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质量检测(四)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密度比各组分金属小
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
C.合金的导电能力比各组分金属强
D.多数合金比各组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解析:选D 合金比各组分金属的某些性能强,但有些性能弱。合金的密度居于组分金属之间,抗腐蚀性能有的较差,导电性有的较弱,熔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低,硬度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大。
2.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①钢化玻璃 ②生物陶瓷 ③塑料 ④玻璃钢 ⑤光导纤维 ⑥航天用隔热陶瓷瓦 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④⑥⑦
解析:选D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经加工而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须识记生产、生活、航天、航空中常用到的复合材料。
3.做铝的性质实验时,不能用于除去铝表面氧化膜的是( )
A.砂纸打磨
B.泡在烧碱溶液里
C.泡在盐酸里
D.泡在热水里
解析:选D Al2O3能溶于盐酸和烧碱溶液,不溶于热水。
4.向下列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 )
A.MgCl2溶液
B.Na2SiO3溶液
C.Cu(NO3)2溶液
D.Na[Al(OH)4]溶液
解析:选D A项,H2SO4与MgCl2不反应;B项,SiO+2H+===H2SiO3↓,H2SiO3与H2SO4不反应,即沉淀不溶解;C项,H2SO4与Cu(NO3)2不反应;D项,[Al(OH)4]-+H+===Al(OH)3↓+H2O,Al(OH)3+3H+===Al3++3H2O。
5.能鉴别Na2SiO3、CaCO3、SiO2三种白色粉末的试剂是( )
A.苛性钠溶液
B.水
C.饱和食盐水
D.稀盐酸
解析:选D 利用滴加试剂产生的实验现象不同进行鉴别。三种白色先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再分别加入稀盐酸,SiO+2H+===H2SiO3↓(白),CaCO3+2H+===Ca2++CO2↑+H2O,SiO2与盐酸不反应,故用稀盐酸可以鉴别。
6.用铝箔包裹着2.3
g金属钠,用针扎若干小孔,投入到足量水中,理论上可以收集到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0.2
mol
C.大于0.05
mol小于0.2
mol
D.无法判断
解析:选C 2.3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钠首先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生成的NaOH溶液先溶解铝箔表面的Al2O3,再和Al发生反应:2NaOH+2Al+6H2O===2Na[Al(OH)4]+3H2↑,利用题中数据知:2.3
g钠可产生0.05
mol
H2,若生成的0.1
mol
NaOH全部与铝反应可生成0.15
mol
H2,因此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05
mol,而小于0.2
mol。
7.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
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
mL
2
mol·L-1的盐酸中,若加热分解等量的该混合物可得CuO固体的质量为( )
A.16.0
g
B.19.2
g
C.24.0
g
D.30.6
g
解析:选C 由元素守恒可知:Cu~2HCl~CuO,则m(CuO)=n(HCl)×M(CuO)=(0.3
L×2
mol·L-1)÷2×80
g·mol-1=24.0
g。
8.把X气体(或溶液)慢慢通入(或加入)一定量的Y溶液中,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X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
A.X为NaOH溶液,Y为Al2(SO4)3溶液
B.X为CO2,Y为Ca(OH)2溶液
C.X为NH3,Y为AlCl3溶液
D.X为HCl溶液,Y为Na[Al(OH)4]溶液
解析:选A 由反应6NaOH+Al2(SO4)3===2Al(OH)3↓+3Na2SO4和Al(OH)3+NaOH===Na[Al(OH)4]可知,生成沉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溶解沉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的3倍。
9.将镁、铝、硅的混合物分为等质量的两份。一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最后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
B.4∶1
C.1∶1
D.3∶1
解析:选A Al与NaOH溶液和盐酸都反应且生成H2的量相等,在与NaOH溶液反应时Si参与反应,与盐酸反应时Mg参与反应,因产生氢气总量一样,故两者产生的H2一样多。根据关系式Mg~H2,Si~2H2,得n(Mg)∶n(Si)=2∶1。
10.将5.4
g
Al投入200
mL
2
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稀硝酸
B.Ba(OH)2溶液
C.稀硫酸
D.稀盐酸
解析:选D 若原溶液为酸,因n(酸)=0.2
L×2
mol·L-1=0.4
mol,设酸的元数为n,充分反应后有H2放出且金属有剩余,则×3>0.4
mol×n,所以n<1.5,即n=1,即该酸为一元酸。由于Al与稀硝酸反应不放出H2,故只能是稀盐酸。若为碱,由反应Ba(OH)2+2Al+6H2O===Ba[Al(OH)4]2+3H2↑可得n[Ba(OH)2]<×<0.1
mol,而给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是0.2
L×2.0
mol·L-1=0.4
mol,故此溶液不是Ba(OH)2溶液。
