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待检测的物质
检验方法
碳酸盐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铵盐
与强碱(NaOH等)溶液混合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硫酸盐
先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物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钠元素
焰色反应——黄色
钾元素
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离子
检验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H+
①石蕊或甲
基橙溶液
溶液变红
化学变化
②pH
试纸
试纸变红
化学变化
NH
加浓NaOH溶液,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离子
检验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Mg2+
加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MgCl2+2
NaOH
===Mg(OH)2↓
+2
NaCl
Cu2+
①观察溶液颜色
蓝色
②加NaOH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CuSO4+2NaOH
===Cu(OH)2↓+
Na2SO4
离子
检验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OH-
①石蕊试剂
溶液变蓝
化学变化
②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
化学变化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NH4Cl+AgNO3===
AgCl↓+NH4NO3
SO
盐酸+B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H4)2SO4+BaCl2===
BaSO4↓+2NH4Cl
CO
(可溶
性碳
酸盐)
CaCl2溶
液+盐酸
+澄清石
灰水
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时沉淀溶解,放出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CaCl2===
CaCO3↓+2NaCl
CaCO3+2HCl===
CaCl2+H2O+CO2↑
Ca(OH)2+CO2===
CaCO3↓+H2O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A+B
没有现象发生
②
B+D
有气体放出
③
C+B
有沉淀生成
④
A+D
有沉淀生成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课时跟踪检测(五)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下列实验操作,用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重结晶
解析:选B 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结晶、重结晶用于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的固体混合物。
2.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B.蒸馏时,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C.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采用溶解、冷却结晶法
D.蒸发结晶时,应等水分完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解析:选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解析:选A B、C、D选项中的操作均是符合要求的;A选项错在使用了酒精作萃取剂。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解析:选B 水与植物油互不相溶,故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解析:选C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错误。
6.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
解析:选D 用蒸馏法可以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食盐水浑浊,用过滤法可除去混在食盐水里的固体物质;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硝酸钾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用蒸发结晶浓缩冷却的方法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
7.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选D 利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四氯化碳层在下面,先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放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项不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解析:选A 蒸馏时若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面容易剧烈翻滚,若加入沸石就比较平稳,可防止暴沸,A正确;蒸发时溶液剩少许就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B错误;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萃取操作时,能选用CCl4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酒精与水互溶,不可作萃取剂,D错误。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处明显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2)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3)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出口方向相反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用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
解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杂质碳酸钠易溶于水,因此应加适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钠完全溶解,然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纯净的碳酸钙,选c;(2)主体物质氯化钾和杂质碳酸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但碳酸钾易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留在溶液中的为氯化钾,将该溶液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钾晶体,选e;(3)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O2逸出后只剩下氧化钙,便达到了除杂提纯的目的,选d;(4)二氧化锰和炭粉均不溶于水,但炭粉易燃,因此可选用方法d;(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而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因此,可选用结晶法分离除杂,若要提高硝酸钾的纯度,还可将滤纸上得到的硝酸钾晶体再结晶1~2次,结晶次数越多,纯度越高,选f。
答案:(1)c (2)e (3)d (4)d (5)f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选B 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2.提纯含有少量Mg(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
B.加入过量K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K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解析:选B A、C引入Na+无法除去;C、D引入SO无法除去。
3.欲从溴水中提取溴,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
A.萃取
B.分液
C.萃取和分液
D.萃取、分液和蒸馏
解析:选D 由于溴易挥发,故不可直接蒸馏,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先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进行萃取、分液,然后将萃取后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即可。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B
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l2
CaCO3
水、过滤、蒸发
解析:选A A项中,引入了杂质离子NO,所用试剂不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为有机溶剂,可以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
B.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可用萃取分液法
C.从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提纯NaCl,可先加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即可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可选加适量CaO后,加热蒸馏
解析:选D 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A错误;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加足量BaCl2溶液虽能将SO完全除去,但同时引入了杂质Ba2+,故还应再加入足量Na2CO3、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才能除杂完全,C错误;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适量CaO可尽量降低水的含量,增大物质间的沸点差,提高乙醇的纯度,D正确。
6.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混合物。而在科学实验或工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时需要纯度较高或极高的物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结晶、重结晶
B.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过滤
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的盐酸
D.除去碘水中的水——蒸发结晶
解析:选D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常使用过滤法和结晶法。若有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则使用过滤法;若两种固体都易溶于水,常使用结晶法。从碘水中提取碘,通常使用萃取法。
7.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盐酸
蒸发
B
CO2(CO)
O2
点燃
C
Fe(Zn)
稀硫酸
过滤
D
CO2(SO2)
NaOH溶液
洗气
解析:选A B项错误,实际上不能完成操作,因CO量少,反应的O2量又不易控制;C项错误,主要成分Fe也能与稀硫酸反应而消耗;D项错误,NaOH在吸收SO2的同时也吸收主要成分CO2。
8.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选B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漏斗用于过滤,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所加的试剂BaCl2、Na2CO3、NaOH均稍过量):
称取粗盐
精盐。
(1)②③④步操作中所加入的试剂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加入除杂试剂需过量,前面操作引入的杂质要在后续操作中除去。故Na2CO3应在BaCl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2+。
答案:(1)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2)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乙醇、苯、四氯化碳、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______(填字母)。
A.液溴和四氯化碳
B.乙醇和煤油
C.固体CaCl2和Na2SO4
D.苯和蒸馏水
(2)在乙醇、苯、四氯化碳、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_____,进行分液之后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②四氯化碳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液溴与碘的性质相似,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同理,乙醇和煤油互溶,也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CaCl2和Na2SO4都是固体,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苯和蒸馏水不互溶,故D正确。(2)①碘在苯、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且苯、四氯化碳和碘不反应,苯、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苯和四氯化碳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或苯中,得到的仍是混合物,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②四氯化碳和乙醇互溶,不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条件,故四氯化碳不能萃取碘酒中的碘。
答案:(1)D (2)①苯、四氯化碳 不能 ②不能 乙醇与四氯化碳互溶(共21张PPT)
解析
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七)”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晨背·重点语句
份点1
基础·自主落实
演练·题组冲关
分点奥
生成·系统认知
课堂·巩固练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课标要求]
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
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
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
(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3.结晶
(1)适用范围
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
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
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
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解析:选D 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2.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选B 蒸发皿中所盛液体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A项错误;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可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从而避免了固体飞溅,B正确,C错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必垫石棉网,D错误。
1.萃取
(1)依据: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2)概念: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方法。
(3)萃取剂:萃取时,在液态混合物中加入的溶剂。
(4)实例:CCl4和水互不相溶,而且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Cl4可以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CCl4为萃取剂。
2.分液
(1)概念: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2)萃取和分液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3)实验装置
[特别提醒]
(1)常用萃取剂有苯和CCl4。
(2)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CCl4层,而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上层为苯层,下层为水层。
1.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中,可以用酒精代替CCl4作萃取剂吗?
提示:不可以。尽管碘在水中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但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
2.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充分振荡后,再如何操作?
提示:充分振荡后,应将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记忆口诀]
萃取剂互不溶,溶解程度大不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记分明。
2.萃取、分液的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
目的
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紧贴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飞溅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
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保证分液漏斗内部气压与外界相同,使液体顺利流下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黏附下层液体
3.萃取剂选择的“三原则”
(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
(2)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3)利用分液法,可以分开水和花生油的混合物( )
(4)用汽油萃取碘水中的碘,静止分层后,含碘的汽油层在下层( )
答案:(1)√ (2)√ (3)√ (4)×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
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解析:选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内的液体自然流下;振荡后由于溶液体积要发生变化,需旋开活塞放气。
1.概念: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过程。
2.适用范围:蒸馏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3.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
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4.粗盐(含MgCl2及泥沙)的提纯
(1)提纯流程:粗盐溶解Mg(OH)2↓
滤渣[Mg(OH)2、泥沙]
(2)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NaOH+HCl===NaCl+H2O。
1.(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是什么原因呢?
(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
提示:(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
℃,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应如何放置温度计?
