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章末质量检测: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章末质量检测: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13 15: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二)
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氧化物
A
硫酸
纯碱
石膏
铁红
B
盐酸
烧碱
纯碱
生石灰
C
碳酸
熟石膏
小苏打
干冰
D
干冰
苛性钾
食盐
石灰石
解析:选B A项,纯碱属于盐,错误;C项,熟石膏属于盐,错误;D项,干冰属于氧化物,错误。
2.在沸水中滴入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欲除去胶体中的HCl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电泳
D.渗析
解析:选D 所得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H+、Cl-等离子,通过半透膜即可除去。胶体和溶液的分离一般用渗析法。
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B.元素化合价降低时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D.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解析:选D A项,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2Na+Cl22NaCl;B项,元素化合价升高时发生氧化反应;C
项,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
B.氧化铜溶于硫酸:O2-+2H+===H2O
C.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Ag++Cl-===AgCl↓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Mg2++2OH-===Mg(OH)2↓
解析:选C A项,电荷不守恒,错误;B项,CuO不能拆写,错误;C项,符合拆写原则和守恒规律,正确;D项,漏写部分离子反应,应是Mg2++Ba2++SO+2OH-===BaSO4↓+Mg(OH)2↓,错误。
5.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HclO
B.Al2O3
C.N2O5
D.SiO2
解析:选A 元素呈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l2O3、N2O5、SiO2中Al、N、Si分别显+3、+5、+4,均为最高价态。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MnO、SO
B.pH=11的溶液中:CO、Na+、Cl-、NO
C.强酸性溶液中:Fe3+、K+、SO、NO
D.在碳酸钠溶液中:K+、NH、Cl-、SO
解析:选A A项为无色溶液,而MnO有颜色,符合题意;B项为碱性溶液,四种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均无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C项中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均无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项中四种离子在碳酸钠溶液中均无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7.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F2)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解析:选B 由电荷守恒规律知RO中n=1,则RO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5。
8.把表面有氧化物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铁片未完全溶解,在该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应是(  )
A.只有Fe2+
B.Fe3+和Cu2+
C.Fe2+和Cu2+
D.Fe3+和Fe2+
解析:选A 铁片有剩余,根据反应2Fe3++Fe===3Fe2+可知溶液中无Fe3+,根据反应Fe+Cu2+===Fe2++Cu,可知溶液中无Cu2+,故溶液中应该只有Fe2+。
9.一定条件下,当溶液中XO与H2O2分子个数比恰好为2∶5时,溶液中XO离子被还原为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
A.+2
B.+3
C.+4
D.+5
解析:选A O~~(7-x)e-,H22~2~2e-,据得失电子守恒知(7-x)×2=2×5,得x=2。
10.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Fe3+、SO、Al3+和离子M,经测定Fe3+、SO、Al3+和离子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离子M可能是(  )
A.Na+
B.OH-
C.S2-
D.Cl-
解析:选D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以判断,M应该为-1价阴离子,可能为OH-或Cl-,但由于OH-与Fe3+、Al3+不能大量共存,故只能是Cl-,D项正确。
11.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
mol·L-1的盐酸140
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与通入的0.56
L氯气(标准状况)反应,使Fe2+全部转化为Fe3+,则此氧化物为(  )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解析:选D n(Cl)=5
mol·L-1×0.14
L+2×=0.75
mol;n(H)=5
mol·L-1×0.14
L=0.7
mol,所以===,即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5O7。
12.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是Na2CO3溶液、AgNO3溶液、HCl溶液、NaNO3溶液、Ca(NO3)2溶液和BaCl2溶液。若将它们两两少量混合,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
a+b
a+f
b+e
b+f
c+e
现象
沉淀
沉淀
气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O===CO2↑+H2O
B.a是AgNO3溶液
C.d是Ca(NO3)2溶液
D.a与b、a与f生成的沉淀不相同
解析:选D A项,b和e反应生成气体,故b和e为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正确;B项,a能与b、f反应产生沉淀,能与多种物质作用生成沉淀的有碳酸钠、氯化钡和硝酸银溶液,而b或e是碳酸钠溶液,a可能为硝酸银或氯化钡溶液,若a为氯化钡溶液,则b为碳酸钠溶液,f为硝酸银溶液,而b和f能反应,与实验现象不符,故a是硝酸银溶液,正确;C项,b、f分别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碳酸钠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又b、f混合无现象,结合b与e反应生成气体知,b为盐酸,e为碳酸钠溶液,f为氯化钡溶液,c和e
不反应,说明c是硝酸钠溶液,剩余的d为硝酸钙溶液,正确;D项,a与b、a与f生成的沉淀均为氯化银,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
A.FeCl3溶液     
 B.H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NaOH溶液
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FeCl2溶液,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证明该未知溶液是FeCl2溶液。
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要检验Fe2+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填“合理”,则此空不答)。
(3)现向一支装有FeCl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为了防止FeCl2溶液变质,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FeCl3不仅与Fe反应,而且与Cu反应,故A项不符;H2SO4和CuSO4溶液均与Fe反应而与Cu不反应,故可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NaOH与Cu、Fe均不反应,不能除去。(2)Fe2+的检验应排除Fe3+的干扰。若先通入氯气,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但Fe3+来源于Fe2+还是原溶液含有的,则不能说明。(3)FeCl2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的Fe(OH)2最终转化为Fe(OH)3。(4)FeCl2溶液中的Fe2+易被氧化为Fe3+,有铁粉可防止生成Fe3+。
答案:(1)BC 2H++Fe===Fe2++H2↑、Fe+Cu2+===Fe2++Cu
(2)不合理 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通入氯气,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含有Fe2+
(3)出现白色沉淀,立即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4)2Fe3++Fe===3Fe2+
14.(13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由Na2SO4、CaCO3、KCl、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Ⅱ.向Ⅰ中滤出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一定存在________。
(2)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粉末的组成,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实验Ⅰ可知,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存在CuSO4,所得沉淀可能是原有的CaCO3或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以及两者的混合物。根据实验Ⅱ可知沉淀只有CaCO3,同时也说明白色固体粉末中含有Na2SO4与BaCl2中的一种;又根据白色固体粉末由三种物质组成,故一定有KCl。
答案:(1)CuSO4 CaCO3、KCl
(2)CaCO3+2H+===Ca2++CO2↑+H2O
(3)用试管取适量实验Ⅰ过滤得到的无色溶液,加入少量BaCl2溶液,若产生沉淀则白色固体粉末中有Na2SO4,否则白色固体粉末中有BaCl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13分)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H2O。已知水是反应的产物之一。
(1)从硫和氮元素的价态看,只有氧化性的物质是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4)氧化性:HNO3________S(填“>”或“<”)。
解析:水是生成物之一,说明反应物中肯定含有氢、氧元素,含有氢元素的有H2S和HNO3、含有氧元素的有HNO3和NO;观察五种物质,含S元素的有S和H2S,含氮元素的有HNO3和N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它们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如果S做反应物,则H2S做生成物,此时S得电子,N只能失电子,即NO做反应物,两种反应物中均没有氢元素,所以S不可能做反应物;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物只能是H2S和HNO3,生成物只能是S、NO和H2O。
答案:(1)HNO3 H2S NO、S (2)H2S HNO3 (3)H2S+HNO3―→S↓+NO+H2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