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3 15: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个选择题。?
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来源:21cnj*y.co*m】
学生齐读: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优美静谧田园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归园田居》其一,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出处:21教育名师】
看一组田园图片?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版权所有:21教育】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
注音和解释词语
羁jī鸟   守拙zhuō 榆yú柳  樊fán笼 荫yìn 暧ài暧
韵:天性 羁鸟:笼中之鸟 守拙:守正不阿 荫:遮蔽 墟:村落 虚室:闲静的屋子
樊笼:蓄鸟的笼子
注意字音、朗读的节奏和词语意思。
2、欣赏名家朗读
注意朗读节奏及诗歌情感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五、赏析诗歌
????思考:俗话说:“眉目传情”诗歌的题目就像人的眉毛和眼睛。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2-1-c-n-j-y
??????明确:归?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找出诗句,用原诗诗句回答。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些什么样的字让你能体会到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 久
???分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找出诗句
????明确:?
????讨论: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作者说“误落尘网中”,岂是一“误”字所能解释?
提示: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明确: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www.21-cn-jy.com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21·cn·jy·com
????(3)归向何处?
???明确: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复得返自然
???找出有关描写田园的诗句(齐读)
????提问: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土地、草屋 近 静 视觉 寓
榆柳、桃李 情
村庄、炊烟 远 动 听觉 于
狗吠、鸡鸣 景
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朦胧、朴素、悠闲和谐而生机
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21cnjy.com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21*cnjy*com
?????(4)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无尘染/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提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主旨:?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六、拓展
《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见课件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21教育网
再次齐读“舍与得”一段话
?结束全文:
??陶渊明就是因为舍弃了功名,淡泊了名利,才成就他美丽自然的诗篇,才坚守了人格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七、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陶渊明的五次当官经历
  陶渊明共有六次当官的际遇,其中有五次也确实当上了官,只是当官的时间比较短,官当得比较窝囊罢了。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及他的诗《饮酒》的人,想必会对他厌弃官场、倾慕田园生活的性情留下深刻的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陶渊明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情的吗?
  否。
  其实,在他辞去彭泽县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在官场和田园间游走的举棋不定的人。
  第一次当官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其时他29岁。他出去当官的目的,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想挣点俸银补贴家用。陶渊明八岁丧父,十二岁庶母卒,其后家园又为人所侵占。所以他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他第一次当的官是江州祭酒,管理的是三国以来形成的民间宗教团体五斗米教的科议事务。由于不屑于低声下气地逢迎上司,不久他就辞去了江州祭酒的职务,回到他的故里豫章郡康乐县(今江西宜丰县)义钧乡的南山一带,过起了田园生活。2·1·c·n·j·y
  不久,州官又下令召他为主簿,专门处理官府的文书事务。陶渊明接受了第一次当官的教训,将这推辞了。
  第二次当官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到五年(401),时间长达三年。当时荆、江二州刺史桓玄看中了陶渊明的文才,召他为军府参军,掌管军中的文书簿籍。虽然身在军营,但他的心里还挂念着他的家人,他的田园生活。自晋安帝隆安四年底至次年7月末,他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隆安五年的冬天,他的亲生母亲孟氏去世,他于是借口回家乡居丧,干脆离开了桓玄的军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三次当官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三四月间,其时陶渊明服丧期满,正想找点事情做做。于是被当时的镇军将军刘裕召为参军,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赴任。这一次的军营官场,仍然没有栓住陶渊明的心。他终于还是离开了军营,回到宜丰故里,过起了“耕植”的田园生活。21·世纪*教育网
  第四次当官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三月,当时的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想找一个可靠的人替他去京城递交一份辞职表。听说陶渊明是东晋名流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故特示以“惠爱”,送给了他一个“参军”的虚衔,派他持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心里看不上这个闲职,但由于“耕植不足以自给”,人穷志短,也就顾不上闲职不闲职了。想不到他完成了出使京城的使命之后,这“参军”一职也自然解除了。以前都是他炒别人,这次却是人家炒了他的鱿鱼。www-2-1-cnjy-com
  第五次当官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秋八月,应辟为彭泽县令。对这个“七品芝麻官”,陶渊明本来就没看上眼。只是因为当县令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外加挣点喝酒的小钱罢了。因此,当他又碰到被迫逢迎上司的违心事又适逢胞妹去世时,终于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和“回家吊丧”为由,自解印绶,归隐田园。而自此之后,他就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到老死。21*cnjy*com