提示: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1.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
(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5)收集馏分。
(6)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2.蒸馏实验的注意事项
(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也不能少于。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入,从上口流出。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1.下列对蒸馏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B.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烧瓶剧烈跳动
C.冷却水的方向应上进下出,这样水流比较畅通,冷却效果更好
D.当蒸馏到烧瓶内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不能直接加热蒸干
解析:选A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是为了准确掌握馏出气体的温度,A项正确;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过热时液体因暴沸而剧烈跳动,B项不正确;冷却水的方向应下进上出,C项不正确;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蒸馏烧瓶中液体蒸干,D项不正确。
2.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盛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自来水中
C.冷水从冷凝器上口入,下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解析:选D 蒸馏烧瓶中不可盛满自来水,A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不正确;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流向应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C不正确。
1.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结晶与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
蒸馏(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CCl4(沸点76.75
℃)和甲苯(沸点110.6
℃)混合物的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CCl4和水的分离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
2.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
可以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1)“杂转纯”: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物,这是提纯物质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则可将混合物加热使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
(2)“杂变沉”:加入一种试剂将要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最后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沉淀。
(3)“化为气”: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如食盐水中混有Na2CO3,则可加盐酸使CO转变为CO2逸出。
(4)“溶剂分”(物理方法):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3.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则
(1)不增:操作中不引入新的杂质,由于所加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必须除去。
(2)不减:尽量不减少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后,应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易分:被分离或被提纯的物质应易与其他物质或杂质分离。
(4)复原:操作要简单易行,所选试剂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并且被分离的每种纯净物都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除杂试剂要选择合适的顺序。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选B 反应后剩余物为KCl、MnO2的混合物,利用KCl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的性质,先溶解再过滤,然后洗涤、干燥即可。
2.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
198
℃
1.11
g·mL-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
290
℃
1.26
g·mL-1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A.萃取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解析:选D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性质的差异。由表中信息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性质差异最大的是沸点,所以应采用蒸馏法。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解析:选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不能接触,以防污染试剂。
2.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玻璃棒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解析:选A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飞溅;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一般用量筒或胶头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或镊子。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乙醇和氯化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选C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氯化钠溶液互溶,但乙醇的沸点比氯化钠溶液的沸点低得多,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可用四氯化碳萃取。
4.工业酒精是含水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
要在实验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2)在你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加热方法的实验步骤中,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并且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做热源,在加热过程中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位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OH)2和CaO都是不溶于酒精的固体,酒精是较易挥发的液体。因此,C最不可取。
(2)根据题中的要求,实验方法是蒸馏。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确保馏分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入冷却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凝管的冷却效率,冷却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蒸馏操作时要根据混合物组分沸点的情况,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温度的测量靠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可以通过控制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1)C
(2)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 使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1.下列实验操作,用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重结晶
解析:选B 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性液态混合物;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结晶、重结晶用于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的固体混合物。
2.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B.蒸馏时,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C.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采用溶解、冷却结晶法
D.蒸发结晶时,应等水分完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解析:选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解析:选A B、C、D选项中的操作均是符合要求的;A选项错在使用了酒精作萃取剂。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解析:选B 水与植物油互不相溶,故可以采取分液的方法分离。
5.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解析:选C 萃取是指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C错误。
6.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萃取、分液法
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
解析:选D 用蒸馏法可以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食盐水浑浊,用过滤法可除去混在食盐水里的固体物质;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硝酸钾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用蒸发结晶浓缩冷却的方法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
7.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选D 利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四氯化碳层在下面,先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旋塞放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水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项不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解析:选A 蒸馏时若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面容易剧烈翻滚,若加入沸石就比较平稳,可防止暴沸,A正确;蒸发时溶液剩少许就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B错误;分液操作时,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萃取操作时,能选用CCl4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酒精与水互溶,不可作萃取剂,D错误。
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处明显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2)由仪器的结构可知,A为蒸馏烧瓶,B为冷凝管。(3)为防止液体暴沸,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冷却水进出口方向相反
(2)蒸馏烧瓶 冷凝管
(3)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杂质不要求回收),把适用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高温或灼烧) e.加适量盐酸、蒸发 f.冷却热的饱和溶液、过滤
(1)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2)氯化钾粉末中混有碳酸钾( )
(3)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4)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炭粉( )
(5)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食盐( )
解析:(1)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杂质碳酸钠易溶于水,因此应加适量水,充分振荡,使碳酸钠完全溶解,然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纯净的碳酸钙,选c;(2)主体物质氯化钾和杂质碳酸钾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但碳酸钾易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留在溶液中的为氯化钾,将该溶液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钾晶体,选e;(3)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O2逸出后只剩下氧化钙,便达到了除杂提纯的目的,选d;(4)二氧化锰和炭粉均不溶于水,但炭粉易燃,因此可选用方法d;(5)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而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因此,可选用结晶法分离除杂,若要提高硝酸钾的纯度,还可将滤纸上得到的硝酸钾晶体再结晶1~2次,结晶次数越多,纯度越高,选f。
答案:(1)c (2)e (3)d (4)d (5)f
1.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选B 漏斗可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蒸馏烧瓶可用于蒸馏或分馏,分离液、液混合物;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
2.提纯含有少量Mg(NO3)2杂质的KNO3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的硝酸
B.加入过量KOH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K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解析:选B A、C引入Na+无法除去;C、D引入SO无法除去。
3.欲从溴水中提取溴,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
A.萃取
B.分液
C.萃取和分液
D.萃取、分液和蒸馏
解析:选D 由于溴易挥发,故不可直接蒸馏,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故先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进行萃取、分液,然后将萃取后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蒸馏即可。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B
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稀硫酸、过滤
D
CaCl2
CaCO3
水、过滤、蒸发
解析:选A A项中,引入了杂质离子NO,所用试剂不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为有机溶剂,可以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
B.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可用萃取分液法
C.从Na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提纯NaCl,可先加足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即可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可选加适量CaO后,加热蒸馏
解析:选D 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A错误;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加足量BaCl2溶液虽能将SO完全除去,但同时引入了杂质Ba2+,故还应再加入足量Na2CO3、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才能除杂完全,C错误;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适量CaO可尽量降低水的含量,增大物质间的沸点差,提高乙醇的纯度,D正确。
6.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绝大多数物质都是混合物。而在科学实验或工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时需要纯度较高或极高的物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下列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结晶、重结晶
B.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过滤
C.除去KCl中的K2CO3——加适量的盐酸
D.除去碘水中的水——蒸发结晶
解析:选D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常使用过滤法和结晶法。若有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则使用过滤法;若两种固体都易溶于水,常使用结晶法。从碘水中提取碘,通常使用萃取法。
7.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盐酸
蒸发
B
CO2(CO)
O2
点燃
C
Fe(Zn)
稀硫酸
过滤
D
CO2(SO2)
NaOH溶液
洗气
解析:选A B项错误,实际上不能完成操作,因CO量少,反应的O2量又不易控制;C项错误,主要成分Fe也能与稀硫酸反应而消耗;D项错误,NaOH在吸收SO2的同时也吸收主要成分CO2。
8.下图是化学中的常用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选B 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漏斗用于过滤,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所加的试剂BaCl2、Na2CO3、NaOH均稍过量):
称取粗盐
精盐。
(1)②③④步操作中所加入的试剂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加入除杂试剂需过量,前面操作引入的杂质要在后续操作中除去。故Na2CO3应在BaCl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2+。
答案:(1)BaCl2、NaOH、Na2CO3或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2)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乙醇、苯、四氯化碳、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______(填字母)。
A.液溴和四氯化碳
B.乙醇和煤油
C.固体CaCl2和Na2SO4
D.苯和蒸馏水
