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乡愁》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乡愁》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2 20: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愁?????(作者:余光中)
一.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诗歌,体会和理解《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
3.品味语言,理解诗意。
4.诗歌对比阅读与鉴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抓住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和体会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
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来营造氛围。然后引用其歌词来引出课题。
?????游子思乡,故土难忘。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情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21教育网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1. 全班齐读,学生谈朗读注意事项。
???提示: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努力读出感情。
2.?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提示:从朗读的快慢节奏、语调语气、情感把握、抑扬顿挫等方面来点评或谈感受。
3. 听名家朗读,谈对比感受。
???强调:由于诗歌抒写的是哀婉凄切、深沉浓烈的思乡情怀,因此朗读的语调语气要哀婉深沉,语速要舒缓悠长,还要注意轻读音与重读音的配合。21cnjy.com
4.?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伴着音乐,深情朗读《乡愁》。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
1. 思念因分别而生,请同学们用拟写小标题的方式,概括诗歌内容,并陈述理由。
板书:母子之别???????????个人之思
???? ?? 夫妻之别
??????母子死别???????????家国之思
???? ??家国之别???????????(递进)
2.?这首诗与一般的乡愁诗相比,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提示:由个人之思而家国之恋。
材料补充:作者从1950年离开大陆,迁居台湾。到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离开故土整整20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他是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但试想,不是多少年来乡愁难遣,不是多少年来故国故乡故园频频入梦,不是历尽沧桑,人生五味尝遍,那“鸟倦飞而欲还”的落叶归根之愿萦绕难去,怎会有这样的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有作者的诗《邮票》、《招魂的短笛》、《乡愁四韵》、《白玉苦瓜》、《灵河》等为证。2·1·c·n·j·y
3. 请学生们再读《乡愁》,努力读出个人之思、家国之思,读出作者对大陆的一片深情。
(四).优美解读,读出诗境
1. 诗讲究形象性,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提示: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物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21·世纪*教育网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来源:21cnj*y.co*m】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出处:21教育名师】
3. 请学生以诗歌中感受最为深刻的一节为例,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感受诗的意境,进一步体味诗歌情感。【版权所有:21教育】
4.请学生对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作一小结:
提示: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请同学们深情吟诵《乡愁》。
(五).比较阅读,迁移拓展:
???“已恨海峡相阻隔,海峡还被暮云遮。”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其实何止他一人?
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比较鉴赏:
?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富有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www-2-1-cnjy-com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意象的变换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21*cnjy*com
(六).补充阅读,鉴赏分析:
乡色酒??????舒兰
§????????三十年前??????????????????三十年后
§????????我从柳梢头望你??????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
§????????人也圆?????????????????????乡愁也满???????????
(七).拓展训练
§??仿照“乡愁是……”写一段话,用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你对“乡愁”的理解。
例:乡愁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存放时间愈久,味道愈醇厚。乡愁是一封翘盼的家书,期待日子愈久,心里愈焦虑。
乡愁是李白笔下的月亮,乡愁是苏轼杯中的美酒,乡愁是王湾眼中的归雁,乡愁是王维手中的茱萸。
乡愁是母亲倚门遥望的眼神,乡愁是父亲田间劳碌的身影,乡愁是兄弟姐妹的一声问候,乡愁是多年好友的无言祝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八):感悟评价
§?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远,味道越香醇。当游子徘徊在异乡的十字路口,母亲的叮咛会越过千山万水,在游子的耳边回荡;当游子饱经异乡的凄风苦雨,才觉得故乡那低矮的草房是那样的温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血浓于水,那湾浅浅的海峡不会阻隔两岸同胞期盼和平统一的心声,不会隔断两岸华人浓浓的中华情。
(九):作业
§ 背诵默写诗歌
§?积累有关抒写“乡愁”的诗词名句
§?余光中《乡愁》的形式美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教学上我尽量体现其诗意。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
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课堂上,尽量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如在介绍余光中的生活经历时,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作者从1950年离开大陆,迁居台湾。到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离开故土整整20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他是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但试想,不是多少年来乡愁难遣,不是多少年来故国故乡故园频频入梦,不是历尽沧桑,人生五味尝遍,那“鸟倦飞而欲还”的落叶归根之愿萦绕难去,怎会有这样的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有作者的诗《邮票》、《招魂的短笛》、《乡愁四韵》、《白玉苦瓜》、《灵河》等为证。21·cn·jy·com
?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不足:这一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落实,但上完后总感觉少了什么,原来缺少的是一种感染力。主要表现在:2-1-c-n-j-y
1、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确实,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一种痛入心肺的感受。在课堂上我又没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伤的情感基调。21*cnjy*com
2、不必要的紧张使这节课上得很拘谨。情绪紧张使课堂少了些许灵动的东西,缺乏教学的机智,更少了一种教学的激情。总之,这节课有得有失。www.21-cn-jy.com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在总结与反思中,我的“得”会越来越多,我的“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