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电池
[课标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3.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1.原电池构成“三条件”:
(1)正、负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四方法”:
(1)负极: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②电子流出的一极;③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④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2)正极:①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碳棒);②电子流入的一极;③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④阳离子移向的一极。
1.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构成条件。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装置
示意图
现象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电极
Zn电极
Cu电极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得失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电子流向
流出
流入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
Zn-2e-===Zn2+
Cu2++2e-===Cu
总反应式
Zn+Cu2+===Zn2++Cu
锌铜原电池装置如下
[问题思考]
1.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材料是什么?写出正、负极反应式。
提示:Zn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2.原电池装置中,盐桥中离子移动的方向是什么?
提示:盐桥中的Cl-移向负极(ZnSO4溶液),K+移向正极(CuSO4溶液)。
3.原电池装置中,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①形成闭合回路;②保持溶液中电荷守恒,使电池反应能持续发生。
1.原电池工作原理
(1)原理图示
(2)电极名称与反应类型:
正极→还原反应;负极→氧化反应。
(3)电子流向:负极→正极。
(4)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5)离子流向: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
2.带盐桥原电池装置中两个“半电池”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如图
(1)Zn-ZnSO4半电池: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即Zn-2e-===Zn2+;从锌片上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
(2)Cu-CuSO4半电池:CuSO4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铜单质并沉积在铜片上,即Cu2++2e-===Cu。
(3)盐桥的作用: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K+移向CuSO4溶液,使两溶液均保持电中性。当取出盐桥后,形成断路,反应停止。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解析:选D 酒精为非电解质,A错误;选项B中未使用盐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项中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依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D正确。
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
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e-===H2↑
解析:选A 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Zn电极流向Cu电极,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因电子由Zn电极流向Cu电极,则铜电极反应是Cu2++2e-===Cu,所以盐桥中的阳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阴离子向ZnSO4溶液中迁移,B项错误。
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如实验室制H2时,粗锌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CuSO4溶液,反应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对于酸性电解质,一般是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3.设计原电池
(1)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外电路。
(3)内电路:将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作定向移动。
1.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解析:选C 由第一个装置a极溶解,可知a极是负极,金属活动性a>b,对于第二个装置,依据还原性规律知,金属活动性b>c,第三个装置的金属活动性d>c,由第四个装置电流从a→d,则电子从d→a,故金属活动性d>a。
2.设计原电池Zn+2Fe3+===Zn2++2Fe2+,在方框中画出能形成稳定电流的半电池形式的装置图(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负极:_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Zn为负极,比Zn活泼性差的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选择与电极材料有相同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答案:见下图
Zn Zn-2e-===Zn2+
Pt 2Fe3++2e-===2Fe2+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
A.化合价的升降 B.离子定向移动
C.氧化还原反应 D.电能的储存
解析:选C 原电池是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能量转化的,即通过两极上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Ⅱ的反应原理均是Zn+Cu2+===Zn2++Cu
B.Ⅰ、Ⅱ中均有电子转移,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
D.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解析:选B Ⅰ中发生的是化学反应,没有电能产生,Ⅱ中发生的是电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二者的反应原理都是Zn+Cu2+===Zn2++Cu,A项正确,B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2+)逐渐减小,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C项正确;在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盐桥中的Cl-移向负极,即a中溶液含有Cl-,故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AgCl沉淀产生,D项正确。
3.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 由于活动性:Cu>Ag,则Cu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为Cu(NO3)2溶液;Ag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盐桥形成闭合回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错误;②正极为溶液中Ag+得到电子被还原为Ag,电极反应式为Ag++e-===Ag,正确;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因为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错误;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正确。
4.为了避免锌片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填空:
(1)此装置工作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电池中,锌和锌盐溶液组成________,铜和铜盐溶液组成________,中间通过盐桥连接起来。
