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2课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年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校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第2课时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12 21: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离子反应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一、离子反应
定义:离子之间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实验2—1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二、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 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①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改——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③删——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边删去;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① 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是指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强酸有HCl、H2SO4、HNO3等;强碱有NaOH、KOH、Ba(OH)2、Ca(OH)2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溶性的盐可以这样来记:
都溶硝酸钾钠铵,
盐酸盐除银,
硫酸盐除钡,
碳酸盐只有钾钠铵溶。 ② 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易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都写成化学式。③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应改写成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乳浊液应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律视为沉淀,写化学式,标“↓”。④离子反应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除此外均无离子方程式。
固体 + 固体反应,浓硫酸和固体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⑤ 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HCO3-、HSO3-、HS-、HPO42-、H2PO4-等),不能改写或拆开,如HCO3-不能拆成H+和CO32-。⑥ 要保持原物质的组成比例。⑦ 要符合反应物的质量之比。1、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 判断下列化学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澄清石灰水和CO2反应。3、少量CO2通入石灰乳中。4、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是,2H++ SO42- + Ba2+ + 2OH- = BaSO4↓+ 2H2O。是, Ca2+ + 2OH- + CO2 = CaCO3↓+ H2O。是, Ca(OH)2 + CO2 = CaCO3 + H2O。不是实验2—2无明显现象。写出下列酸和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 + HCl = NaCl +H2O
2、KOH +HCl = KCl + H2O
3、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4、2KOH + H2SO4 =K2SO4 + 2H2O离子方程式:
1、H+ + OH- = H2O
2、H+ + OH- = H2O
3、H+ + OH- = H2O
4、H+ + OH- = H2O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1) Ca2+ + CO32- = CaCO3 ↓
(2) Cu2+ + 2OH- = Cu(OH)2↓
(3) CO2 + 2OH- = CO32- +H2O
(4) BaCO3 + 2H+ = Ba2+ + H2O +CO2↑(1)可以表示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碳酸盐的反应,如CaCl2+ Na2CO3 = CaCO3↓+ 2NaCl
(2)可表示可溶性铜盐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3)可以表示CO2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碳酸盐的反应,CO2 + 2KOH = K2CO3 +H2O
(4)可以表示为碳酸钡和强酸(除硫酸外)的反应,BaCO3 + 2HCl = BaCl2 + H2O +CO2↑出现蓝色沉淀
Cu2+ + 2OH- = Cu(OH)2↓一开始溶液呈红色,随着稀盐酸的滴入,红色逐渐褪去
H++ OH- = 2H2O有气泡生成
CO32- + 2H+ = H2O + CO2↑三、发生的条件: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四、离子共存问题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 生成沉淀:
(2) 生成气体
(3) 生成难电离物
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审题时应注意给出的附加条件。
(1) 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 (蓝色)、Fe2+ (绿色)、Fe3+ (黄色)、MnO4- (紫红色)等都有一定颜色。
(2) 注意挖掘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H+,碱性溶液(或Ph>7)中隐含OH-。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Na+、Ba2+、Cl-、SO42-
K+、SO42-、NO3-、OH-
C. H+、Cl-、CO32-、NO3-
D. H+、NH4+、Fe3+、SO42-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