(2)在乙醇、苯、四氯化碳、NaCl、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①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________,进行分液之后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②四氯化碳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碘酒中的碘萃取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液溴与碘的性质相似,易溶于四氯化碳,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同理,乙醇和煤油互溶,也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CaCl2和Na2SO4都是固体,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苯和蒸馏水不互溶,故D正确。(2)①碘在苯、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且苯、四氯化碳和碘不反应,苯、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所以苯和四氯化碳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或苯中,得到的仍是混合物,所以不能得到纯净的碘单质。②四氯化碳和乙醇互溶,不符合萃取剂的选择条件,故四氯化碳不能萃取碘酒中的碘。
答案:(1)D (2)①苯、四氯化碳 不能 ②不能 乙醇与四氯化碳互溶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
[课标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常用单位为“mol·L-1”。
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为cB=,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常用单位“L”。
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c=。
1.概念: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符号:cB
3.单位:mol·L-1。
4.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cB=。
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五点”注意事项
(1)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如给出的条件是溶质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等,应根据有关公式换算为物质的量。
(2)V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一般用“L”,也可用其他单位,但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3)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来说,从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所取体积有关。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0.1
mol·L-1
AlCl3溶液中,c(Al3+)=0.1
mol·L-1,c(Cl-)=0.3
mol·L-1。
(5)带有结晶水的物质作为溶质时,其“物质的量”的计算:用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除以带有结晶水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如a
g胆矾(CuSO4·5H2O)溶于水得到V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CuSO4)==
mol·L-1。
1.1
mol·L-1
NaCl溶液表示( )
A.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
B.5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
C.溶液中含1
mol
NaCl
D.1
L溶液里含NaCl
58.5
g
解析:选D 公式cB=中V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水是1
L,溶液的体积不一定是1
L,A错误;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故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仅知道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不确定,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C错误;n=c·V=1
mol·L-1×1
L=1
mol,m=n·M=1
mol×58.5
g·mol-1=58.5
g,D正确。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是( )
A.含4
g
NaOH的溶液1
L
B.含0.1
g
NaOH的溶液1
L
C.含0.2
mol
H2SO4的溶液0.5
L
D.含98
g的H2SO4倒入1
L水中
解析:选A A中n(NaOH)==0.1
mol,则c(NaOH)===0.1
mol·L-1,同理可计算出B、C的浓度分别为0.002
5
mol·L-1,0.4
mol·L-1,B、C错误;D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错误。
1.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微粒数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1)若已知溶质质量
(2)若已知溶液中某粒子的个数
2.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1)若已知溶液的体积
(2)若已知溶液的密度
[假定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V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
计算过程:
①先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
mol;
②再计算溶液的体积:
V=
=×1×10-3
L·mL-1
=
L;
③最后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mol·L-1。
3.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1)稀释时
溶质质量不变:m1w1=m2w2;
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V(浓)=c(稀)·V(稀)。
(2)混合时
c(混)·V(混)=c1V1+c2V2。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cB====;
w=。
5.溶液中的计量关系
(1)固定组成:在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化学组成中离子个数之比。
(2)电荷守恒: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如①Na2SO4溶液中:
c(Na+)∶c(SO)=2∶1(固定组成),
即c(Na+)=2c(SO)(电荷守恒)。
②Na2SO4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
c(Na+)=2c(SO)+c(Cl-)(电荷守恒)。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将1
L
2
mol·L-1H2SO4溶液加水稀释到2
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将1
L
18.4
mol·L-1的H2SO4溶液加入到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
D.将336
m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3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解析:选B A项、C项溶液的体积不确定;D项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
2.在某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1,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6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15
mol·L-1
解析:选B 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3c(Fe3+)+c(K+)=2c(SO),即3×0.1
mol·L-1+c(K+)=2×0.3
mol·L-1,解得c(K+)=0.3
mol·L-1。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小明体检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10-3
mol·L-1,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A.溶解度(S)
B.物质的量浓度(c)
C.质量分数(w)
D.摩尔质量(M)
解析:选B mol·L-1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故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浓度。
2.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75
mL
2
mol·L-1的FeCl3溶液
解析:选C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3
mol·L-1,A项c(Cl-)=1
mol·L-1,B项c(Cl-)=2
mol·L-1,C项c(Cl-)=3
mol·L-1,D项c(Cl-)=6
mol·L-1。
3.将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
mol·L-1
B.0.05
mol·L-1
C.0.04
mol·L-1
D.0.03
mol·L-1
解析:选B 根据c(浓)·V(浓)=c(稀)·V(稀),得稀释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4.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1。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1)24.4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61
mol,
c(NaOH)==6.1
mol·L-1。
(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219
g·mL-1=121.9
g;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20%。
(3)因为溶液是均匀的,所以这10
mL溶液与原100
mL溶液相比,NaOH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均相同,但NaOH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为原来的。
(4)这10
mL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
mol·L-1,稀释到100
mL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为=0.61
mol·L-1。
答案:(1)6.1
mol·L-1 (2)20%
(3)6.1
mol·L-1 20% 1.219
g·mL-1 2.44
g 0.061
mol (4)0.61
mol·L-1
1.下列说法中,属于描述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A.1
mol·L-1的某溶液
B.2
L溶液
C.2
kg的花生油
D.98%的浓硫酸
解析:选A A项,1
mol·L-1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正确;B项,2
L描述溶液的体积;C项描述的是花生油的质量;D项是硫酸的质量分数。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1
L溶液中K+的浓度是0.4
mol·L-1
B.溶液中含有0.4NA个K+
C.1
L溶液中所含K+、SO总数为0.3NA
D.2
L溶液中SO的浓度是4
mol·L-1
解析:选A 溶液中K+的浓度是0.2
mol·L-1×2=0.4
mol·L-1,A正确;B项中,因为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故溶液中K+的数目不能计算,错误;1
L溶液中所含K+、SO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L-1×1
L×3=0.6
mol,即0.6NA,C错误;2
L溶液中SO的浓度仍是0.2
mol·L-1,D错误。
3.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2
mol·L-1
B.1
mol·L-1
C.0.1
mol·L-1
D.0.05
mol·L-1
解析:选A c(NaOH)===2
mol·L-1,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2
mol·L-1。
4.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制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解析:选D A、B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C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D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5.2
L
1.5
mol·L-1
Na2SO4溶液中,所含溶质Na2SO4的质量为( )
A.213
g
B.284
g
C.400
g
D.426
g
解析:选D n(Na2SO4)=2
L×1.5
mol·L-1=3
mol,m(Na2SO4)=3
mol×142
g·mol-1=426
g。
6.下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mL
0.5
mol·L-1的NaNO3溶液
B.100
mL
0.01
mol·L-1的NaCl溶液
C.1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
D.1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
解析:选A 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体积的多少无关;A中,c(Na+)=0.5
mol·L-1;B中,c(Na+)=0.01
mol·L-1;C中,c(Na+)=0.1
mol·L-1;D中,c(Na+)=0.1×2=0.2
mol·L-1。
7.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L-1,密度为1.24
g·mL-1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
A.35%
B.70%
C.17.5%
D.0.035%
解析:选A w(H2SO4)=
×100%=35%。
8.0.1
L某溶液含有0.1
mol
KCl和0.1
mol
CaCl2,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1
mol·L-1
解析:选A 0.1
L某溶液含有0.1
mol
KCl和0.1
mol
CaCl2,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是0.1
mol+0.1
mol×2=0.3
mol,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3
mol÷0.1
L=3
mol·L-1。
9.1
L
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含Mg2+
2.4
g,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则MgSO4和Al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n(SO)=1
mol·L-1×1
L=1
mol,n(Mg2+)==0.1
mol,n(MgSO4)=n(Mg2+)=0.1
mol,c(MgSO4)===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得2c(Mg2+)+3c(Al3+)=2c(SO),
c(Al3+)=
=
=0.6
mol·L-1。
答案:0.1
mol·L-1 0.6
mol·L-1
10.将190
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从中取出50
mL溶液,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1)n(MgCl2)==2
mol,
c(MgCl2)==2
mol·L-1。
(2)c(Cl-)=2c(MgCl2)=2×2
mol·L-1=4
mol·L-1。
(3)从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液体,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即c(Mg2+)=2
mol·L-1,n(Cl-)=4
mol·L-1×0.05
L=0.2
mol。
答案:(1)2
mol·L-1 (2)4
mol·L-1 (3)2
mol·L-1 0.2
mol
1.对1
mol·L-1的Na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
B.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
C.1
mol
Na2SO4溶于1
L水
D.从1
L该溶液中取出500
mL以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1
解析:选B A项,溶液的体积未明确;B项,142
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正确;C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D项,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1。
2.从2
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为3.55
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
A.25
mL
B.50
mL
C.12.5
mL
D.0.025
mL
解析:选A 因n(Cl-)=2n(CuCl2)==0.1
mol,则n(CuCl2)==0.05
mol,所取溶液的体积V==0.025
L(即25
mL)。
3.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
mol·L-1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
mL
0.5
mol·L-1MgCl2溶液
B.200
mL
0.25
mol·L-1CaCl2溶液
C.50
mL
1
mol·L-1NaCl溶液
D.200
mL
0.25
mol·L-1HCl溶液
解析:选B 100
mL
0.5
mol·L-1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A项,100
mL
0.5
mol·L-1MgCl2溶液中c(Cl-)=2×0.5
mol·L-1=1
mol·L-1,错误;B项,200
mL
0.25
mol·L-1CaCl2溶液中c(Cl-)=2×0.25
mol·L-1=0.5
mol·L-1,正确;C项,5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中c(Cl-)=1
mol·L-1,错误;D项,200
mL
0.25
mol·L-1HCl溶液中c(Cl-)=0.25
mol·L-1,错误。
4.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Cl-四种离子(不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Mg2+)∶c(Cl-)=3∶5∶5。若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则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
mol·L-1
B.3
mol·L-1
C.4
mol·L-1
D.8
mol·L-1
解析:选C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故有c(Na+)+2c(Mg2+)=c(Cl-)+2c(SO),代入数据得:3+2×5=5+2c(SO),c(SO)=4
mol·L-1。
5.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得出a值等于( )
A.2
B.3
C.4
D.5
解析:选C 由于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2
mol·L-1×1
L=0.5
mol·L-1×a
L,解得a=4。
6.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m
g,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选D c(Fe3+)==
mol·L-1,
则c(SO)=c(Fe3+)=
mol·L-1×=
mol·L-1。
7.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选D 根据c===
mol·L-1。
8.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