(3)电池工作时,硫酸锌溶液中SO向________移动,硫酸铜溶液中SO向________移动。
(4)此盐桥内为饱和KCl溶液,盐桥是通过________移动来导电的。在工作时,K+移向________。
解析:该装置为锌铜原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Cu+Zn2+,电池工作时,观察到①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②锌片不断溶解,③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其中Zn与ZnSO4溶液组成锌半电池,Cu与CuSO4溶液组成铜半电池。电池工作时,ZnSO4溶液中SO向负极(锌电极)移动,CuSO4溶液中SO向盐桥移动,而盐桥中的K+向正极区(CuSO4溶液)移动,Cl-向负极区(ZnSO4溶液)移动,这样靠离子的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答案:(1)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Zn+Cu2+===Zn2++Cu
(2)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3)锌电极 盐桥
(4)离子 正极区(CuSO4溶液)
1.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解析:选A 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NaOH与HCl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原电池工作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解析:选B A项,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也可能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棒)和金属,错误;B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正确;C项,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错误;D项,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错误。
3.实验室用铁片、铜片和AgNO3溶液组成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A.Fe-3e-===Fe3+ B.Fe-2e-===Fe2+
C.2H2O+O2+4e-===4OH- D.Ag++e-===Ag
解析:选D 在此原电池中,铁片、铜片分别为负极和正极,总反应为Fe+2AgNO3===2Ag+Fe(NO3)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e-===Ag,D项正确。
4.如图是一个盐桥中充满饱和KCl溶液的锌铜原电池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Cu片经外电路流向Zn片
C.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
解析:选C Cu片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电子从Zn片(负极)经外电路流向Cu片(正极),B项错误;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Cl-移向ZnSO4溶液,C项正确;负极反应为Zn-2e-===Zn2+,左烧杯中c(Zn2+)增大,D项错误。
5.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解析:选C 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就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的强;X极应发生氧化反应,Y极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B、D错误,C正确。
6.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正极变粗,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A.正极Cu,负极Zn,S为稀H2SO4
B.正极Zn,负极Cu,S为CuSO4溶液
C.正极Ag,负极Zn,S为AgNO3溶液
D.正极Fe,负极Cu,S为AgNO3溶液
解析:选C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题意负极变细,即金属单质失去电子,负极应是活泼金属,B和D错误;又因为正极变粗,即该电池的总反应应是置换金属的置换反应,A错误。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解析:选D 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负极活泼,故活动性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金属活动性为D>A;B与E构成原电池时,B失去电子,即B作负极,金属活动性为B>E,故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A>B>E。
8.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盐桥含KC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氧化
B.铜作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右侧烧杯中,S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K+的数目增多
解析:选D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A不正确;铜作正极,铜片上有铜析出,无气泡产生,B不正确;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而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C不正确;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右侧烧杯中K+的数目增多,D正确。
9.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有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1)A-2e-===A2+ (2)Cu2++2e-===Cu
(3)变大 (4)D>A>B>C
10.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①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极(填“正”或“负”),Zn极发生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a和b用导线连接,Zn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和b相连接,导线上转移0.2 mol电子时,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_____g。
解析:(1)①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构成原电池,锌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②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2)锌片减少的质量=×65 g·mol-1=6.5 g。
答案:(1)①Zn+2H+===Zn2++H2↑ ②正 氧化 ③Zn-2e-===Zn2+ 2H++2e-===H2↑
(2)6.5
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粒:Zn+2OH--2e-===ZnO+H2O,石墨:O2+2H2O+4e-===4OH-。根据判断,锌片( )
A.正极,并被还原 B.正极,并被氧化
C.负极,并被还原 D.负极,并被氧化
解析:选D Zn失去电子作负极,负极被氧化。
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Ag
Cu
Cu
负极
Cu
Cu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FeCl2
解析:选C 根据负极材料要求可知,A、B错误,D项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Zn+Fe2+===Zn2++Fe,不符合题目要求,也不正确。
3.右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选B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Cu,负极是Zn,故①错误;电子从负极Zn流出,流向正极Cu,H+向正极移动,在Cu上得电子:2H++2e-===H2↑,故②错误,③、④正确;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⑥错误;电池总反应:Zn+2H+===Zn2++H2↑,当有1 mol e-通过时,产生H2为0.5 mol,故⑤正确。
4.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盐桥中盛有浸泡了KNO3溶液的琼脂)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银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Ag++e-===Ag
