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2 20: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情感。
3.悟读语言,感悟高贵担当。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
3.悟读语言,学习高贵担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很高兴在美丽的泗水认识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散文《老王》,他的职业是?作者杨绛(1911—2016),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清华学者。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但是在中国颠倒是非的文革时期,他们彼此出现在了对方的生活里,时隔多年,86岁高龄的作者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21·cn·jy·com
2.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读---不幸遇见幸运
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文中的那句话说明了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学生读,单独学生先不提醒,然后提醒语速放慢,然后齐读。)
为更好的理解这种感情,我们先来理解句子中“幸运和不幸运”含义,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课文,从思考老王的不幸和作者的幸运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有个哥哥,却已经死了。
有两个侄儿,却没出息。
有邻居,却没有好朋友。
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却没有一个家。
有一双眼睛,却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还患有夜盲症。
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却因“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只能单干。
有一条命,却是不健康的、不强壮的。
师:小结,这是一个孤独、贫穷、残疾、悲苦、挣扎在社会低层活命的老人。
2.作者自认为自己幸运,她相对于老王来说,她幸运在什么地方?
有丈夫有女儿有家。
有够糊口的钱。
有一个健康的生命。
师:那么,她真的就是幸运的吗?文中有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自己的丈夫生病了,自己却不敢乘三轮车陪丈夫看病,只能挤公交车,那个时代怎么了?21教育网
补充资料: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www.21-cn-jy.com
唯一的女儿钱瑗回家看父母都要先贴上大字报,说和钱钟书、杨绛在思想上彻底划清界限,方可进屋探望。
师:小结,她是清华学者???一代才女,她遭遇了中国最荒唐的年代──文革,在长夜漫漫的日子里,经受了非人的苦痛折磨。自己本不幸,却自己认为比老王幸运,这是多么可贵的自省。
三、品读---情感遇见距离
到现在为止,我们明白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幸运”和“不幸”的含义,让我们带着对“幸运”和“不幸”的含义理解,再来读“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接下来只要我们懂得了“愧怍”,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怀?我们慢慢来。
请两位位同学给大家读课文的5—6和8--16段,第一位:,大家思考。这个地方配音乐。
1.老王帮助杨绛有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件事儿是老王给作者家送冰。
第二件事儿是老王送杨绛的丈夫去医院。
第三件事是老王给杨绛家送鸡蛋和香油。
2.?老王送冰、送病人、送香油和鸡蛋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大家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
.师:第一件事情:“原意”“减半”“代”“大”等词语能看出他质朴和热情。他的质朴也许与生俱来,那他为什么这么热情???同情2·1·c·n·j·y
生:因为“我常坐老王的车”,我经常照顾他生意;因为“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我给他平等和尊重;还因为“我女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那应该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报恩心理。
第二件事情:师:“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他为什么不给我要钱,已经付出劳动了呀???感激
生:也许他认为:送人看病,这样的事人人该做,我不能收钱;杨绛一家于我有恩,帮着送一回医院完全应该,我不能收钱;现在人家落难了,看病需要花钱,我不能收钱。这是老王心中的“道德底线”,多么纯粹的善良。21·世纪*教育网
第三件事情:此时的老王是一种怎样的身体状态???不安
师:很好,你抓住了两个关键词:“直僵僵”、“镶嵌”。“直”表明老王身体没有弧度,不能弯曲。“僵僵”突出了老王身体不仅“直”,而且“硬”的特点。“镶嵌”一词可以看出老王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像个干瘪的东西一样嵌在门框里,也能看出他的瘦弱。
师:“僵尸”和“骷髅”突出老王什么样的特点?
生:在这段文字中,杨绛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病入膏肓的老王,让我们分明看到了老王即将死亡的人生结局。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让我们再来感受老王行将就木、病入膏肓的活命状态。齐读内容:“老王……白骨。”(多媒体展示)
师: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老王都病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和鸡蛋呢?而且非要亲自送来呢?
生: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表示感谢。
师:在当时这些鸡蛋和香油对老王来说,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人之将死,其行也诚。这个不幸的人,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没有血缘关系的杨绛一家;他把最珍贵的礼物最隆重的方式送给他生命中最亲的人。www-2-1-cnjy-com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从同情到感激再到不安,好像仍然突破不了愧怍?我们再来努力一下。2-1-c-n-j-y
四、悟读---善良遇见高贵
师:在老王的心中,杨绛一家人是他生命中亲人,所以才有了以上的故事,在故事中,杨绛帮助老王了什么?
生:发言。
送冰: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送我家先生看病:我一定要给他钱。
送鸡蛋和香油: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杨绛这种“来而不往非礼也”、“君子之交淡如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狭隘的“高贵”,使得她曲解了老王的真情帮助。
请两位同学读课文17—21段,分角色朗读,同学们思考
师:“呀,他什么时候……”其中?“呀”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生:意外、内疚。
师:老王死去后十几天,作者写道:“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愧怍:惭愧。惭愧的具体含义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师:结合我们的以上的分析,你能说说自己理解的“愧怍”吗?
生: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杨绛认为自己对老王“钱”的回报和老王对我“心”的付出相比较,自己做的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而且再也不能弥补缺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种不安纠结了作者几十年,作者在人生暮年不断对良知的反省,是对社会良知的呼唤,同时也彰显了她的高贵。21cnjy.com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王遇见杨绛,是不幸遇见有幸,更是善良遇见高贵。
六、板书
老?王
杨?绛
不幸??衬??可贵
愧怍??显??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