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2 20:15: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我是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初中语文老师,对教研教改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主动承担并主持教研课题工作,对新课程改革在山区学校的践行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说。感悟、品味、欣赏文学作品,仔细地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可采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获得精神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学习小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比较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也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但山区的学生阅读作品,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浮在表面,不懂得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深入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获得思想上的收获,精神上的启示,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一。
四、教学内容
本文选自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著名小说家莫泊桑。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悬念的设置,构思的巧妙。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我们同学都有叔叔吧?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叔叔?(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的父母和叔叔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他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投影]2·1·c·n·j·y
2、作者简介[投影]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完成以下两点[投影]
①速读课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理解疑难字词[投影]
拮据(jié jú):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kuó 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栈桥(zhàn)?????牡蛎(lì)
②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疏理结构,明确人物。
(1)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投影]
????(1-4)(5-19) (20-47) (48-49)
(2)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是: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投影]
(3)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请同学回答后小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后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4)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投影]
4、研读探究,分析人物。
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要如此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
请找出描写他们的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请4-5名学生朗读20-47的内容)。这些内容抓住人物的什么方面进行描写,揭示人物的怎样的性格特点?[投影]
对菲利普的描写: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而一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21·cn·jy·com
②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
③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菲利普先是不安、惊恐,不愿意也不敢承认事实。写神态“不安”“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表现了内心的恐惧;写动作“向旁边走了几步”“低声”是为了躲开于勒,怕认出自己,又不想让女儿女婿知道;写语言“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是不敢面对眼前的事实,连说话都结结巴巴了。www.21-cn-jy.com
对“母亲”的描写: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www-2-1-cnjy-com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的“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21*cnjy*com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来源:21cnj*y.co*m】
教师总结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他们虚伪、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惟利是图,完全就是金钱至上,从他们对待于勒前后态度的不同对比,就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骨肉亲情可言,也正是从他们身上揭示全文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21cnjy.com
5、合作探究,体会精巧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成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出处:21教育名师】
(2)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版权所有:21教育】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6、体验反思
(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7、课堂练习(视情况完成)
(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21教育网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21*cnjy*com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2-1-c-n-j-y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4)选文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于勒收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②表明“我”此时的复杂感情。
③强调“父亲的弟弟”,表明“我”对父母的困惑、不满。
④强调“我的亲叔叔”,表明“我”对叔叔遭遇的同情。
参考答案:
(1)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亲的“希望”是盼望发了财的弟弟回来,能带给他财富。“我”的父母在对于勒的基本态度上没有什么不同。
(3)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说话”。
(4)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而沮丧的心情。
(5)表明于勒很少得到温暖或进一步表示于勒确实很穷。
(6)A
8、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10、布置作业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她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
七、评价与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选入初中语文课文中为数不多外国名篇,可以讲授的内容很多。然而,针对我们山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教学设计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的分析,掌握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启迪。授课过程重视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讲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说阅读方法。理会作者悬念的设置,精巧的构思,从而理解作品的主题,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修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