mL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
A.c=
B.m=
C.d=
D.W%=%
解析:选D 用定义式检验A项:c=,其中n=,V的单位需要调整,即c=,A项正确;用定义式检验B项:m质=wm液,其中m液=V·ρ,得m=dV×W%,B项正确;用公式c=检验C项和D项:即c=,d=,C项正确;W%=,D项不正确。
9.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
mL,溶液的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为________。
解析:计算时要先求出公式中各个量,再代入计算即可。
(1)取100
g溶液 m(溶质)=100w
m(溶剂)=100(1-w),则S=×100
g。
(2)n(溶质)=
mol,V=a×10-3
L
c==
mol·L-1=
mol·L-1。
(3)取1
L溶液,n(NaOH)=
c==25dw
mol·L-1。
(4)取1
L溶液,m(NaOH)=40c
g
m(溶液)=1
000
mL×d
g·mL-1=1
000d
g
w=×100%。
答案:(1)
g (2)
mol·L-1
(3)25dw
mol·L-1 (4)%
10.如图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
g·cm-3HCl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500
mL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4)假设该同学用0.400
mol·L-1的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________
mL盐酸。
解析:(1)c(HCl)==11.9
mol·L-1;
(2)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随所取量的多少而变化;
(3)根据c(浓)×V(浓)=c(稀)×V(稀),则所取浓盐酸的体积V(浓)==16.8
mL;
(4)根据反应NaOH+HCl===NaCl+H2O知n(HCl)=n(NaOH)==0.01
mol,则V(HCl)==0.025
L。
答案:(1)11.9 (2)B、D (3)16.8 (4)25(共40张PPT)
操作
目的
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发生危险
分液时要使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壁紧贴烧杯内壁
防止液体飞溅
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及时关闭活塞
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分液时要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
保证分液漏斗内部气压与外界相同,使液体顺利流下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保证上层液体尽量少地黏附下层液体
解析
返回
分离与提
纯的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
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结晶与
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分离NaCl和
KNO3的混合物
分离与提
纯的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蒸馏
(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CCl4(沸点76.75
℃)和甲苯(沸点110.6
℃)混合物的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CCl4和水的分离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
1.11
g·mL-1
易溶于
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
290
℃
1.26
g·mL-1
能跟水、
酒精以任
意比互溶
解析
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五)”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课时跟踪检测(八)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 )
A.温度
B.浓度
C.刻度线
D.容积
解析:选B 容量瓶上标记着温度、容积、刻度线。
2.实验室配制1
mol·L-1
盐酸250
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
A.250
mL容量瓶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解析:选B 配制250
mL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
mL的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3.使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
mol·L-1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解在1
L水中
B.称取胆矾25
g溶解在1
L水中
C.将25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D.将16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解析:选C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于本身含有结晶水,所以应取样品250
g·mol-1×0.1
mol·L-1×1
L=25
g溶于水,然后将溶液稀释至1
L。
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OH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
A.950
mL,76.0
g
B.500
mL,80.0
g
C.1
000
mL,80.0
g
D.1
000
mL,76.0
g
解析:选C 配制950
mL溶液需选用1
000
mL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1
L×2
mol·L-1×40
g·mol-1=80.0
g。
5.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
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
解析:选D A项,容量瓶的规格应与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相一致,若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和容量瓶容量不相等,应选择容积略大于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的容量瓶。本题应选用250
mL容量瓶,错误;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错误;C项,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将热溶液注入其中会造成误差,错误;D项,在配制过程中,容量瓶是否有水不受影响,正确。
6.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左盘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解析:选D 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7.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选B A项,用天平称量固体试剂,试剂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天平称量应遵循“左物右码”,错误;B项,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C项,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错误。
8.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
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 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选D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须用干燥而洁净的烧杯或表面皿,先称出烧杯或表面皿的质量,然后放入NaOH,再称出它们的总质量,用差减法得出NaOH的质量;步骤③中,应待稀溶液冷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步骤⑤中,定容时,先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9.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选A ①对于天平来说,右盘应放砝码,其质量加上游码读数即为物质的质量,如果位置颠倒,则会使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小于所需质量,最终导致浓度偏低;②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使浓度偏低;③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浓度;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⑤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10.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1)配制1.0
mol·L-1
NaOH溶液的步骤为: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摇动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反复上下颠倒,摇动容量瓶。根据实验步骤即判断出所用仪器还有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该同学将砝码与烧杯放反了,所以称得烧杯的质量为(20
g+10
g)-2.6
g=27.4
g,应称NaOH质量为1.0
mol·L-1×0.25
L×40
g·mol-1=10.0
g。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为查漏。
(4)A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B、C使体积减小,浓度偏高;D多加了水,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答案:(1)②①③⑧⑤⑥⑨⑦④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7.4 10.0 (3)查漏 (4)B、C
1.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都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称好的固体试样需用纸条小心地送入容量瓶中
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选A 容量瓶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B错误;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C错误;摇匀后凹液面应当下降,因刻度线以上内壁粘附有溶液,此时不能再加水,否则会稀释所配制溶液,D错误。
2.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
解析:选C 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配制100
mL
1.0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解析:选D 10.6
g无水碳酸钠应加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不能直接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溶解后的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
4.利用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来配制1.0
mol·L-1CuSO4溶液5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硫酸铜晶体8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硫酸铜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
D.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
解析:选B A项,CuSO4·5H2O物质的量为0.50
mol,其质量为250
g·mol-1×0.50
mol=125
g,称取80.0
g会使溶质质量不足,从而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项,俯视时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的水量,即体积偏小,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项,此做法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项,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5.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A.配制0.1
mol·L-1
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
mol·L-1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解析:选B A项,配制0.1
mol·L-1
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正确;B项,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低,错误;C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砝码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偏大,因此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正确;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正确。
6.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时,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解析:选B A项,应称量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为0.5
mol·L-1×1
L×286
g·mol-1=143
g,偏低。B项,俯视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项,没有洗涤,造成转移溶质偏少,浓度偏低。D项,造成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7.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转移至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D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使用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
(3)根据c==进行判断。a.俯视使V减小,故使c偏高;b.未进行洗涤,使n减小,故使c偏低;c.V增大,故使c偏低;d.m增大,故使c偏高;e.无影响。
答案:(1)ABDCE (2)量筒 胶头滴管 500
mL容量瓶 (3)ad
8.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________。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现有①10
mL、②50
mL、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
(3)将浓H2SO4加入到适量蒸馏水中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________
mL的容量瓶中,转移中应用玻璃棒________。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1)利用液体溶质配制溶液时,不用托盘天平和药匙,应使用量筒,另外不需要烧瓶。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0.5
L×0.2
mol·L-1
解得:V=5.4
mL
因此选用10
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4)误差分析时根据c==,看错误操作会导致公式中哪个值发生变化,再进行判断。
①洗涤量取浓H2SO4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操作错误,量筒中残留的液体不能洗涤,否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变大,使结果偏高。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操作错误,未冷却就转移溶液,导致溶液体积变小,结果偏高。
③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注入蒸馏水中,操作错误。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的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质,操作错误,导致结果偏低。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变大,操作错误,结果偏低。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变小,操作错误,结果偏高。
答案:(1)②⑦⑧ (2)5.4
mL ① (3)500 引流 1~2
cm 胶头滴管 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线相切
(4)①②③④⑥⑦ ①②⑦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
[课标要求]
1.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2.学会Cl-、SO、CO、NH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3.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待检测的物质
检验方法
碳酸盐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铵盐
与强碱(NaOH等)溶液混合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硫酸盐
先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化物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钠元素
焰色反应——黄色
钾元素
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NH的检验
(1)试剂:强碱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
(2)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化学方程式(以NH4Cl为例):
NH4Cl+NaOHNaCl+NH3↑+H2O。
2.Cl-的检验
(1)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3)化学方程式(以KCl为例):
KCl+AgNO3===AgCl↓+KNO3。
3.SO
的检验
(1)试剂:BaCl2溶液、稀盐酸。
(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3)化学方程式[以(NH4)2SO4为例]: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根据检验时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可把离子的检验分为哪些方法?
提示:(1)生成沉淀法。如检验Cl-时,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生成气体法。如检验NH、CO时,使之变成气体,再检验相应气体;(3)特殊颜色法。有些离子在水溶液中本身有颜色,与其他试剂反应也可显示特殊颜色,如OH-使酚酞变红色。
2.检验SO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H+
①石蕊或甲基橙溶液
溶液变红
化学变化
②pH
试纸
试纸变红
化学变化
NH
加浓NaOH溶液,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Cl+NaOHNaCl+H2O+NH3↑
Mg2+
加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
MgCl2+2
NaOH===Mg(OH)2↓+2
NaCl
Cu2+
①观察溶液颜色
蓝色
②加NaOH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OH-
