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九年级( 上册)
《沁园春 雪》
?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和探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读准词的字音,背诵全诗;
2.明确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理解诗意;
3.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教学重点
诵读本诗,明确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梳理,讨论研究。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由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谈起。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 雪》。
向同学们介绍写作背景。(资料略)
?
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做准备。
?
?
?
二、熟读成诵
?
?
教师诉说与本诗的情结,声情并茂的范读。并且指导学生朗读,与学生比赛背诵。
学生自读,齐读,比读等,熟读成诵。
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同学们对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在诵读中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内容和意境。)
三、深入阅读理解诗意和艺术特色
教
学
上
阕
教师提问: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4.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思考明确:
1.词的上阕
?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
3.“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4.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5.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
?
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想象拓展中感受诗歌意境美。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
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
学
下
阕
教师提问: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对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总体评价的代表词于语是?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
3.?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
学生讨论分析:
1.?(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对比突出了今朝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四、比较阅读
将本诗与岑参的“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进行比较阅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方面交流归纳。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特色。
五、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再读体会。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小结
六、作业
1.结合事实,说说你心目中的“今朝风流人物”。
2.填词练笔《沁园春.**》(抗震救灾、母校、盛夏……)
思考完成。
教学的深化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