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进行了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后,相信你一定学到不少的知识与技能,一定想知道自己到了一个什么水平,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相信自己,力量就在心中。
用心聆听悟真情
一、认真听老师阅读短文并完成填空。(5分)
1、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
),停靠时间约(
)。
2、短文讲述了(
)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女孩的(
)。
3、你能想起母亲为你做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
)。
知识积累与运用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fàng
sì
xì
nì
xiàn
mù
shū
qínɡ
(
)
(
)
(
)
(
)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荡涤(dí)
炽(zhì)热
忐忑(tè)
腼腆(tiǎn)
B.参差(cī)
凋(diāo)零
憎(zèng)恨
忌讳(huì)
C.贪婪(lán)
樵(qiáo)夫
纤(xiān)细
蜷(quán)曲
D.荟萃(cuì)
烘(hōng)托
恬(tián)静
蓦(mù)然
四.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生涯
融会
奢侈
筹集
B.吓唬
徜徉
偏僻
鄙夷
C.囫囵
悔恨
麻痹
魁梧
D.倒霉
干躁
矗立
磅礴
五、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8分)
高(
)阔(
)
各抒(
)(
)
谈(
)说(
)
欢(
)笑(
)
这几个成语都是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1.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喜欢(
)。
2.人们聚在一起,(
)好不热闹。
3.语文课上,同学们(
),讨论的非常热烈。
4.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
)。
六、课文链接与拓展。(34分)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卜算子·咏梅》,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这两首词都赞美了梅花的高尚品格,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但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同。陆游定在了一个“(
)”上,反映了他(
)的心境。毛泽东定在了
“(
)”上,说明他(
)。
(2)“卜算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请写出一种(
)。
(3)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补充完整。
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
(
),只把春来报。(
),(
)。
2.在这学期的学习中,《
》这篇课文中的(
)(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
)。
3.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
)。
4.大河小河,(
),好像(
);大河小河,(
),恰如(
)。
5.你从雪山走来,(
)。你向东海奔去,(
)。
6.(
)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7.晓明为了勉励自己,要在书房里贴一副春联,请你帮他写一幅:
(
)
(
)
8.填写下面古诗词中的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3)(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9.读到诗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会想到古典名著《
》里的许多人物,有(
)、(
)、(
)……我还知道里面的许多故事,如《三顾茅庐》(
)(
)等。
阅读理解与感悟
七、课内阅读。(10分)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部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写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写出三个即可)。(3分)
2、用“
”画出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1分)
3、想像当孩子获救后,大家会怎样说呢?(2分)
4、船长的
、
,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向他说些什么?(4分)
八、课外阅读。(10分)
秘
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1分)
菲薄:
(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
)和第(
)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1分)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2分)
————————————————————————————————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3分)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2分)
————————————————————————————————
习作展示与交流
九、习作.(25分)
题目:那是一次________的尝试
提示:1、"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450字左右。
400
500
听力:
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一家外企应聘,无意中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他父母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
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倚在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蒙蒙曙色中是母亲的身影。母亲急急忙忙把用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揭开盖子,是热气腾腾的肉汤。短暂的十几分钟,母亲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满足的幸福的催她一口一口的喝汤。天凉,汤冷得快。列车开动时,女孩的母亲捧着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
参考答案:
一、1.六点十分
十分钟
2.母亲不辞辛苦的为女儿送汤。(表达清楚即可)
关爱
3.(符合题意即可)
二、放肆
细腻
羡慕
抒情
三.C
四、D.
五、高谈阔论
各抒己见
谈天说地
欢声笑语
1.高谈阔论
2.谈天说地
3.
各抒己见
4.欢声笑语
六.1.(1)愁
低沉孤傲
笑
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2)天净沙(符合题意即可)
(3)飞雪迎春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跳水》
船长
沉着冷静
、机智果敢(合理即可)
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4.
纵横交错
渔网上的线
横横竖竖
棋盘上的线
5.
春潮是你的风采
惊涛是你的气概
6.
京剧
7.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8.(1)梨花
(2)桂花
(3)稻花
(4)荷花
(5)桃花
9.《
三国演义
》
刘备
张飞
曹操
七擒孟获
桃园结义(符合题意即可)
七.1、
追
喊
放
张
走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3、
叙述合理即可
4、沉着冷静
、机智果敢
符合题意即可
八、1、(1)
2、B
3、
④
⑤
4、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秘密
孩子让老师用铅笔给他看作业,这样作业本就可以反复用了(符合题意即可)
5.
外貌
动作
懂事(符合题意即可)
6.
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