①石蕊试剂
溶液变蓝
化学变化
②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
化学变化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NH4Cl+AgNO3===AgCl↓+NH4NO3
SO
盐酸+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CO(可溶性碳酸盐)
CaCl2溶液+盐酸+澄清石灰水
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时沉淀溶解,放出无色无味气体,此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CaCl2===CaCO3↓+2NaCl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1.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
C.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
解析:选C A中还可能有SO、CO等;B中还可能有CO、Ag+等;D中还可能有HCO。
2.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解析:选B 本题只需按照检验NH的常用方法即可顺利作答。检验铵盐的正确方法是在铵盐中加入强碱,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有NH存在。
1.焰色反应
(1)概念: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不同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2)实例: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为紫色。
(3)应用:检验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2.现代化学分析测试元素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
(1)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Cl、Br等元素。
(2)用红外光谱仪来确定物质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原子团。
(3)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特别提醒]
(1)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既包括单质,又包括化合物中的元素,其焰色反应是相同的。
(2)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但单质在灼烧可能伴随化学反应,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1.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含Na+
B.一定含有Na+,还可能含有K+
C.既含有Na+又含有K+
D.可能含有Na+或K+
解析:选B 焰色反应的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Na+,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因为钠产生的黄光会掩盖钾的紫色光,故要确定是否含有K+,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进行观察,若这时可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一定含有K+。
2.鉴定NaCl的最佳方法是( )
A.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B.焰色反应呈紫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C.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焰色反应呈紫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选A Na+焰色反应呈黄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方法技巧]
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1.物质检验的两种方法
(1)物理方法:常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加以区别,如可根据颜色区分FeCl3溶液和NaCl溶液,可根据溶解性区分Na2CO3和CaCO3。
(2)化学方法:常用酸碱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等方法,如区分盐酸、NaOH溶液和NaCl溶液,可用紫色石蕊溶液。
2.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
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做到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方法简单、试剂用量少,解答物质检验有关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顺序进行描述。具体应做到:
(1)“先取样,后操作”。若是固体样品,则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2)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中检验。
(3)要“先现象,后结论”。例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特别提醒]
检验一种离子时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
如含Cl-的溶液中若有SO,在检验Cl-的存在时,需加过量Ba(NO3)2溶液,除去SO后,然后再取上层清液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是否存在。若不除SO,则Ag2SO4会干扰Cl-的检验。
1.有4瓶常用溶液:①BaCl2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解析:选B 由于④CuSO4溶液呈蓝色,故可最先通过观察得出,用CuSO4溶液作试剂,分别加到其他四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故第二个鉴别出的是①BaCl2溶液,然后再用BaCl2溶液作试剂,可鉴定出③Na2SO4溶液,故其检出顺序为④①③②。
2.现在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四种无色溶液,为了测定四种溶液各是什么,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后,按表进行实验,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A+B
没有现象发生
②
B+D
有气体放出
③
C+B
有沉淀生成
④
A+D
有沉淀生成
根据实验现象按要求回答:写出A、B、C、D溶液中各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
解析:分析四种物质及表中实验现象:B+D→有气体放出,则B和D应分别为HCl、Na2CO3中的一种;A+B→没有现象发生,则A、B为CaCl2和HCl中的一种,故B为HCl,A为CaCl2,D为Na2CO3,C为AgNO3。
答案:CaCl3 HCl AgNO3 Na2CO3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的火焰颜色 ②先把铂丝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测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盐酸把铂丝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微弱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
D.全部正确
解析:选D 实验前必须洗净铂丝,蘸稀盐酸后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观察钾的焰色时必须使用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
2.某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下列中的( )
A.SO
B.CO
C.Cl-
D.NO
解析:选A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含有H+,BaSO4是难溶于酸的沉淀。
3.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的干扰
解析:选C 检验SO时需加入Ba2+,其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所以在检验SO时要加入盐酸以排除Ag+及其他阴离子的干扰。
4.有A、B、C、D四种物质,A、B、D是盐,且B为钠盐,C为酸,把A、B、C分别溶于水,向其中分别滴加D溶液,B、C产生白色沉淀,取C、D反应后的清液,分别滴入两种沉淀中,只有B产生的沉淀消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A溶液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加入C、D反应后的清液不消失。试推断A、B、C、D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A溶液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推得A为AgNO3,C为酸,D为盐,C、D反应后的清液显酸性,此酸性溶液可使B与D产生的沉淀溶解且生成CO2,说明B为Na2CO3,A与D无沉淀,则D中不含Cl-,C、D产生不溶于酸的沉淀,推知该沉淀应为BaSO4,C为H2SO4,D为Ba(NO3)2。
答案:AgNO3 Na2CO3 H2SO4 Ba(NO3)2
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
A.硫酸
B.烧碱溶液
C.稀盐酸
D.蒸馏水
解析:选C 不能用NaOH溶液,因为有Na+;硫酸不易挥发;用稀盐酸洗涤。
2.在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试剂,它们的标签上分别写着蔗糖、淀粉、氯化钠和味精。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下列检验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分别观察它们的外观形状
B.分别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C.分别品尝它们的味道
D.分别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
解析:选C 可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溶解性等直观检验,也可通过加入试剂使之与被检验的物质作用,根据产生的特殊现象来检验。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任何化学试剂都不能品尝其味道。
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原溶液可能有CO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Cl-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选A A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或HCO,正确;
B项,也可能含有Ag+;C项,也可能含有CO等其他阴离子;D项,也可能含有Ca2+、Mg2+等。
4.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3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解析:选B 将稀硫酸分别滴加到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体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时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MgCl2和Na2CO3
B.FeCl3和NaOH
C.Na2SO4和Ba(NO3)2
D.Na2CO3和Ba(OH)2
解析:选A 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排除B,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生成无色气体,排除C组,再加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6.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解析:选D 四种溶液,Cu(NO3)2溶液为蓝色,其他溶液均无色,可通过观察颜色,先将Cu(NO3)2溶液鉴别出来。分别取少量其他三种溶液,加入适量Cu(NO3)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第二步把NaOH溶液鉴别出来。分别再取少量未鉴别的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第三步把MgCl2鉴别出来,最后剩余溶液为K2SO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金属钠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或CO或SO
解析:选D 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A项错误;如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时,加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直接断定一定存在氯离子,B项错误;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钠元素,C项错误。
8.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和硫酸钠四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
D.Ba(OH)2溶液
解析:选D 用OH-检验NH,用Ba2+检验SO,知试剂应为Ba(OH)2溶液,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只有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9.某溶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银、硝酸钡三种物质,为使上述三种物质分别转变为沉淀,现供使用的试剂有:Na2CO3、盐酸、NaOH三种溶液,要求每次只使用一种试剂,过滤出一种沉淀。
(1)所加试剂的顺序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写出与这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若先加入Na2CO3溶液,则三种物质均产生沉淀;
若先加入NaOH溶液,则Mg(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溶液产生沉淀;若先加入盐酸,只有AgNO3溶液产生沉淀,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①盐酸,②NaOH溶液,Na2CO3溶液。
答案:(1)①盐酸 ②NaOH溶液 ③Na2CO3溶液
(2)①AgNO3+HCl===AgCl↓+HNO3
②Mg(NO3)2+2NaOH===2NaNO3+Mg(OH)2↓
③Ba(NO3)2+Na2CO3===2NaNO3+BaCO3↓
10.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判断SO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要在溶液中进行,故首先要将被提纯物质溶解。(2)SO用Ba2+除去,Mg2+用OH-除去,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分别选用Ba(NO3)2、KOH。过量的Ba(NO3)2可用K2CO3除去。Ba(NO3)2必须在加入K2CO3之前加入,而KOH可在加入Ba(NO3)2之前或在加入K2CO3之后或在Ba(NO3)2和K2CO3中间加入。(3)如果SO已除尽,则滤液中不含SO,向滤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没有白色沉淀生成。(4)生成的沉淀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5)使溶液呈中性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杂质Cl-。
答案:(1)加水溶解
(2)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
(3)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已除尽
(4)不需要 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所以最后只过滤一次即可,可减少操作次数
(5)不严密 加入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会引入杂质Cl-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解析:选B 加入稀盐酸,待没有气体产生时,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是BaSO4,原溶液中有SO存在。
2.某物质在煤气火焰上灼烧,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D.该物质可能不含钠元素
解析:选B 焰色反应黄色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不论游离态钠,还是化合态钠,其焰色都是黄色。A、D被排除,由于黄色可以掩盖紫色,所以该物质中可能含有钾元素,C被排除。
3.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氯化钠溶液 乙:稀硫酸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解析:选A 在三种物质中加入试剂甲时,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氨气,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试剂甲为碱类物质;NH4HCO3和NH4Cl在组成上的差别在于阴离子不同,HCO能够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Cl-不能,所以试剂乙为酸类物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A选项。
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解析:选B 若先加入AgNO3溶液,AgNO3溶液能检验三种离子,若先加入Mg(NO3)2溶液,Mg(NO3)2能检验CO、OH-,所以先用Ba(NO3)2检验CO,过滤后用Mg(NO3)2检验OH-,再过滤,最后用AgNO3检验Cl-。
5.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液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 )
A.肯定有Na2SO4,可能有CuSO4
B.一定有NaCl,肯定没有Na2SO4
C.一定有Na2CO3,可能有NaCl
D.可能有CaCl2,一定没有CuSO4
解析:选B 根据①得到无色溶液可知,应不含硫酸铜,根据②③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全为碳酸钡,故应含有碳酸钠,则一定不含氯化钙和硫酸钠,既然是混合物,故一定含有氯化钠,故B项正确。
6.常温下,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区别的是( )
A.CuSO4、Na2SO4、BaSO4
B.(NH4)2SO4、K2SO4、NH4Cl
C.AgNO3、KNO3、Na2CO3
D.Na2CO3、NaHCO3、K2CO3
解析:选D A项,用蒸馏水可将三种物质区别,CuSO4溶液呈蓝色,Na2SO4溶液无色,BaSO4不溶于水;B项,用Ba(OH)2溶液可将三种物质区别,(NH4)2SO4产生沉淀和氨气,K2SO4只产生沉淀,NH4Cl只产生氨气;C项,用稀盐酸可把三种物质区别,AgNO3产生白色沉淀,KNO3无明显现象,Na2CO3产生气体;D项,用一种试剂不能区别。
7.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Na2CO3、AgNO3、盐酸
B.BaCl2、Na2CO3、盐酸、AgNO3
C.Na2CO3、盐酸、AgNO3、BaCl2
D.AgNO3、盐酸、BaCl2、Na2CO3
解析:选A 分析实验方案发现,乙分别与甲、丙、丁反应,其中与甲、丙反应的现象为沉淀,乙与丁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体,故乙为Na2CO3,丁为盐酸,甲为BaCl2,丙为AgNO3,所以A项正确。
8.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离子
B.一定有CO离子
C.不能确定Cl-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离子是否存在
解析:选A ①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AgCl等;②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CO2,溶解的白色沉淀为BaCO3,原溶液中含有CO;不溶解的白色沉淀为BaSO4或AgCl;③取上层清液再加入BaCl2溶液至无沉淀产生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AgCl,①、②中BaCl2、稀盐酸中均含Cl-,因此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也不能确定SO是否存在。