B.进行实验时,琼脂中K+移向Mg(NO3)2溶液
C.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可形成原电池
D.取出盐桥,电流表依然有偏转
解析:选C A项,Mg比Ag活泼,Mg片为负极,Ag片为正极,A项错误;进行实验时,琼脂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即K+移向AgNO3溶液,B项错误;C项,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也可形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2H+===Mg2++H2↑,C项正确;D项,取出盐桥,电路断开,电流表不能偏转,D项错误。
5.右图为一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
D.盐桥中阳离子流向CuSO4溶液中
解析:选C 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负极上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Cu为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总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移向CuSO4溶液,综上所述,C项错误,其他各项均正确。
6.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选D 由题图并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电子变为Fe2+被还原,I-失去电子变为I2被氧化,所以A、B项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对于2Fe3++2I-??2Fe2++I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Fe2+被氧化,I2被还原,故甲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D错误。
7.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Al-3e-+3OH-===Al(OH)3↓
C.工作一段时间后,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pH不变
D.盐桥中的Cl-向左边烧杯中移动,使该烧杯中溶液保持电中性
解析:选D A项,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则铝是负极,铁是正极,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项,铝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错误;C项,工作一段时间后,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氢离子放电,浓度降低,则pH增大,错误;D项,铝是负极,则盐桥中的Cl-向左边烧杯中移动,使该烧杯中溶液保持电中性,D正确。
8.有关下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必须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反应
B.乙池中电极反应式为NO+4H++e-===NO2↑+2H2O
C.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时,甲池溶液质量增加6.4 g
D.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时,向乙池密封管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L O2,将使气体全部溶于水
解析:选D A项,该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在两个不同的烧杯中完成的,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没有直接接触,A项错误;B项,乙池是正极,溶液中的NO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NO+2H++e-===NO2↑+H2O,B项错误;C项,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即0.1 mol)时,甲池溶液中Cu2+增加0.1 mol,但由于盐桥中Cl-向甲池中移动,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于6.4 g,C项错误;D项,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即0.1 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所以根据电极反应式NO+2H++e-===NO2↑+H2O可知,生成NO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则根据反应式4NO2+O2+2H2O===4HNO3可知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 L,D项正确。
9.根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中盐桥内装琼脂-饱和KN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写出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银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
(4)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中迁移的离子是____(填字母)。
A.K+ B.NO
C.Ag+ D.SO
(5)其中CuSO4溶液能否被H2SO4(稀)溶液代替______。Ag电极能否被石墨代替________。
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u为还原剂,作负极,即Cu为X极,Ag+(aq)为氧化剂,即Y应为AgNO3溶液。(2)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Ag++2e-===2Ag,负极(X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3)外电路中的电子从Cu电极(负极)流向Ag电极(正极)。(4)左边烧杯中Cu-2e-===Cu2+,阳离子浓度增加,故盐桥中的阴离子NO移向CuSO4溶液中。(5)CuSO4溶液主要是具有导电性的作用,可以被其他不与Cu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代替。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只要是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均可以作电极,故Ag电极能被石墨代替。
答案:(1)Cu AgNO3溶液
(2)正 2Ag++2e-===2Ag Cu-2e-===Cu2+
(3)Cu Ag (4)B (5)能 能
10.将反应IO+5I-+6H+??3I2+3H2O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1)开始时向甲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此时甲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过程中关于电流计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电流计读数逐渐减小 B.电流计读数有可能变为0
c.电流计读数一直不变 D.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增大
(2)如果在加浓硫酸前, 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则溶液变蓝的烧杯是________(填“甲”“乙”或“甲、乙”)。
(3)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再向甲烧杯滴入浓NaOH溶液,此时乙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向______(填“左”或“右”)偏转。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I-失电子被氧化,说明乙池中石墨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I--2e-===I2,则甲池中石墨作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IO+12H++10e-===I2+6H2O,随反应的进行,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的量减小,通过的电量减小,电流计读数不断减小,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电流计的读数为0,故a、b说法正确。(2)根据(1)的分析,两烧杯中都有I2的存在,加入淀粉后,都变蓝;(3)甲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消耗H+,促使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乙池中电极反应式I2+2e-===2I-,则甲池中电极反应式:I2+12OH--10e-===2IO+6H2O,甲池失电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2IO+10e-+12H+===I2+6H2O a、b (2)甲、乙 (3)I2+2e-===2I- 左
