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说课(课件教案素材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化学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说课(课件教案素材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13 15:04:30

文档简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3.教学重、难点:
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配制过程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4.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介绍不同红糖水的颜色不一样的原因是配置过程溶质不同所造成的。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
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
在实验配制溶液需要哪些仪器
思考,回答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认识实验仪器
提问:
用固体配制溶液的原理是什么?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理解掌握溶液配制的原理。
提问:
配制溶液的步骤有哪些?
分组交流,得出结论
明确实验目的,清楚实验步骤。
讲解:配制溶液的原理
m=n*M=CVM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认真听课,检查是否与讨论结果相符。
进一步熟悉掌握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和步骤。
提出今天的实验任务:
配制100ml 0.5mol/L的NaCl溶液 教师巡视,查看操作是否正确,有无安全隐患。
学生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提问: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边操作,一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注意的问题并作演示:转移、洗涤、定容
认真听课,看教师演示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师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
实验完毕,学生整理器材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提问:
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学生根据自己操作回答
培养学生回忆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怎么去分析这些误差
认真记录,分组讨论
进一步提升分析能力
提问:
如果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给出结论
提升学生的画图及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原理:m=n×M=cvM
2.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药匙、托盘天平。
3.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洗涤→转移→定容→摇匀→装瓶
4.误差分析
四、教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学生掌握不是很扎实,要是讲、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讲解效果可能更好。
课件28张PPT。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容量瓶的使用,学会对过程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亲手操作,达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培养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度的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标签
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一、实验仪器: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试剂瓶、纸片 容量瓶的使用1. 构造:细颈、梨形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20℃、25 ℃)和容积(100mL 、 250mL、500mL)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4.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二、实验步骤计算需要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2. 称量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调零
(2)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4)用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5)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思考:NaOH能否直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为什么?应如何
操作?3. 溶解注意事项:
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因为在容量瓶上标有
温度和体积,这说明容量瓶的体积受温度影响。而物质的溶解
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如果用容量瓶进行此项操作,会因
热胀冷缩使它的体积不准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容量瓶炸裂。提问:除了烧杯外还需要哪些仪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还需要玻璃棒。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玻璃
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把玻璃棒放在
实验台上,以免弄脏。思考:若量取的是浓硫酸需要稀释,应如何操
作才是正确的?4. 转移 注意事项:
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提问:
将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
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
处理?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碳酸钠未被
转移。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
璃棒。5. 洗涤注意事项: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
“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
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
积相匹配。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
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思考:
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怎么办?能用胶头滴管把
多余的液体取出吗?必须重新配制7. 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如图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
溶液混合均匀。思考: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能否补充水?不能。因为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
有所损失所致。8. 装瓶贴签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
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讨论在配制溶液中哪些操作可能引起溶液浓度的误差? ?可能影响溶液浓度的操作1、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2、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
3、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了量筒;
4、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5、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讨论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俯视返回仰视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小结: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 俯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溶度的溶液1.原理:C=n/V
m=n*M
2.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纸片、试剂瓶 3.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标签
4.误差分析板书设计 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克。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中 加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后将溶液沿 移入 mL的容量瓶中。随堂检测 10.0烧杯少量冷却玻璃棒250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次,将冲洗液移入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 (高或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 时,改 用 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 ,应该 。
⑤最后盖好瓶盖, ,将配好的溶液移入 中并贴好标签。 2~3低2~3厘米胶头滴管偏低重新配制摇匀容量瓶试剂瓶作业布置:
随堂练习和课后习题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