11.向10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Al(OH)3+OH-===[Al(OH)4]-,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减少,直到全部消失,而且沉淀最多和沉淀恰好消失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12.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B.溶液A和B均可以选用稀硝酸
C.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D.实验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解析:选B 因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而铜不能与碱、非氧化性酸反应,所以溶液A和溶液B是盐酸或NaOH溶液时,都能与铝反应,A项正确;又因测固体质量比测气体体积易进行,D项正确;若溶液A和B都是稀硝酸时,则方案Ⅱ无法实施,B项错误;若溶液B是浓硝酸,铝发生钝化,导致剩余固体质量增加,所以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3.(14分)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提取氧化铝做冶炼铝的原料,其中一种流程如下:
(1)写出步骤②、③、④中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滤渣A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则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AlCl3+4NaOH===Na[Al(OH)4]+3NaCl、FeCl3+3NaOH===Fe(OH)3↓+3NaCl ③Na[Al(OH)4]+CO2===NaHCO3+Al(OH)3↓ ④2Al(OH)3Al2O3+3H2O
(2)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SiO+H2O+CO2===CO+H2SiO3↓
14.(12分)铜在自然界中广泛地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
矿石名称
黄铜矿
斑铜矿
辉铜矿
孔雀石
主要成分
CuFeS2
Cu5FeS4
Cu2S
CuCO3·Cu(O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所列的铜的化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_。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
(3)SO2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合理处理该尾气可得到有广泛用途的化学品,写出其中1种酸和1种盐的名称:________。
(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对;有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对;有
C
铁比铜活泼
钉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不易生锈
Ⅰ对;Ⅱ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对;无
解析:(1)各种铜的化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uFeS2—34.8%,Cu5FeS4—63.5%,Cu2S—80%,CuCO3·Cu(OH)2—57.7%。(2)Cu2O和Cu2S中的Cu由+1价被还原为0价,两者均作氧化剂;Cu2S中的S由-2价被氧化为+4价,其作还原剂。(3)SO2尾气可用于制备硫酸,而硫酸和Ca(OH)2或氨水作用,可得到CaSO4或(NH4)2SO4等有广泛用途的化学品。(4)稀盐酸可以与碱式碳酸铜反应,且不与Cu反应,A正确;铜表面不易形成致密氧化膜,铜和浓硫酸加热时能发生反应,常用铁、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B错误;因为Fe比Cu活泼,所以Fe更容易被氧化生锈,C错误;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化学变化;CuSO4溶液可用作消毒剂,但与陈述Ⅰ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答案:(1)Cu2S (2)Cu2O、Cu2S (3)形成酸雨 硫酸、硫酸铵(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AD
15.(14分)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下列线段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溶液中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
(3)图中线段OA∶AB=________。
解析:(2)D点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值。从D到C,Al(OH)3溶解,从图像知Al(O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Al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Mg(OH)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Mg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原溶液中Mg2+、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3)D点时,Mg2+、Al3+恰好沉淀完全,所需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3+0.2
mol×2=0.7
mol,CD段0.1
mol
Al(OH)3溶解,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线段OA∶AB=7∶1。
答案:(1)Al3++3OH-===Al(OH)3↓,Mg2++2OH-===Mg(OH)2↓
Al(OH)3+OH-===[Al(OH)4]- (2)2∶1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