课件25张PPT。
“课时跟踪检测”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原电池
1.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解析:选A 只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NaOH与HCl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原电池工作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解析:选B A项,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可能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也可能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棒)和金属,错误;B项,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正确;C项,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错误;D项,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错误。
3.实验室用铁片、铜片和AgNO3溶液组成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A.Fe-3e-===Fe3+ B.Fe-2e-===Fe2+
C.2H2O+O2+4e-===4OH- D.Ag++e-===Ag
解析:选D 在此原电池中,铁片、铜片分别为负极和正极,总反应为Fe+2AgNO3===2Ag+Fe(NO3)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e-===Ag,D项正确。
4.如图是一个盐桥中充满饱和KCl溶液的锌铜原电池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由Cu片经外电路流向Zn片
C.盐桥中的Cl-移向ZnSO4溶液
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
解析:选C Cu片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电子从Zn片(负极)经外电路流向Cu片(正极),B项错误;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Cl-移向ZnSO4溶液,C项正确;负极反应为Zn-2e-===Zn2+,左烧杯中c(Zn2+)增大,D项错误。
5.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Zn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解析:选C 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就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的强;X极应发生氧化反应,Y极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B、D错误,C正确。
6.如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正极变粗,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A.正极Cu,负极Zn,S为稀H2SO4
B.正极Zn,负极Cu,S为CuSO4溶液
C.正极Ag,负极Zn,S为AgNO3溶液
D.正极Fe,负极Cu,S为AgNO3溶液
解析:选C 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题意负极变细,即金属单质失去电子,负极应是活泼金属,B和D错误;又因为正极变粗,即该电池的总反应应是置换金属的置换反应,A错误。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解析:选D 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负极活泼,故活动性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金属活动性为D>A;B与E构成原电池时,B失去电子,即B作负极,金属活动性为B>E,故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A>B>E。
8.关于下图所示装置(盐桥含KC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氧化
B.铜作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右侧烧杯中,S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K+的数目增多
解析:选D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A不正确;铜作正极,铜片上有铜析出,无气泡产生,B不正确;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而电流方向与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C不正确;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右侧烧杯中K+的数目增多,D正确。
9.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图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解析:甲、乙、丙均为原电池装置,依据原电池原理,甲中A不断溶解,则A为负极、B为正极,活泼性A>B;乙中C极增重,即析出Cu,则B为负极,活泼性B>C;丙中A上有气体(即有H2)产生,则A为正极,活泼性D>A,随着H+的消耗,pH变大。
答案:(1)A-2e-===A2+ (2)Cu2++2e-===Cu
(3)变大 (4)D>A>B>C
10.原电池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原电池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①a和b不连接时,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a和b用导线连接,Cu极为原电池______极(填“正”或“负”),Zn极发生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a和b用导线连接,Zn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和b相连接,导线上转移0.2 mol电子时,理论上Zn片质量减轻____________g。
解析:(1)①a和b不连接时,该装置不构成原电池,锌和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②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a和b用导线连接,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2)锌片减少的质量=×65 g·mol-1=6.5 g。
答案:(1)①Zn+2H+===Zn2++H2↑ ②正 氧化 ③Zn-2e-===Zn2+ 2H++2e-===H2↑
(2)6.5
1.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粒:Zn+2OH--2e-===ZnO+H2O,石墨:O2+2H2O+4e-===4OH-。根据判断,锌片( )
A.正极,并被还原 B.正极,并被氧化
C.负极,并被还原 D.负极,并被氧化
解析:选D Zn失去电子作负极,负极被氧化。
2.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正极
Zn
Ag
Cu
Cu
负极
Cu
Cu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FeCl2
解析:选C 根据负极材料要求可知,A、B错误,D项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Zn+Fe2+===Zn2++Fe,不符合题目要求,也不正确。
3.右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解析:选B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Cu,负极是Zn,故①错误;电子从负极Zn流出,流向正极Cu,H+向正极移动,在Cu上得电子:2H++2e-===H2↑,故②错误,③、④正确;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⑥错误;电池总反应:Zn+2H+===Zn2++H2↑,当有1 mol e-通过时,产生H2为0.5 mol,故⑤正确。
4.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盐桥中盛有浸泡了KNO3溶液的琼脂)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银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Ag++e-===Ag
B.进行实验时,琼脂中K+移向Mg(NO3)2溶液
C.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可形成原电池
D.取出盐桥,电流表依然有偏转
