉近,以其为例,近看装饰之美。照片展示胡文光牌坊、敬爱堂、民居等,学生分析回答。
通过对刚才图片的欣赏,谁能说一说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它的色彩、它的形状与其它地区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是粉墙青瓦马头墙。粉墙青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会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效果。马头墙又叫封火墙,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防止一户失火,殃及邻居。为了美观,起垫飞翘,完若昂首晴空的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万马奔腾 ,蔚为壮观。 过渡:皖南古民居不但气势宏伟,结构巧妙,而且细部的雕刻也美不胜收。木雕、石雕、砖雕一起并称徽州“三雕”,“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至今焕发着异彩。
徽州商人建造私家宅院,是为了荫及家室,颐养天年,或奉养双亲。一些资财雄厚的富商大贾,更以建造私宅炫耀财富。徽商出资兴建
祠堂家庙是为了体现宗法制度威严和家族宗族荣耀。出资兴建道路、桥梁和学塾、书院等,既反映了社会传统伦理对富贵者所倡导的善行义举,也反映了他们十分重视对家乡后代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