9.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解析:4种溶液中能和其他物质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镁盐,能与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硫酸盐,则X为MgSO4,生成的沉淀是Mg(OH)2和BaSO4,Mg(OH)2能溶于HNO3,而BaSO4不溶于HNO3,从而确定A为NaOH溶液,B为NaNO3溶液,C为Ba(NO3)2溶液,D为HNO3。
答案:NaOH NaNO3 Ba(NO3)2 HNO3 MgSO4
10.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可能分别是C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可能分别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
①若把4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均得澄清溶液,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溶液中有沉淀产生,D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1)根据①②的实验事实推断B、C的化学式为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从混合物中分别提取得到两种固体产物,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这两个操作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四种盐均可溶,则Ag+只能和NO结合为AgNO3,CO只能和Na+结合成Na2CO3,又因CaSO4是微溶物质,所以SO只能和Cu2+结合成CuSO4。因C盐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为CuSO4,因为B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沉淀产生,则B为AgNO3,又因为D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D为Na2CO3。
(2)A与D的反应为CaCl2+Na2CO3===CaCO3↓+2NaCl,产物中的两种物质一种为难溶物,一种为易溶物,可先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CaCO3,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
答案:(1)AgNO3 CuSO4
(2)CaCl2+Na2CO3===CaCO3↓+2NaCl 过滤 蒸发 不相同,在过滤中起引流作用,在蒸发中起搅拌作用(共27张PPT)
解析
返回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变化的量
实际浓度(cB)
将烧杯中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洒出
nB_____
_____
烧杯中溶液倾倒完毕,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nB_____
_____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V_____
_____
减小
偏低
减小
偏低
减小
偏高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变化的量
实际浓度(cB)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V_____
_____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V_____
_____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nB_____
_____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V_____
_____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
无影响
增大
偏低
减小
偏高
减小
偏低
增大
偏低
解析
返回
解析
返回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八)”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晨背·重点语句
份点1
基础·自主落实
①结构:细颈、梨形、平底玻璃容器,带磨口玻璃塞
②标志:
和刻度线
③规格:50mL、100mL
等
00
mL
20℃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探究·思考发现
生成·系统认知
步:/计
称量溶解(或稀转移并
算(或量取)释)并冷却洗涤
定容
仪器:
托盘天平
烧杯
定容积胶头
药匙(或量筒)玻璃棒的容量瓶滴管
演练·应用体验
100mL
3
Nacl
蒸馏水
蒸馏水
6
分点奥
基础·自主落实
液面高于刻度线
俯视刻度线
刻度线
刻度线
液面低于
刻度线
仰视刻度线
图1
图2
演练·题组冲关
课堂·巩固练
蒸馏水
00课时跟踪检测(六)
常见物质的检验
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来洗涤铂丝的试剂是( )
A.硫酸
B.烧碱溶液
C.稀盐酸
D.蒸馏水
解析:选C 不能用NaOH溶液,因为有Na+;硫酸不易挥发;用稀盐酸洗涤。
2.在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试剂,它们的标签上分别写着蔗糖、淀粉、氯化钠和味精。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下列检验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分别观察它们的外观形状
B.分别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C.分别品尝它们的味道
D.分别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
解析:选C 可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溶解性等直观检验,也可通过加入试剂使之与被检验的物质作用,根据产生的特殊现象来检验。为了确保人身安全,任何化学试剂都不能品尝其味道。
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原溶液可能有CO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Cl-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选A A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或HCO,正确;
B项,也可能含有Ag+;C项,也可能含有CO等其他阴离子;D项,也可能含有Ca2+、Mg2+等。
4.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AgNO3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解析:选B 将稀硫酸分别滴加到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有气泡产生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体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时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MgCl2和Na2CO3
B.FeCl3和NaOH
C.Na2SO4和Ba(NO3)2
D.Na2CO3和Ba(OH)2
解析:选A 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排除B,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消失,生成无色气体,排除C组,再加AgNO3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6.有四瓶澄清透明的溶液:①MgCl2溶液;②Cu(NO3)2溶液;③K2SO4溶液;④NaOH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解析:选D 四种溶液,Cu(NO3)2溶液为蓝色,其他溶液均无色,可通过观察颜色,先将Cu(NO3)2溶液鉴别出来。分别取少量其他三种溶液,加入适量Cu(NO3)2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第二步把NaOH溶液鉴别出来。分别再取少量未鉴别的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第三步把MgCl2鉴别出来,最后剩余溶液为K2SO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金属钠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或CO或SO
解析:选D 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A项错误;如果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时,加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直接断定一定存在氯离子,B项错误;焰色反应呈黄色,只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钠元素,C项错误。
8.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和硫酸钠四种无色溶液,这种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NaOH溶液
D.Ba(OH)2溶液
解析:选D 用OH-检验NH,用Ba2+检验SO,知试剂应为Ba(OH)2溶液,有气体和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铵,只有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
9.某溶液中含有硝酸镁、硝酸银、硝酸钡三种物质,为使上述三种物质分别转变为沉淀,现供使用的试剂有:Na2CO3、盐酸、NaOH三种溶液,要求每次只使用一种试剂,过滤出一种沉淀。
(1)所加试剂的顺序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写出与这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若先加入Na2CO3溶液,则三种物质均产生沉淀;
若先加入NaOH溶液,则Mg(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溶液产生沉淀;若先加入盐酸,只有AgNO3溶液产生沉淀,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①盐酸,②NaOH溶液,Na2CO3溶液。
答案:(1)①盐酸 ②NaOH溶液 ③Na2CO3溶液
(2)①AgNO3+HCl===AgCl↓+HNO3
②Mg(NO3)2+2NaOH===2NaNO3+Mg(OH)2↓
③Ba(NO3)2+Na2CO3===2NaNO3+BaCO3↓
10.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判断SO已除尽,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要在溶液中进行,故首先要将被提纯物质溶解。(2)SO用Ba2+除去,Mg2+用OH-除去,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分别选用Ba(NO3)2、KOH。过量的Ba(NO3)2可用K2CO3除去。Ba(NO3)2必须在加入K2CO3之前加入,而KOH可在加入Ba(NO3)2之前或在加入K2CO3之后或在Ba(NO3)2和K2CO3中间加入。(3)如果SO已除尽,则滤液中不含SO,向滤液中加入可溶性钡盐,没有白色沉淀生成。(4)生成的沉淀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5)使溶液呈中性不能用盐酸,而应该用硝酸,否则会引入杂质Cl-。
答案:(1)加水溶解
(2)Ba(NO3)2、K2CO3、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
(3)取少许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已除尽
(4)不需要 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所以最后只过滤一次即可,可减少操作次数
(5)不严密 加入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会引入杂质Cl-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解析:选B 加入稀盐酸,待没有气体产生时,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是BaSO4,原溶液中有SO存在。
2.某物质在煤气火焰上灼烧,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D.该物质可能不含钠元素
解析:选B 焰色反应黄色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不论游离态钠,还是化合态钠,其焰色都是黄色。A、D被排除,由于黄色可以掩盖紫色,所以该物质中可能含有钾元素,C被排除。
3.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氯化钠溶液 乙:稀硫酸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解析:选A 在三种物质中加入试剂甲时,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氨气,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所以试剂甲为碱类物质;NH4HCO3和NH4Cl在组成上的差别在于阴离子不同,HCO能够和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而Cl-不能,所以试剂乙为酸类物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A选项。
4.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OH-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解析:选B 若先加入AgNO3溶液,AgNO3溶液能检验三种离子,若先加入Mg(NO3)2溶液,Mg(NO3)2能检验CO、OH-,所以先用Ba(NO3)2检验CO,过滤后用Mg(NO3)2检验OH-,再过滤,最后用AgNO3检验Cl-。
5.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液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 )
A.肯定有Na2SO4,可能有CuSO4
B.一定有NaCl,肯定没有Na2SO4
C.一定有Na2CO3,可能有NaCl
D.可能有CaCl2,一定没有CuSO4
解析:选B 根据①得到无色溶液可知,应不含硫酸铜,根据②③可知生成的白色沉淀全为碳酸钡,故应含有碳酸钠,则一定不含氯化钙和硫酸钠,既然是混合物,故一定含有氯化钠,故B项正确。
6.常温下,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区别的是( )
A.CuSO4、Na2SO4、BaSO4
B.(NH4)2SO4、K2SO4、NH4Cl
C.AgNO3、KNO3、Na2CO3
D.Na2CO3、NaHCO3、K2CO3
解析:选D A项,用蒸馏水可将三种物质区别,CuSO4溶液呈蓝色,Na2SO4溶液无色,BaSO4不溶于水;B项,用Ba(OH)2溶液可将三种物质区别,(NH4)2SO4产生沉淀和氨气,K2SO4只产生沉淀,NH4Cl只产生氨气;C项,用稀盐酸可把三种物质区别,AgNO3产生白色沉淀,KNO3无明显现象,Na2CO3产生气体;D项,用一种试剂不能区别。
7.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Na2CO3、AgNO3、盐酸
B.BaCl2、Na2CO3、盐酸、AgNO3
C.Na2CO3、盐酸、AgNO3、BaCl2
D.AgNO3、盐酸、BaCl2、Na2CO3
解析:选A 分析实验方案发现,乙分别与甲、丙、丁反应,其中与甲、丙反应的现象为沉淀,乙与丁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体,故乙为Na2CO3,丁为盐酸,甲为BaCl2,丙为AgNO3,所以A项正确。
8.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离子
B.一定有CO离子
C.不能确定Cl-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离子是否存在
解析:选A ①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BaCO3、AgCl等;②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为CO2,溶解的白色沉淀为BaCO3,原溶液中含有CO;不溶解的白色沉淀为BaSO4或AgCl;③取上层清液再加入BaCl2溶液至无沉淀产生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AgCl,①、②中BaCl2、稀盐酸中均含Cl-,因此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也不能确定SO是否存在。
9.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
解析:4种溶液中能和其他物质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镁盐,能与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硫酸盐,则X为MgSO4,生成的沉淀是Mg(OH)2和BaSO4,Mg(OH)2能溶于HNO3,而BaSO4不溶于HNO3,从而确定A为NaOH溶液,B为NaNO3溶液,C为Ba(NO3)2溶液,D为HNO3。
答案:NaOH NaNO3 Ba(NO3)2 HNO3 MgSO4
10.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可能分别是C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可能分别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
①若把4种盐分别溶解于盛有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均得澄清溶液,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溶液中有沉淀产生,D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1)根据①②的实验事实推断B、C的化学式为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从混合物中分别提取得到两种固体产物,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这两个操作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四种盐均可溶,则Ag+只能和NO结合为AgNO3,CO只能和Na+结合成Na2CO3,又因CaSO4是微溶物质,所以SO只能和Cu2+结合成CuSO4。因C盐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为CuSO4,因为B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沉淀产生,则B为AgNO3,又因为D溶液和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D为Na2CO3。
(2)A与D的反应为CaCl2+Na2CO3===CaCO3↓+2NaCl,产物中的两种物质一种为难溶物,一种为易溶物,可先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CaCO3,再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
答案:(1)AgNO3 CuSO4
(2)CaCl2+Na2CO3===CaCO3↓+2NaCl 过滤 蒸发 不相同,在过滤中起引流作用,在蒸发中起搅拌作用第四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
[课标要求]
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及操作。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
溶解、转移、定容。
1.容量瓶
2.配制步骤(以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为例)
(1)计算:根据n=c·V知,n(Na2CO3)=0.01_mol,m(Na2CO3)=1.06_g。
(2)称量
用天平准确称量Na2CO3固体1.1
g。
(3)溶解
将碳酸钠固体转移至100
mL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4)转移
②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
①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
②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③将容量瓶塞盖好,用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提示:因为移液后的烧杯内和玻璃棒上沾有少量的溶质,必须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前为什么要恢复至室温?
