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
教材分析
小说构思巧妙新颖,一件裸女烛台的艺术品经过一番周折重新又回到它的原点,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色彩。契诃夫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侧重细致和全面地描绘、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诙谐幽默略带讽刺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21cnjy.com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
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构思精巧、深邃的艺术细节。
教学难点
诙谐幽默背后的思考。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怀一颗敬仰、崇拜和敬畏的心仔细观看图片,欣赏身边熟悉的美丽,感受它们带给你的心灵的震撼。你认为什么才称得上是艺术品?它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课件出示参考: 台儿庄古城铜雕大茶壶、东湖中兴阁、石榴园榴园元仙子、鱼骨画、核雕等 学生活动:浏览艺术品图片,说出自己对艺术品的认识。 21教育网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功利性、供欣赏、审美性、艺术性)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艺术品》,看看小说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艺术品的。(板书标题)
二、听读课文。
思考:你认为怎样的物品才算艺术品?它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要点提示:无功利、供欣赏、审美性、艺术性。
(展示一些艺术品)
三、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www.21-cn-jy.com
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2·1·c·n·j·y
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请同学来概述故事。
萨沙送给医师一件艺术品以报答救命之恩,医师觉得艺术品上的裸体女人太不文雅,把它转送给律师,律师又转送给演员,演员把它卖给收买古铜器的老太婆。结果,萨沙非常高兴地买来,以为凑成了一对艺术品,又给医师送去,结果医师看到这件他极力摆脱的艺术品又回到了他身边时,目瞪口呆。 3、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萨沙送礼
医师受礼
礼物转送
礼物返回
四、问题探究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说什么?
——反应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他人。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那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
——喜欢。
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象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3、 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什么态度?小说想以此表现怎样的主题?
——作者对他们的表现持讽刺的态度。
(1)、讽刺了他们的庸俗。
这些人不把烛台当艺术品,像世俗的眼光一样,把它当作邪恶的东西。他们甚至怀着一种不正常的肉欲的低级趣味,这在律师、演员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一个在没人的时候,前后左右把它摸了一遍;一个和其他的男演员们关起门来,发出兴奋的叫声和马嘶一样的笑声。医生虽然没有表现他们二位那样低俗的行为,但在意识里是一样把它和肉欲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会反复说,反复想这是诱惑人的鬼东西。或者,至少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他们说这烛台挺好时,也许包含着承认这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在医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他在萨沙一再辩说下,收下了烛台,并说自己非常明白萨沙关于这是艺术品的观点,而且对是否把它留在家里表现出了长时间的犹疑。 (2)、讽刺了这些人的虚伪。 他们一方面觉得这东西挺好,丢了可惜,这可惜至少在律师和演员身上包含了肉欲方面的可惜;另一方面又觉得留下也不行,因为害怕别人尤其是异性窥见自己的心理,包括医生也害怕别人发现他有肉欲的联想,他们要在外人面前保持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形象。
作者对上述二点进行了讽刺、批判,主要讽刺、批判的是普遍存在的世俗观念。
小说通过一个古铜大烛台充满喜剧性的离奇经历,塑造了柯谢尔科夫医师、乌霍夫律师、喜剧演员沙希金等僵化保守的形象,讽刺了俄国沙皇统治下庸俗、虚伪的社会风气。21·cn·jy·com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21·世纪*教育网
5、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1) 运用巧合的手法。
都出乎游说主人公的意料,但《麦琪的礼物》边读者也上,本篇读者可从文中伏笔预期其结果。
(2) 都有某种期待落空。
《麦琪的礼物》是两位主人公的期待都落空,突然强化了对人的心灵的震动,本篇是医生的安全感落空,使幽默可笑感、讽刺感突然增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尾声都即高潮。
《麦琪的礼物》引发后文高论,本篇首尾衔接,成环形结构国。
6、激发想象
(齐声朗读结尾段)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这是我前面刚刚送走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
1、主要是重遇此物的惊讶感和不安全感过于强烈,压抑了其语言的表达(舌头僵住了)。
2、其环形结构、结局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之后或故事重演,或有新的变化,引人遐想,趣味很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
五、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发挥)
六、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里边没有作家个人的无休止的唠叨,也没有哲学式的议论,更没有对政治的愤恨以及偏激的固执,这是一个完全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的世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契诃夫小说的魅力,风格质朴,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同学们有机会,应多读读契诃夫的作品。
七、 布置作业:
续写故事:如果烛台继续送下去,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1、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医师、律师等人的内心活动。
2、想象应合乎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题。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