解析:选C A项,Mg比Ag活泼,Mg片为负极,Ag片为正极,A项错误;进行实验时,琼脂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即K+移向AgNO3溶液,B项错误;C项,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也可形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2H+===Mg2++H2↑,C项正确;D项,取出盐桥,电路断开,电流表不能偏转,D项错误。
5.右图为一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
B.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流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
D.盐桥中阳离子流向CuSO4溶液中
解析:选C 该原电池中Zn为负极,负极上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Cu为正极,正极上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总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移向CuSO4溶液,综上所述,C项错误,其他各项均正确。
6.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选D 由题图并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电子变为Fe2+被还原,I-失去电子变为I2被氧化,所以A、B项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对于2Fe3++2I-??2Fe2++I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Fe2+被氧化,I2被还原,故甲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D错误。
7.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Al-3e-+3OH-===Al(OH)3↓
C.工作一段时间后,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pH不变
D.盐桥中的Cl-向左边烧杯中移动,使该烧杯中溶液保持电中性
解析:选D A项,铝的金属性强于铁,则铝是负极,铁是正极,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项,铝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H2O,错误;C项,工作一段时间后,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氢离子放电,浓度降低,则pH增大,错误;D项,铝是负极,则盐桥中的Cl-向左边烧杯中移动,使该烧杯中溶液保持电中性,D正确。
8.有关下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必须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反应
B.乙池中电极反应式为NO+4H++e-===NO2↑+2H2O
C.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时,甲池溶液质量增加6.4 g
D.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时,向乙池密封管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L O2,将使气体全部溶于水
解析:选D A项,该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在两个不同的烧杯中完成的,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没有直接接触,A项错误;B项,乙池是正极,溶液中的NO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NO+2H++e-===NO2↑+H2O,B项错误;C项,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即0.1 mol)时,甲池溶液中Cu2+增加0.1 mol,但由于盐桥中Cl-向甲池中移动,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于6.4 g,C项错误;D项,当铜棒质量减少6.4 g(即0.1 mol)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所以根据电极反应式NO+2H++e-===NO2↑+H2O可知,生成NO2的物质的量是0.2 mol,则根据反应式4NO2+O2+2H2O===4HNO3可知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 L,D项正确。
9.根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其中盐桥内装琼脂-饱和KN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写出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银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
(4)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中迁移的离子是____(填字母)。
A.K+ B.NO
C.Ag+ D.SO
(5)其中CuSO4溶液能否被H2SO4(稀)溶液代替______。Ag电极能否被石墨代替________。
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Cu为还原剂,作负极,即Cu为X极,Ag+(aq)为氧化剂,即Y应为AgNO3溶液。(2)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Ag++2e-===2Ag,负极(X电极)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3)外电路中的电子从Cu电极(负极)流向Ag电极(正极)。(4)左边烧杯中Cu-2e-===Cu2+,阳离子浓度增加,故盐桥中的阴离子NO移向CuSO4溶液中。(5)CuSO4溶液主要是具有导电性的作用,可以被其他不与Cu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代替。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只要是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均可以作电极,故Ag电极能被石墨代替。
答案:(1)Cu AgNO3溶液
(2)正 2Ag++2e-===2Ag Cu-2e-===Cu2+
(3)Cu Ag (4)B (5)能 能
10.将反应IO+5I-+6H+??3I2+3H2O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1)开始时向甲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此时甲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过程中关于电流计的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a.电流计读数逐渐减小 B.电流计读数有可能变为0
c.电流计读数一直不变 D.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增大
(2)如果在加浓硫酸前, 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则溶液变蓝的烧杯是________(填“甲”“乙”或“甲、乙”)。
(3)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再向甲烧杯滴入浓NaOH溶液,此时乙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向______(填“左”或“右”)偏转。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I-失电子被氧化,说明乙池中石墨作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I--2e-===I2,则甲池中石墨作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IO+12H++10e-===I2+6H2O,随反应的进行,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的量减小,通过的电量减小,电流计读数不断减小,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电流计的读数为0,故a、b说法正确。(2)根据(1)的分析,两烧杯中都有I2的存在,加入淀粉后,都变蓝;(3)甲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消耗H+,促使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乙池中电极反应式I2+2e-===2I-,则甲池中电极反应式:I2+12OH--10e-===2IO+6H2O,甲池失电子,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2IO+10e-+12H+===I2+6H2O a、b (2)甲、乙 (3)I2+2e-===2I- 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