提示:容量瓶上标有的容积是指室温下的体积,若溶液的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而造成实验误差。
3.定容时,若不慎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提示:重新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容量瓶的查漏方法
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①关键词:
注水→盖塞→倒立→观察→正立→旋180°→倒立→观察。
②准确描述:
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量水,盖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是否漏水。如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塞子旋转180°后塞紧,再检查是否漏水。如不漏水,该容量瓶才能使用。
(2)选择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原则
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略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如:需用480
mL某溶液应选择500
mL容量瓶来配制溶液。
(3)容量瓶使用的“五不能”
①不能用容量瓶溶解固体;②不能用容量瓶稀释浓溶液;③不能把容量瓶加热;④不能把容量瓶当做反应容器;⑤不能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
2.溶液的配制步骤及仪器
1.将下列配制溶液的过程排序:____________。
答案:④①⑦⑤⑥③②
2.实验室要配制2
mol·L-1稀硫酸250
mL。
(1)需要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____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选项的标号)。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烧瓶 E.玻璃棒
F.胶头滴管 G.试管 H.250
mL容量瓶
(3)下列实验操作中,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
A.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250
mL容量瓶中
B.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C.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烧杯中,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D.向烧杯中加入约100
mL蒸馏水
E.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
F.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G.盖上瓶塞,并反复倒转摇匀
H.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瓶颈刻度处
解析:(1)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得
=2
mol·L-1×250×10-3
L,V(H2SO4)≈27.2
mL。
(2)稀释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
(3)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操作顺序,全面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1)27.2 (2)B、C、E、F、H
(3)D、C、A、E、B、F、H、G
1.操作不当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以配制1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
可能引起误差的操作
变化的量
实际浓度(cB)
将烧杯中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洒出
nB减小
偏低
烧杯中溶液倾倒完毕,忘记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nB减小
偏低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V减小
偏高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V增大
偏低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V减小
偏高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nB减小
偏低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V增大
偏低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
无影响
2.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刻度线低于液面,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2)俯视刻度线(图2)。与仰视刻度线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使得加水量偏少,浓度偏大。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溶液,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低的是( )
A.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B.未洗烧杯及玻璃棒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D.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解析:选B A项未冷却即转移,最后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项,未洗涤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项,俯视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大,D项没有影响。
2.某学生要配制500
mL
0.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但实际配制出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9
mol·L-1,原因可能是( )
①称量时砝码生锈
②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③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④胶头滴管加水后定容时仰视刻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①称量时砝码生锈,使称得的NaCl的质量偏大,即配制的溶液的cB偏大;②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制溶液的cB无影响;③溶解用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会使溶质减少,从而导致所配制溶液的cB偏小;④定容时仰视刻度,则V偏大,导致cB偏小。
[方法技巧]
误差分析的方法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很多因素会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分析误差时,要根据cB=,围绕实验操作对n或V的影响来分析。
(1)凡是使nB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
(2)凡是使nB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
(3)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
(4)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用NaCl固体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100
mL容量瓶
B.试管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解析:选B 配制1.00
mol·L-1
氯化钠溶液
100
mL,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不会使用到试管。
2.实验室中需要配制1
mol·L-1的NaCl溶液97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是( )
A.950
mL容量瓶
B.500
mL容量瓶
C.1
000
mL容量瓶
D.任意规格的容量瓶
解析:选C 配制溶液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一般容量瓶的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通常选择大于等于溶液体积的容量瓶,即题给实验中选择1
000
mL的容量瓶。
3.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选C 第①步应把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即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有3处错误。
4.要配制500
mL
0.2
mol·L-1的Fe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①在天平上称取a
g绿矾(FeSO4·7H2O),将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将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液都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1)a
g绿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g。
(2)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配制时遗漏步骤④,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______;若操作步骤②时有溶液溅在容量瓶外,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1)绿矾质量为0.2
mol·L-1×0.5
L×278
g·mol-1=27.8
g。(2)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洗涤→定容→摇匀。(3)若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损失,浓度偏低。(4)若水超过了刻度线,已无法补救,只能重新配制。同样溶液外溅的处理方法也是必须重新配制。
答案:(1)27.8 (2)①→②→④→③→⑤ (3)偏低 (4)重新配制 重新配制
1.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 )
A.温度
B.浓度
C.刻度线
D.容积
解析:选B 容量瓶上标记着温度、容积、刻度线。
2.实验室配制1
mol·L-1
盐酸250
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
A.250
mL容量瓶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解析:选B 配制250
mL的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
mL的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3.使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
mol·L-1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
A.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16
g溶解在1
L水中
B.称取胆矾25
g溶解在1
L水中
C.将25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D.将16
g胆矾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1
L
解析:选C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由于本身含有结晶水,所以应取样品250
g·mol-1×0.1
mol·L-1×1
L=25
g溶于水,然后将溶液稀释至1
L。
4.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1的NaOH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OH的质量分别是( )
A.950
mL,76.0
g
B.500
mL,80.0
g
C.1
000
mL,80.0
g
D.1
000
mL,76.0
g
解析:选C 配制950
mL溶液需选用1
000
mL的容量瓶,所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1
L×2
mol·L-1×40
g·mol-1=80.0
g。
5.精确配制25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仪器时,使用500
mL容量瓶
B.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中
解析:选D A项,容量瓶的规格应与所配制溶液的体积相一致,若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和容量瓶容量不相等,应选择容积略大于要求配制的溶液体积的容量瓶。本题应选用250
mL容量瓶,错误;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错误;C项,氢氧化钠在溶解过程中放热,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将热溶液注入其中会造成误差,错误;D项,在配制过程中,容量瓶是否有水不受影响,正确。
6.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称量4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时,砝码错放左盘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解析:选D A项俯视刻度线,将会使量得盐酸的体积小于计算值,导致浓度偏低;B项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将会导致加水量增多,使溶液浓度偏小;C项由于所称NaOH固体的质量为整数,不需移动游码,故称得固体NaOH的质量是准确的,不会影响到配制溶液的浓度;D项因热胀冷缩之故,会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在冷却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7.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解析:选B A项,用天平称量固体试剂,试剂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天平称量应遵循“左物右码”,错误;B项,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正确;C项,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洒落,错误;D项,胶头滴管不能深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错误。
8.为了配制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其中有下列几个操作:
①NaOH用纸盛载进行称量 ②选刚用蒸馏水洗净的1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 ③NaOH在烧杯里刚好完全溶解,立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两次,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 ⑤使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容量瓶,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
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选D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等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时,须用干燥而洁净的烧杯或表面皿,先称出烧杯或表面皿的质量,然后放入NaOH,再称出它们的总质量,用差减法得出NaOH的质量;步骤③中,应待稀溶液冷却后,再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步骤⑤中,定容时,先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9.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选A ①对于天平来说,右盘应放砝码,其质量加上游码读数即为物质的质量,如果位置颠倒,则会使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小于所需质量,最终导致浓度偏低;②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使浓度偏低;③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浓度;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加水偏少,浓度偏高;⑤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
10.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1的NaOH溶液240
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⑨摇动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g
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倒转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1)配制1.0
mol·L-1
NaOH溶液的步骤为: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摇动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反复上下颠倒,摇动容量瓶。根据实验步骤即判断出所用仪器还有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该同学将砝码与烧杯放反了,所以称得烧杯的质量为(20
g+10
g)-2.6
g=27.4
g,应称NaOH质量为1.0
mol·L-1×0.25
L×40
g·mol-1=10.0
g。
(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为查漏。
(4)A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B、C使体积减小,浓度偏高;D多加了水,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答案:(1)②①③⑧⑤⑥⑨⑦④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7.4 10.0 (3)查漏 (4)B、C
1.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都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称好的固体试样需用纸条小心地送入容量瓶中
