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16《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大版八年级上册(2017)第四单元16《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2 10: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课时间
一课时
备课人
课时编号
1
课????题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熟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课文构造的优美意境,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大意,个别晦涩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
主旨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感情脉络来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培养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教学用具
ppt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含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
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I
(1)内容:读课文,理思路。
(2)方法:诵读课文,结合要求按学习小组形式交流。
(3)要求:6分钟后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1.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什么?
2.试围绕主线概括各段内容?
(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学生明确:
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乐”,从课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可以看出。
第一段总写乐。第二段写了山水之乐,具体写了山间朝暮四季景色的变化。第三段写了游人之乐与宾客之乐。第四段写了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线索”,“第一段总写乐”有点模模,教师应适时点拨。
三、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II
(1)内容:分析课文,了解本文主旨。
(2)方法: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
(3)要求:6分钟后回答问题。
1.文中写?出了谁的“乐”?他们为何而乐?
2.?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来源:学科网]
学生明确:
1.文中写出了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滁人:山水之乐。?众宾客:山水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2.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特别是“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3.“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4.预见性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对太守乐的正确理解。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III
(1)内容:理解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方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
(3)要求:6分钟后回答问题。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学生明确:
1.??(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周围赏心悦目的环境;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清幽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这些都是为后面借解释亭名引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从而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服务的。????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不同之景,则是为了衬托?“乐亦无穷”,借以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3.预见性问题:第一问应根据学情对学生加以提示,如从“时间”,“方位”考虑。
五、小结:
《醉翁亭记》一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请同学们多多体会。 ?六、课堂检测(另附)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