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选A 容量瓶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B错误;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C错误;摇匀后凹液面应当下降,因刻度线以上内壁粘附有溶液,此时不能再加水,否则会稀释所配制溶液,D错误。
2.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
解析:选C 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配制100
mL
1.0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解析:选D 10.6
g无水碳酸钠应加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不能直接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溶解后的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转移到容量瓶中。
4.利用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来配制1.0
mol·L-1CuSO4溶液5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硫酸铜晶体8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硫酸铜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洗涤
D.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
解析:选B A项,CuSO4·5H2O物质的量为0.50
mol,其质量为250
g·mol-1×0.50
mol=125
g,称取80.0
g会使溶质质量不足,从而引起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项,俯视时实际加水量少于应加的水量,即体积偏小,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项,此做法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项,称量时所使用的砝码有残缺,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5.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
A.配制0.1
mol·L-1
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0.5
mol·L-1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解析:选B A项,配制0.1
mol·L-1
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正确;B项,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根据热胀冷缩可知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因此物质的量浓度偏低,错误;C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砝码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偏大,因此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正确;D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正确。
6.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
mol·L-1的碳酸钠溶液1
000
mL,假如其他操作均是准确无误的,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100
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时,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解析:选B A项,应称量Na2CO3·10H2O晶体的质量为0.5
mol·L-1×1
L×286
g·mol-1=143
g,偏低。B项,俯视刻度线,体积偏小,浓度偏高。C项,没有洗涤,造成转移溶质偏少,浓度偏低。D项,造成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7.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转移至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D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砝码上沾有杂质
e.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使用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
(3)根据c==进行判断。a.俯视使V减小,故使c偏高;b.未进行洗涤,使n减小,故使c偏低;c.V增大,故使c偏低;d.m增大,故使c偏高;e.无影响。
答案:(1)ABDCE (2)量筒 胶头滴管 500
mL容量瓶 (3)ad
8.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容量瓶、⑦托盘天平、⑧药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填代号)________。
(2)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现有①10
mL、②50
mL、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________。
(3)将浓H2SO4加入到适量蒸馏水中稀释后,冷却片刻,随后全部转移到________
mL的容量瓶中,转移中应用玻璃棒________。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_,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________(填代号)。
①洗涤量取浓H2SO4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1)利用液体溶质配制溶液时,不用托盘天平和药匙,应使用量筒,另外不需要烧瓶。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0.5
L×0.2
mol·L-1
解得:V=5.4
mL
因此选用10
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4)误差分析时根据c==,看错误操作会导致公式中哪个值发生变化,再进行判断。
①洗涤量取浓H2SO4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操作错误,量筒中残留的液体不能洗涤,否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变大,使结果偏高。
②稀释后的H2SO4溶液未等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操作错误,未冷却就转移溶液,导致溶液体积变小,结果偏高。
③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注入蒸馏水中,操作错误。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的溶液中含有部分溶质,操作错误,导致结果偏低。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变大,操作错误,结果偏低。
⑦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变小,操作错误,结果偏高。
答案:(1)②⑦⑧ (2)5.4
mL ① (3)500 引流 1~2
cm 胶头滴管 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线相切
(4)①②③④⑥⑦ ①②⑦课时跟踪检测(七)
物质的量浓度
1.下列说法中,属于描述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是( )
A.1
mol·L-1的某溶液
B.2
L溶液
C.2
kg的花生油
D.98%的浓硫酸
解析:选A A项,1
mol·L-1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正确;B项,2
L描述溶液的体积;C项描述的是花生油的质量;D项是硫酸的质量分数。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A.1
L溶液中K+的浓度是0.4
mol·L-1
B.溶液中含有0.4NA个K+
C.1
L溶液中所含K+、SO总数为0.3NA
D.2
L溶液中SO的浓度是4
mol·L-1
解析:选A 溶液中K+的浓度是0.2
mol·L-1×2=0.4
mol·L-1,A正确;B项中,因为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故溶液中K+的数目不能计算,错误;1
L溶液中所含K+、SO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L-1×1
L×3=0.6
mol,即0.6NA,C错误;2
L溶液中SO的浓度仍是0.2
mol·L-1,D错误。
3.将4
g
NaOH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2
mol·L-1
B.1
mol·L-1
C.0.1
mol·L-1
D.0.05
mol·L-1
解析:选A c(NaOH)===2
mol·L-1,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仍然是2
mol·L-1。
4.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制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解析:选D A、B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C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D项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5.2
L
1.5
mol·L-1
Na2SO4溶液中,所含溶质Na2SO4的质量为( )
A.213
g
B.284
g
C.400
g
D.426
g
解析:选D n(Na2SO4)=2
L×1.5
mol·L-1=3
mol,m(Na2SO4)=3
mol×142
g·mol-1=426
g。
6.下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mL
0.5
mol·L-1的NaNO3溶液
B.100
mL
0.01
mol·L-1的NaCl溶液
C.1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
D.1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
解析:选A 溶液的浓度与溶液体积的多少无关;A中,c(Na+)=0.5
mol·L-1;B中,c(Na+)=0.01
mol·L-1;C中,c(Na+)=0.1
mol·L-1;D中,c(Na+)=0.1×2=0.2
mol·L-1。
7.5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4
mol·L-1,密度为1.24
g·mL-1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
A.35%
B.70%
C.17.5%
D.0.035%
解析:选A w(H2SO4)=
×100%=35%。
8.0.1
L某溶液含有0.1
mol
KCl和0.1
mol
CaCl2,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1
mol·L-1
解析:选A 0.1
L某溶液含有0.1
mol
KCl和0.1
mol
CaCl2,此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是0.1
mol+0.1
mol×2=0.3
mol,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3
mol÷0.1
L=3
mol·L-1。
9.1
L
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含Mg2+
2.4
g,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则MgSO4和Al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n(SO)=1
mol·L-1×1
L=1
mol,n(Mg2+)==0.1
mol,n(MgSO4)=n(Mg2+)=0.1
mol,c(MgSO4)===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得2c(Mg2+)+3c(Al3+)=2c(SO),
c(Al3+)=
=
=0.6
mol·L-1。
答案:0.1
mol·L-1 0.6
mol·L-1
10.将190
g
MgCl2溶于水配制成1
L溶液。
(1)该溶液中Mg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从中取出50
mL溶液,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1)n(MgCl2)==2
mol,
c(MgCl2)==2
mol·L-1。
(2)c(Cl-)=2c(MgCl2)=2×2
mol·L-1=4
mol·L-1。
(3)从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液体,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即c(Mg2+)=2
mol·L-1,n(Cl-)=4
mol·L-1×0.05
L=0.2
mol。
答案:(1)2
mol·L-1 (2)4
mol·L-1 (3)2
mol·L-1 0.2
mol
1.对1
mol·L-1的Na2SO4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
B.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
C.1
mol
Na2SO4溶于1
L水
D.从1
L该溶液中取出500
mL以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1
解析:选B A项,溶液的体积未明确;B项,142
g
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
mol,正确;C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D项,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1。
2.从2
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为3.55
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
A.25
mL
B.50
mL
C.12.5
mL
D.0.025
mL
解析:选A 因n(Cl-)=2n(CuCl2)==0.1
mol,则n(CuCl2)==0.05
mol,所取溶液的体积V==0.025
L(即25
mL)。
3.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5
mol·L-1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
mL
0.5
mol·L-1MgCl2溶液
B.200
mL
0.25
mol·L-1CaCl2溶液
C.50
mL
1
mol·L-1NaCl溶液
D.200
mL
0.25
mol·L-1HCl溶液
解析:选B 100
mL
0.5
mol·L-1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A项,100
mL
0.5
mol·L-1MgCl2溶液中c(Cl-)=2×0.5
mol·L-1=1
mol·L-1,错误;B项,200
mL
0.25
mol·L-1CaCl2溶液中c(Cl-)=2×0.25
mol·L-1=0.5
mol·L-1,正确;C项,5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中c(Cl-)=1
mol·L-1,错误;D项,200
mL
0.25
mol·L-1HCl溶液中c(Cl-)=0.25
mol·L-1,错误。
4.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Cl-四种离子(不考虑水电离出的H+和OH-),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Na+)∶c(Mg2+)∶c(Cl-)=3∶5∶5。若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则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
mol·L-1
B.3
mol·L-1
C.4
mol·L-1
D.8
mol·L-1
解析:选C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故有c(Na+)+2c(Mg2+)=c(Cl-)+2c(SO),代入数据得:3+2×5=5+2c(SO),c(SO)=4
mol·L-1。
5.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得出a值等于( )
A.2
B.3
C.4
D.5
解析:选C 由于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2
mol·L-1×1
L=0.5
mol·L-1×a
L,解得a=4。
6.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m
g,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选D c(Fe3+)==
mol·L-1,
则c(SO)=c(Fe3+)=
mol·L-1×=
mol·L-1。
7.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选D 根据c===
mol·L-1。
8.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
mL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
A.c=
B.m=
C.d=
D.W%=%
解析:选D 用定义式检验A项:c=,其中n=,V的单位需要调整,即c=,A项正确;用定义式检验B项:m质=wm液,其中m液=V·ρ,得m=dV×W%,B项正确;用公式c=检验C项和D项:即c=,d=,C项正确;W%=,D项不正确。
9.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
mL,溶液的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为________。
解析:计算时要先求出公式中各个量,再代入计算即可。
(1)取100
g溶液 m(溶质)=100w
m(溶剂)=100(1-w),则S=×100
g。
(2)n(溶质)=
mol,V=a×10-3
L
c==
mol·L-1=
mol·L-1。
(3)取1
L溶液,n(NaOH)=
c==25dw
mol·L-1。
(4)取1
L溶液,m(NaOH)=40c
g
m(溶液)=1
000
mL×d
g·mL-1=1
000d
g
w=×100%。
答案:(1)
g (2)
mol·L-1
(3)25dw
mol·L-1 (4)%
10.如图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分子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
g·cm-3HCl的质量分数:36.5%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500
mL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4)假设该同学用0.400
mol·L-1的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________
mL盐酸。
解析:(1)c(HCl)==11.9
mol·L-1;
(2)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随所取量的多少而变化;
(3)根据c(浓)×V(浓)=c(稀)×V(稀),则所取浓盐酸的体积V(浓)==16.8
mL;
(4)根据反应NaOH+HCl===NaCl+H2O知n(HCl)=n(NaOH)==0.01
mol,则V(HCl)==0.025
L。
答案:(1)11.9 (2)B、D (3)16.8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